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点石斋画报》中的宣城风俗画(上)_泾县

时间:2019-11-21 18:41:26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点石斋画报》中的宣城风俗画(上)

作者:童达清

第610期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中国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新闻画报,光绪十年 (1884)5月8日,由英国商人麦查(Ernest Major)创办于上海,作为《申报》副刊随《申报》附送,每月三期,每期刊图八幅。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停刊,《点石斋画报》共出44部526册,计有4208幅绘画作品。

《点石斋画报》是晚清社会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它用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绘画作品,报道了大量的时事和社会新闻内容,展示了清末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绘画者先后有吴友如、张志瀛、周权香、顾月洲、周慕乔等20余人,他们将西洋绘画中的透视、解剖、注重形象写实等技法吸收融合到绘画中,中西合璧,生动逼真,印刷精美,形成了别开生面的“海派”画风,一时风靡全国,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点石斋画报》中的四千余幅作品中,有关宣城的绘画亦有数十幅,其画虽未必都是实写,但通过其图文,对我们了解晚清宣城的社会状况,仍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从中遴选数幅,并对相关时事加以简单的说明,以见一斑,以引起同好者的研究兴趣。

一、官署被劫

安徽宁国府属旌德县,于前月上旬有盗二十余人,明火持械入署肆劫,门役更夫以及内眷当之辄受重伤,县令为熊君祖诒,当即禀明上宪,行文各县一体严拿。即数日内前后获到十八名,一经研讯,立正典刑。惟熊令以名进士、现宰官身,忠厚宅心,洁清励行,及遭横祸,真事之不可解者已。(1884年8月6日《点石斋画报》甲集)

(咸同兵燹后,宁国府各县移民甚多,移民多加入哥老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光绪十年五月,湖北移民高一峰即高晓堂纠结朱新云、俞老五、华云植、孔秀风、朱荣情等,冲入旌德县衙,打伤知县熊祖贻,洗劫县库。其后从犯相继在宣城孙家埠等地被缉拿,惟主犯高一峰始终未获。若细究此案,个中颇有传奇性和戏剧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进一步研究。)

二、杀狐取祸

《聊斋》为说狐说鬼之祖,读者靡不心醉而爱之不忍释手,顾同一爱也,要有雅俗之殊焉,俗者爱其风情,雅者爱其笔致,修辞命意,寄托遥深,后有作者弗可及也已。说凡四百余则,情事无一从同,而大旨恩怨分明,可以一言蔽之。

近有王某,泾县人,业杂货,设铺于宁国府属之某镇,一日自外归,见铺后暗陬潜伏一物,尾修修而毛茸茸,知为狐也,击以棍,首碎而毙。从此家无一日安,颠倒作恶,毁物无数,乃谋迁避会馆中,晚忽无故火起,尽付一炬,嗣经里老劝备香烛,鼓乐舁送南门城楼上仙姑堂,就隙地瘗之,始得安。

窃谓贪生怕死,物与人同,其来就我也,盖有所为也,无迕于我而我杀之,则其为厉也亦宜,君子仁民而爱物,好杀者可引为戒矣。(《点石斋画报》乙集)

(此事亦见本年10月10日《申报》第4177号《姑妄言之》一文,可知文中之“某镇”,乃宣城县之水阳镇。狐仙作祟,虽事涉荒诞,类同“聊斋”,但作者之用意,乃在劝人“仁民而爱物”,引人向善,倒也不无积极意义。另可注意者,晚清时泾县商人活跃,水阳镇设有泾县会馆,可见该镇的泾县商人之多。)

三、古井宜封

皖省旌德县人某乙,与其兄某甲同居合爨,式好无尤。今春乃弟购有隙地,起造住屋,翻运瓦砾,得古井一具,雇工淘摸之,出砖、磁器、古玩数种,皆镌有嘉靖年号者。前日家人向井汲水,得女履一双,白主人,徧查室中,独少嫂氏,亟为捞救,业已毙命。旋据家人云,屋宇落成之后,入夜常有白衣女郎,坐井沿,呼之即灭,至此皆疑为嫂氏之预兆。

殊不知古井与古墓同,既出古物数种,讵无贞魂义魄葬身于其中乎?逝者以盖藏为安,封闭既久,忽启而搅扰之,则鬼之为厉于嫂氏者,其不至于封闭不已也,特某姓人不早悟耳。(《点石斋画报》戊集)

(孔子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对于鬼神迷信我们虽然敬而远之,但对贞魂义魄保持一份敬重,就是必要而又道德的。)

四、儿戏神祗

俗传二月八日为张大帝诞辰,泗安、广德之间有神像,生铁铸就,面黑如锅,土人以是日卜丰歉。宜风雨,若遇晴爽,群舁神投入涧谷以示罚。嘻!异矣!

夫神也者,可以祸福我者也,徼福之心切,即惧祸之心深,未有亵之渎之,激而使怒。谓必如是可免祸,可获福,则神且受制于人,人亦曷赖有此神哉?其俗可嗤,其恶不可恕。(《点石斋画报》壬集)

(二月八日为春社日,也是举行祠山大会、祭祀祠山大帝的日子。其祭祀仪式具体如何,历来未见详细的记载,我们熟知的无外是杀牛埋藏,张演百戏。本则新闻让我们了解到祠山祀神的另一种内容——以神像来卜丰歉。或许其祭祀仪式也是随着时代的更迭在不断变化着吧。国人对于神灵信仰的功利性,于祠山信仰中亦可窥见,我们今天只能呵呵了。)

五、雪中送炭

世俗谓惯出门者曰老道儿,曰老江湖,看这个“老”字,有无数阅历在其中,稍迁就即失事。

由芜湖至新安遵陆而行,以南陵至泾县之七十里为最孤僻去,腊天降大雪,行人益绝,即有势难裹足者,亦必要约而后首途。有数人经邮亭,闻草中有呻吟声,拨而视之,见一白皙少年,裸缚巨石上,徧覆以草,叩之不能言,因为负归,暖以被,燎以火,灌以姜汤,得渐苏,甦乃备诉肩夫、轿夫之所为。万一不遇此数人,即遇之而又稽迟数刻,则此人无更生理矣。

仆丁卯省试,遇盗于丹徒之高资镇,亦以同伴皆少年,鲜阅历之故,寄语风尘客,勿孟浪从事。(《点石斋画报》壬集)

(晚清移民横行,各种社会案件层出不穷,宣、郎、广、泾县东北部是重灾区。此案中少年雇轿远行,结果被轿夫洗劫一空,尚未丢掉性命,已经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作者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泾县文氏源流考_文翁之

原标题:泾县文氏源流考 叶彩霞 吴小元 微信版第347期 泾县文氏,最早居住于震山乡(今桃花潭镇),其始祖为三二公,乃蜀郡太守文翁之裔,庐江舒人也。任泾川教谕时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09
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下)_里西

原标题: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下) 茆耕茹 微信版第392期 三、泾县榔桥镇西阳村玄坛观里外西阳之双台(庙台) 里西阳玄坛观(含戏台),原为该村胡姓家庙,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03
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上)_万年台

原标题:宣城、泾县、宁国三县的古戏台(上) 茆耕茹 微信版第391期 宣城自古为郡治所在。至明,演古唱今之戏曲活动,岁时节序村村锣鼓,乡乡笙歌。宣邑在地域文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02
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上)_泾县

原标题:田野记︱溪头胡氏:一个皖南家族的历史变迁(上) 2019年7月29日至8月2日,在厦门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刘诗古的带领下,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五名本科生(朱灵欣、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25
旧志中的一朵奇葩——洪亮吉与嘉庆《泾县志》_志书

原标题:旧志中的一朵奇葩——洪亮吉与嘉庆《泾县志》 高生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68期 清嘉庆九年(1804),泾县知县吴江人周鹤立调任蒙城知县,延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20
泾县琴溪古宣州窑址调查报告(上)_五代

原标题:泾县琴溪古宣州窑址调查报告(上) 陈亮 微信版第432期 泾县琴溪镇东北约4.5公里的陶窑村,是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四周群山环绕、溪水长流。村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9
洪亮吉的茂林情结_泾县

原标题:洪亮吉的茂林情结 洪亮吉的茂林情结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89期 泾县茂林,历史深厚,人文蕴藉,明清两代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雅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19-10-26
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_泾县

原标题: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宣城书院的兴起与发展 郭晓辉 微信版第421期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特色的教育机构,发源于唐末五代,至清光绪二十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2
农民诗人张先桢旅泾记_泾县

原标题:农民诗人张先桢旅泾记 农民诗人张先桢旅泾记 吴放驹 第545期 张先桢,安徽合肥人。1943年随父迁居泾县,成了泾县人,是一个地道的农民,此后还成长为一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0-20
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原标题: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朱侠骨和泾县培风中学 叶彩霞 吴小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7期 明万历年间,泾县张香都八甲一支迁到县内北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9-05
精彩推荐
精品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