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泾县明堂池的沧桑变迁_荷花

时间:2020-01-17 10:16:52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泾县明堂池的沧桑变迁

泾县明堂池的沧桑变迁

戴治中

第506期

泾县县城中心有一口方塘,原名明堂池,因种植荷花后来被人俗称为荷花塘。这口塘一泓池水、澄碧如镜,绿树环抱,四时葱翠。塘中的洗心亭八角两层,飞檐翘角,古意盎然。尤其是入夏后,满塘莲叶,“映日荷花别样红”,令人赏心悦目。明堂池(荷花塘)是山城的一颗璀璨明珠,耀眼夺目。朝霞微露,人们在塘畔晨练。暮色降临,人们在四周散步。泾川宾馆濒临明堂池,来往宾客常对塘的美色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

明堂池建造年代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泾县县城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嘉庆《泾县志》载:“明弘治13年(1500)御史包溥置明堂池于棂星门外。嘉靖32年(1553)署县事府同知黄钲拓置“。明嘉靖年间《泾县儒学明堂池碑记》称明堂池为“泾县儒学之泮璧也”。泮,古时的学宫。璧,古代的玉器。就是说古人是把明堂池当作学宫的宝玉来看待的。泾县历来文风昌盛,尊儒重教。当时的学宫内前后左右,分布着大成殿(俗称夫子庙)、文昌祠、乡贤祠、教谕署、明伦堂、尊经阁等几十处建筑,规模浩大,而明堂池就建在学宫大门棂星门外。《碑记》描述明堂池“于县(县,即县衙)为后襟,于学(学,学宫)为前襟。于通邑论之,如人身之气海,毓育元和,疏泄秽恶,蜿蜒左出与泾溪会流。则是塘于学为钟秀之地,实一邑风气所关也”。

当时城南有一“道士湖”(俗称长塘),护城河一股水流经“道士湖”北上进明堂池,再“蜿蜒左出”入青弋江。这道贯穿县城的水流如人身的气脉,而明堂池为“气海”,像是人体的“肺”,“毓育元和,疏泄秽恶”,故而既是学宫的“钟秀之地”,更是全城的“风气所关”。明堂池的兴建,是古时泾县文风昌盛的象征,也是古人重视生态环境,对城市水系构建的精心布局。

明堂池中的洗心亭建于明嘉靖36年(1557),系当时教谕涂均主持建造,并撰文篆刻了《泾县儒学池印亭记》。据碑记介绍,明堂池正中原有一土墩,后迁至偏东处,四周用砖石砌成正方形,像一颗印呈现在水面上,名曰“印台”。教谕涂均“思印台而无亭,犹印之无钮”,便筹措资金,主持造亭,“经始于孟夏,落成于仲秋。”亭名为“洗心亭”,“取日新洗濯其心之义”,就是每天都要清洗心中污浊的意思。该亭“上为八脊,而中统以圆顶。下四隅之正为门,四角之正为牖。”“圆顶锐末取文峰耸突,笔锷摩空之意”。四门各有一匾,南曰“丽明”,北曰“拱极”,东曰“翊震”,西曰“揽晖”。“池设一舟,以便往来。”“亭中静坐,看书、构文、吟诗、作字,允赏心乐地也。”

1645年,如诗如画、魅力无穷的明堂池建造不到一百五十年,却经历了如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乙酉之难”。据嘉庆《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下扬州、南京后,大举南下。八月,为了抵抗清兵入侵,泾县人民在原知县尹民兴的号召下,“穷乡僻壤,皆蒸麦为粮,伸锄为㦸,几有燎原之势”。四乡义兵,召来据城抗守。北隅人士沈懋贤还“出金二橐,谷五百石献为义兵饷需”。但终因是临时招募的义兵,敌不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清军,被强势凶猛的清军用大炮攻破城门。城陷后,清兵大肆屠杀,凡在城百姓“无分男女少长尽皆刀斩,封刀之后,遗民仅九十余人”。面积“二十三亩有奇”的“学宫明堂(荷花塘),横尸几满”。当年农历为乙酉年,《泾县志》称之为“乙酉之难”。清兵的凶暴残忍,罄竹难书。而泾县人民面对强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则彪炳史册。“横尸几满”的学宫明堂(荷花塘)是“乙酉之难”的历史见证。

《泾县志》记载,清乾隆32年(1767)至37年(1772),县人赵诚、左廷杰等又先后出资修建了明堂池四周的石栏。明万历、崇祯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对明堂池石堤和洗心亭进行过多次修葺。新中国建立后,泾县人民政府曾几次拨款修整。2008年重修了石雕护栏,并在明堂池(荷花塘)中央建一喷泉,在塘四周边沿和洗心亭顶安装了灯饰。每逢节假日或有重要来宾,泉水喷涌,灯火辉煌,异彩纷呈。

(作者系泾县档案局原副局长)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石涛书画里的泾县山水_宣城

原标题:石涛书画里的泾县山水 石涛书画里的泾县山水 吴小元 叶彩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20期 石涛,明靖江王后裔,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因年幼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7
泾县宝胜寺的两幅楹联_寺院

原标题:泾县宝胜寺的两幅楹联 戴治中 微信版第441期 皖南泾县城郊水西山上的宝胜禅寺始建于隋唐,素有“皖南第一古刹”之称,现为安徽省重点寺院。 寺内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12-23
洪亮吉与泾县黄田朱氏的渊源_嘉庆

原标题:洪亮吉与泾县黄田朱氏的渊源 叶彩霞 吴小元 第627期 洪亮吉因编嘉庆《泾县志》而至泾县,又因受朱珔之邀而至黄田。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21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_敦睦

原标题: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 泾县黄田古民居的堂号 朱规划 微信版第413期 走进黄田古民居,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构成一个个开放的或封闭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16
洪亮吉与《泾县志》_方志

原标题:洪亮吉与《泾县志》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72期 摘 要:清嘉庆九年(1804),李德淦知泾县,适逢宁国知府鲁铨欲修《宁国府志》而令各县修志,便延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14
泾县查铎墓的考证与发现_高拱

原标题:泾县查铎墓的考证与发现 泾县查铎墓的考证与发现 刘聪 第622期 一、查铎其人 查铎,字子警,号毅斋,明代南直隶宁国府泾县震山乡九都(今属安徽省宣城详情>>

阅读: 11
日期: 2019-12-12
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下)_里西

原标题: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下) 茆耕茹 微信版第392期 三、泾县榔桥镇西阳村玄坛观里外西阳之双台(庙台) 里西阳玄坛观(含戏台),原为该村胡姓家庙,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03
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上)_万年台

原标题: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上) 茆耕茹 微信版第391期 宣城自古为郡治所在。至明,演古唱今之戏曲活动,岁时节序村村锣鼓,乡乡笙歌。宣邑在地域文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02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下)_泾县

原标题: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下) 烽烟四起: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 咸丰四年(1854)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先后六次攻克泾县。据胡宪章口述(胡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26
《点石斋画报》中的宣城风俗画(上)_泾县

原标题:《点石斋画报》中的宣城风俗画(上) 作者:童达清 第610期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新闻画报,光绪十年 (1884)5月8日,由英国商人麦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21
旧志中的一朵奇葩——洪亮吉与嘉庆《泾县志》_志书

原标题:旧志中的一朵奇葩——洪亮吉与嘉庆《泾县志》 高生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68期 清嘉庆九年(1804),泾县知县吴江人周鹤立调任蒙城知县,延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1-20
泾县琴溪古宣州窑址调查报告(上)_五代

原标题:泾县琴溪古宣州窑址调查报告(上) 陈亮 微信版第432期 泾县琴溪镇东北约4.5公里的陶窑村,是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四周群山环绕、溪水长流。村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19
洪亮吉的茂林情结_泾县

原标题:洪亮吉的茂林情结 洪亮吉的茂林情结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89期 泾县茂林,历史深厚,人文蕴藉,明清两代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10-26
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_泾县

原标题: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郭晓辉 微信版第421期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特色的教育机构,发源于唐末五代,至清光绪二十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2
农民诗人张先桢旅泾记_泾县

原标题:农民诗人张先桢旅泾记 农民诗人张先桢旅泾记 吴放驹 第545期 张先桢,安徽合肥人。1943年随父迁居泾县,成了泾县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此后还成长为一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10-20
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原标题: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7期 明万历年间,泾县张香都八甲一支迁到县内北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09-05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