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百年宣纸国际交流实例调查_泾县

时间:2020-03-17 14:32:35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百年宣纸国际交流实例调查

微信版第192期

宣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中国书画艺术同气连枝,共同发展。同时,由于宣纸的文化张力强,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能起到重要作用。根据近百年来宣纸产业的发展,除了宣纸出口国外的国际贸易外,还有一些可圈可点的事件,使宣纸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逐步彰显。现根据宣纸与国际社会碰撞的事件,列举以下事例:

一、宣纸国际交流从“泄密”开始

宣纸是中国传统手工纸在流播过程中注入地方元素诞生的,随着工艺的精进,品质的提升,从业者们对宣纸关键工艺秘不示人,外界对此觉得神妙莫测。正因技艺从业者们的保守,引来各怀目的者前来探密。如果说宣纸的国际交流,可能就是从宣纸的探密开始的。

清光绪三年(1877)4月1日,受英国人控制的芜湖海关派白恩到泾县了解宣纸生产情况,在当年的芜湖海关关务报告中,就有“泾县西南八英里许,有村庄甚多。傍山之谷,皆造纸之所。其制法采取檀树皮、桑树皮及稻杆洗濯多次,加若干石灰而煮之,复行洗濯,于是终年陈于山麓之空地,以候其干……”将配料方法和制作全过程呈报给总税务司赫德。

次年,日本内阁印刷局造纸部派遣栖原陈政到中国,自称是“广东潮州大埔县何子峨太史的侄子”,在泾县生活了两个多月,搜集宣纸制作信息,回国后竟公开出版了《支那制纸业》一书,专门谈到宣纸技艺。

1915年,宣纸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光绪九年(1883),又一位日本人曾化装潜入泾县,探查宣纸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取调巡回日记》。

20世纪初,有一名叫内山弥左卫门的日本人,多次深入泾县产纸地区,寻访宣纸生产。回国后,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写了一篇名为《宣纸的制造》的文章,刊登在《日本工业化学杂志》第九编第98号上。里面较为详尽地说明了宣纸的产地、宣纸的品种和用途、制作方法。其中制作一节图文并茂地说明了宣纸的原料、蒸煮、漂白、捣碎、造纸、干燥、整理等工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门紧闭,有关宣纸的国际贸易只能在香港等地,外国人无法进入宣纸产区,只能用现代科学手段化验出宣纸所含的各种成分,然后竞相仿制。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外交流开始常态化,我国有关工业信息情报和资料的泄密现象屡屡发生。1986年,某国组派“造纸工业考察团”前来泾县有关厂家参观考察,其中有人顺手牵羊地“牵”走了一些生产原料,带回国反复研究,意欲造出真宣纸,但从目前每年大量的宣纸出口现状来看,外国人仿制宣纸终告失败。

宣纸之所以不可能泄密,主要是注入地方元素太多的原因,非人力可以随意窃取的,已经成为人们共识。但通过历年来的工业情报的探密,实际上也是因宣纸形成的国际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不断在国际活动中华彩亮相是宣纸国际交流的亮点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共有3000余个县,经过60多年的政区调整,我国目前尚余2800余个县。在农耕社会时期,因当时的手工纸是重要的文化载体,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纸,而在农耕社会时期机制纸尚未普及,手工纸也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宣纸是手工纸的代表,在工艺上,宣纸制作技艺最为精细,在纸质上,宣纸作为最高的文化载体称诸于世。

在宣纸的国际交流中,宣纸在国际展赛中屡屡夺魁,主要如下:

1908年,宣纸在上海商品陈列比赛大会上荣获第一名。

1910年,“白鹿”牌宣纸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荣获“最优等文凭奖”。

1910年,泾县“鸿记”宣纸在南洋国际第一次劝业会上获“超等文凭奖”。

1915年,“桃记”宣纸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金奖。

1926年,“汪六吉”牌宣纸、曹兴泰宣纸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获金奖。

1990年,“红星”牌宣纸、“红旗”牌宣纸在亚太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宣纸制作技艺作为开篇华丽亮相,讲述了中国人的故事是从一张纸开始的。

2010年,“红星”牌宣纸被上海世博会指定生产商。期间,世博会按照工厂认定程序对生产商进行工厂认证,使宣纸生产在国际质量体系对管理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加上了人性化管理的要求,充分证明了宣纸通过世博这个平台的交流中,对人、环境、产品、展示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为上海世博会特制的产品

三、宣纸为个人国际交流增加色彩

鲁迅先生生前有两样随身相伴的东西,一曰“金不换”笔,是一种廉价的小楷毛笔,其二是稿纸。这两样东西随处可以买到,而且价格也不贵。在他用的所有纸张中,最为珍惜的就是宣纸了。目前存放在北京鲁迅博物馆中的来往信札中,就有一些用宣纸写的。其中于1933年写给景宋(许广平)的题词(《悼杨铨》)的原件,是许广平先生于1956年捐献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依然完好,其尺寸为24.2×27.2㎝,底层用纸板裱拓过,初步判断此纸为宣纸中的净皮。除此之外,先生用宣纸书写的条幅还有多张,如赠郁达夫、瞿秋白、高良等。

还有就是鲁迅先生的书信中常提到宣纸,向友人介绍宣纸的也很多,如1933年9月29日为重刊《十竹斋笺谱》写信给西谛(郑振铎)时说“用纸……我以为不如用宣纸,……性亦柔软,适于订成较厚之书”。他还提倡木刻版画,曾购买宣纸数卷,托曹靖华转赠给苏联木刻家,并得到一些回赠的木刻作品。苏联木刻家对宣纸的评价是“印版画,中国宣纸第一,世界无比,它湿润、柔和、敦厚、吃墨、光而不滑、实而不死、手拓木刻,它是最理想的纸”。

宣纸艺人在上海世博会上表演宣纸制作技艺

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先生在文学界、历史文化研究学界都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能写出很好的章草和行楷,对纸也情有独钟,用他的话来说:“轻视古纸就是轻视文化,就是轻视历史。……我们现在生产的纸是消费品,不当艺术品。日本就不大一样,1982年我随王震同志率领的访日代表团东渡,见到许多种日本纺织的古代名纸,精工细作,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我国古代就把艺术纸和普通纸分开,有些纸应是传世珍品。南唐的澄心堂纸有几人见过?清朝武英殿特制宣纸现在还有几张?能不能纺织一批古纸,供给特别需要只用?”

如上所述,宣纸为个人国际交流增添色彩的事情枚不胜举,由此而彰显出宣纸的文化张力。

四、宣纸应用领域的拓展将进一步为国际交流谱写新篇章

因宣纸发墨洇彩快,不被汉文化圈以外所接受,宣纸的从业者们为进一步扩展宣纸的文化张力,不断深入研究,探讨拓展宣纸的应用领域范围,使宣纸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拓展应用领域范围的历程中,有几项重大事件至今仍然可圈可点。

1971年,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在发掘古墓时,发现一种古籍载体为颜色淡黄的纸张,为了完成这一古文献的修复,该国通过外交途径找到中国轻工部门。经过我国造纸专家论证,通过层层批转,将这一信息转至泾县宣纸厂。宣纸厂经过分析,并调集全厂优秀的技术工人成功为该国复制了本色棉料仿古宣纸。该国通过使用后效果很好,特意赠送了一辆轿车答谢。

1982年,美国双子星版画社通过外贸途径找到泾县宣纸厂,泾县宣纸厂为双子星版画社研制了宣纸版画纸。当时,此纸融入了宣纸制作与加工、杭州丝绸技艺、中国传统印刷术和版画设计等多种文化元素,创下了“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红星宣纸、一流的杭州丝绸、一流的中国印刷、一流的版画设计,成为宣纸加工艺苑中的奇迹。

1982年为美国版画家制作的版画纸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证书就是以宣纸为内页制作;2009年,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与国家邮票印制局将宣纸与国家名片——邮票集合,首次推出一套四枚行书宣纸邮票。此举进一步拓展了宣纸的用途,将宣纸与区域文化的距离进一步缩小。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宣纸应用领域拓展研究走向纵深化,宣纸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宣纸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高。

(作者系中国宣纸集团宣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泾县的金斗六合同乡会_董自强

原标题:泾县的金斗六合同乡会 作者:叶彩霞 吴小元 制作:童达清 第600期 泾县东乡的移民较早,嘉庆时在京师为官的朱珔闻家乡出赀平粜,而江北流民移入者甚众,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3-11
明清宁国商人新探(二)_泾县

原标题:明清宁国商人新探(二) 作者:董家魁 制作:童达清 | 二、宁国商人的贡献 2.开拓市场,加速经商地区商业发展 商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无论是坐贾还是行商,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2-27
亦谈李白《赠汪伦》诗_泾县

原标题:亦谈李白《赠汪伦》诗 查从俭 第667期 李白有首《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诗中歌咏友情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2-24
泾县俗语略考(上)_四声

原标题:泾县俗语略考(上) 叶彩霞 吴小元 第521期 俗语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常常挂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或叫做熟语,也称俚语。它是地方语言文化的一种,是有别详情>>

阅读: 11
日期: 2020-02-16
清代宁国府进士群体的初步考察(二)_泾县

原标题:清代宁国府进士群体的初步考察(二) 刘佰合 微信版第249期 摘 要: 清代宁国府共产生165位进士,在安徽科举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与安庆府、徽州府并为安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20-02-12
泾县竹纸调查(上)_安徽省

原标题:泾县竹纸调查(上) 黄飞松 陈彪 张航 微信版第459期 一、泾县竹纸基础信息 泾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北纬30°21′-30°50′,东经117°57′-118°41详情>>

阅读: 12
日期: 2020-02-07
徐绍基《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杂论_泾县

原标题:徐绍基《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杂论 熊帝兵 微信版第512期 摘 要: 晚清安徽泾县徐绍基所撰的《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乌桕栽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2-04
泾县进士吴焯生平述略_咸丰

原标题:泾县进士吴焯生平述略 吴小元 叶彩霞 第654期 吴焯(1818—?),字拙庵,泾县茂林人。道光十七年(1837)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咸丰二年授翰林院编修,六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20-02-01
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_水西

原标题: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 翟台与泾县考溪书院 翟 军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76期 考溪书院坐落在泾县西南部的水东翟村(今桃花潭镇),嘉靖己未(155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20-01-21
泾县明堂池的沧桑变迁_荷花

原标题:泾县明堂池的沧桑变迁 泾县明堂池的沧桑变迁 戴治中 第506期 泾县县城中心有一口方塘,原名明堂池,因种植荷花后来被人俗称为荷花塘。这口塘一泓池详情>>

阅读: 12
日期: 2020-01-17
石涛书画里的泾县山水_宣城

原标题:石涛书画里的泾县山水 石涛书画里的泾县山水 吴小元 叶彩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20期 石涛,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因年幼详情>>

阅读: 12
日期: 2019-12-27
泾县宝胜寺的两幅楹联_寺院

原标题:泾县宝胜寺的两幅楹联 戴治中 微信版第441期 皖南泾县城郊水西山上的宝胜禅寺始建于隋唐,素有“皖南第一古刹”之称,现为安徽省重点寺院。 寺内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3
泾县溪头胡氏的诗文总集——《朴学斋丛书》_胡朴安

原标题:泾县溪头胡氏的诗文总集——《朴学斋丛书》 吴小元 叶彩霞 微信版第428期 泾县多山水之胜,出县城东六十里有一屏张高列的黄[山兑]山,山下有一河名详情>>

阅读: 15
日期: 2019-12-18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_敦睦

原标题: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 朱规划 微信版第413期 走进黄田古民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构成一个个开放的或封闭详情>>

阅读: 10
日期: 2019-12-16
洪亮吉与《泾县志》_方志

原标题:洪亮吉与《泾县志》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72期 摘 要:清嘉庆九年(1804),李德淦知泾县,适逢宁国知府鲁铨欲修《宁国府志》而令各县修志,便延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14
泾县文氏源流考_文翁之

原标题:泾县文氏源流考 叶彩霞 吴小元 微信版第347期 泾县文氏,最早居住于震山乡(今桃花潭镇),其始祖为三二公,乃蜀郡太守文翁之裔,庐江舒人也。任泾川教谕时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2-09
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下)_里西

原标题: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下) 茆耕茹 微信版第392期 三、泾县榔桥镇西阳村玄坛观里外西阳之双台(庙台) 里西阳玄坛观(含戏台),原为该村胡姓家庙,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2-03
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上)_万年台

原标题: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上) 茆耕茹 微信版第391期 宣城自古为郡治所在。至明,演古唱今之戏曲活动,岁时节序村村锣鼓,乡乡笙歌。宣邑在地域文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02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上)_泾县

原标题: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上) 2019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刘诗古的带领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五名本科生(朱灵欣、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25
《点石斋画报》中的宣城风俗画(上)_泾县

原标题:《点石斋画报》中的宣城风俗画(上) 作者:童达清 第610期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新闻画报,光绪十年 (1884)5月8日,由英国商人麦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21
旧志中的一朵奇葩——洪亮吉与嘉庆《泾县志》_志书

原标题:旧志中的一朵奇葩——洪亮吉与嘉庆《泾县志》 高生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68期 清嘉庆九年(1804),泾县知县吴江人周鹤立调任蒙城知县,延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20
安徽泾县:干群协作齐心抗旱克难

原标题:安徽泾县:干群协作 齐心抗旱克难 自7月20日出梅以来,泾县出现了严重的高温少雨天气,高温持续时间长、范围广。自9月6日至10月24日,泾县平均累计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1-08
洪亮吉的茂林情结_泾县

原标题:洪亮吉的茂林情结 洪亮吉的茂林情结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89期 泾县茂林,历史深厚,人文蕴藉,明清两代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详情>>

阅读: 14
日期: 2019-10-26
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_泾县

原标题: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郭晓辉 微信版第421期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特色的教育机构,发源于唐末五代,至清光绪二十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2
泾县泾川镇打响秸秆禁烧攻坚战

原标题:泾县泾川镇打响秸秆禁烧攻坚战 为践行绿色生态理念,助力人居环境整治,连日来,泾县泾川镇多措并举,切实做好露天禁止秸秆焚烧工作。 该镇利用各详情>>

阅读: 19
日期: 2019-09-05
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原标题: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7期 明万历年间,泾县张香都八甲一支迁到县内北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09-05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