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下)_李白

时间:2020-02-13 21:17:34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下)

陈虎山

第583期

02 谢脁看宣城——山水大美而灵动

谢朓不仅是大美宣城的第一个发现者,更是敬亭山名齐五岳的第一张“宣传画”。谢脁所发现的大美宣城,既有自然山水之美,也有人文风俗之美。这些美景、美人、美事,让谢脁心旷神怡,触目成诗。如谢脁甫到宣城,就被城内陵阳三峰的壮美所震撼,挥笔写下了《宣城郡内登望》:“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威紆距遥甸,巉岩带远天。切切阴风暮,桑拓起寒烟。怅望心已极,倘恍魂屡迁。”真是好一幅宣城春光图啊,直令诗人如醉如痴了,仅其中一个“带”字,便叫后来者反复玩赏,如王勃“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如 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如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如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等。何为意味无穷,如此便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谢脁就在陵阳山最高的中峰上建起高斋,周围遍植竹树,作为自己办理公务及起居之所。公务之暇,便登临高斋,俯瞰城市,仰望云天,远山苍翠,近水婵媛,引得诗人诗兴勃发,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郡内高斋闲望答吕法曹》:“结构何迢递,旷望极高深。窗中列远岫,庭际俯乔林。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已有池上酌,复此风中琴。非君美无度,孰为劳寸心。惠而能好我,问以瑶华音,若移金门步,见就玉山岑。”又如《新治北窗和何从事》:“国小暇日多,民淳纷务屏。辟牖期清旷,开帘候风景。泱泱日照溪,团团云去岭。岧峣兰橑峻,骈阗石路整。池北树如浮,竹外山犹影。”这些诗用语清新亮丽,形象生动,显示出宣城山水给予诗人的,是其从未有过的美的享受。

对宣城美景的审视,极大地开阔了诗人的胸襟视野。“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王孙尚游衍,葱草正萋萋。”(《登山曲》)在诗人的心中,宣城山水之美,无与伦比。其中,又以城北十里的敬亭山风光最为动人。敬亭山南俯城垣,万壑千岩,山中白云缭绕,深处有宣城人民所建的祀雨神祠——敬亭山庙。谢朓关注农事和人民生活,常率众僚入庙祀雨,写下《祀敬亭山庙》、《赛敬亭山庙喜雨》诸诗,表达他“望岁佇年祥”的良好愿望和“原雨晦茫茫”的喜悦心情。他还和部下何从事等人在山中联句吟唱,抒发欢快情趣。如《祀敬亭山春雨联句》、《往敬亭路中联句》,表达他祀雨的虔诚和雨中的轻快感情:“水府众灵出,石室宝图开;白云帝乡下,行雨巫山來”。这既是诗句,更是谢脁对宣城民俗的人文之美的发现与讴歌。

谢朓喜爱敬亭山,因而写下了多首描写敬亭山的诗篇,其中以《游敬亭山》影响最广:“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帶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独鶴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我行虽紆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睽。”

诗分三层:前四句以夸张手法,赞叹敬亭山高峻雄奇之美,其山横亘百里,重峦叠嶂,上蔽白日,下带回溪,既为隐者托身之所,又是灵异栖息之地。中间八句极写敬亭山幽深野趣之美。山中藤蔓交杂,林木阴翳,孤鹤朝唳、饥鼯夜啼,朝云漫卷、夕雨凄凄,景致幽静,奇异动人。后八句写自己寻幽追奇的雅兴和治理宣城的自得之情。正是这首诗,使敬亭山名满天下,让世人发现茫茫天下竟有一处雄奇野趣、美妙绝伦的敬亭美景。

后来的无数诗人名宦,正是在谢脁的引导下,追踪蹑迹,登上敬亭山,浩叹长歌。唐代大诗人李白对谢朓尤为景仰,正如清王士桢在《论诗绝句》中所称:“青莲(李白)才笔九州横,六代淫哇总废声;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仰慕谢脁的李白,七次游历宣城,屡登谢朓楼,访敬亭山,追寻谢朓遗踪,吟咏不已。如在《秋登宣城謝朓北楼》中,满怀深情地唱道:“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尤其是谢脁的那句“合沓与云齐”,让李白对敬亭山心动不已,干脆化为己用,推陈出新,“合沓牵数峰,奔来镇平楚。中间最高峰,仿佛接天语。”(独坐敬亭山其二)。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诗仙李白对敬亭山的独具慧眼和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使白居易、杜牧、欧阳修、汤显祖、姚鼐等唐、宋、元、明、清320多位历代文坛巨星都慕名而来,纷纷赋诗记文,留下诗文1000多首。从此敬亭山名声鹊起,终成吟无虚日的华夏诗山。诸如白居易的“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许浑的“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杜牧的“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这些描绘敬亭山秋色风光的诗篇,无不合着谢脁的诗意,在秋日里挥笔而成,可见谢脁作为敬亭山的发现者,对后人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和巨大,无怪乎唐季诗人皮日休直接用“谢脁青山”来指代敬亭山这一宣城独特的文化坐标了。于是,发现宣城大美的谢脁有了“谢宣城”的别名,而宣城也因此荣膺了“谢公城”的雅号。

03 谢脁歌宣城——创新中国诗文化

诗是中国文化的渊薮,自《诗经》开始,风雅颂的优美旋律便深深地影响了华夏民族的性格,《诗经》也因此成了儒家最基本的经典之一。在历史的嬗变中,中国的诗歌文化经过楚辞汉赋的演进之后,在魏晋时期的学术流风里,深受“玄言”的影响,诗歌语言脱离了具体的形象,成为抽象哲学的注解,变得晦涩难懂起来。物极必反,亏满转盈。晋宋以后,山水文学因时而生。最早尝试山水诗创作的,是谢脁的同宗先辈,也即人称“大谢”的谢灵运。作为新文化的开创者,谢灵运的山水诗还不能完全摆脱两晋以来的玄言诗的影响,用字生僻,佶屈聱牙。

是谢朓在宣城的文学创作,最终一扫“玄言”余习,将山水诗发展到成熟阶段,开创了中国山水诗的新境界,对后世知识分子文化性格产生了极大影响。所谓山水诗,就是诗人将自然山水引入审美对象,开展人与自然亲切对话,实现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一种文学范式。它使读书人的家国情怀有了寄托之所,让进取者在困顿中有了栖息灵魂的精神圣地。李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虽不过短短四句,却产生了超越时空、震古烁今的艺术魅力,奥妙即在于此。诚如学者庄严所说:山水与诗词的关系,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的诗化,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以及创作主体对它的发现、选择与创造的审美愉悦之体现。

从南齐谢脁开始,敬亭山就和我国诗词文化接下了不解之缘,也就和历代诗人、词人成为最知心的朋友与最亲密的伴侣,而歌咏敬亭山的诗词篇什,便把敬亭山的人文地貌、人文典故和人文精神,一代又一代第流传到今天,并将继续流传下去。追根溯源,正是谢脁创新和完善山水诗的突出贡献,使得宣城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拥有了卓尔不群的地位。

谢朓的诗歌创作,经历了一个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早年创作的诗歌,题材比较狭窄,多为游宴应酬和吟咏风物之作。自从随府赴荆州以后,他的诗歌创作有了新的开拓,特别是经历了政治风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后,他的诗歌无论内容或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赴任宣城途中,谢脁连吟两诗,一是《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鹜。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一是《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两诗既有大江奔流、视野开阔的场景,又有细致入微、令人心动的观察,特别是“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向被评家论为独步之作,被广泛引用。李白有诗:“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王安石有词:“登临远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等等。谢诗创新者的风范由此可见。今日宣城之宛溪,又叫澄江,即来源于此。宣城市区的澄江路、澄江办事处,也来源于此。

到宣城后,这里的秀山丽水,令谢脁陡生诗情画意,一气写下20多首赞美宣城山水的诗篇。这些诗歌“语皆自然流出”(刘熙载《艺概》),使人读来“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沈德潜《古诗源》),皆臻绝唱,“至为后进士子所嗟慕。”(钟嵘《诗品》) 比如,早春时节,诗人凭窗远眺,“余雪映青山,寒雾开白日。暧暧江村见,离离海树出。”(《高斋视事》),夏秋之时,“高轩瞰四野,临牖眺襟带。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夏木转成帷,秋荷渐如盖。”(《后斋回望》)冬天里,“苍翠望寒山,峥嵘瞰平陆。”(《冬日晚郡事隙》)别具一派苍茫景色。

宣城对于诗人来说,真是无时无刻不是美的,以致他流连忘返,依依不舍。当他接到朝廷诏令,代表朝廷到湘州主祀南岳山神时,他仍不忘造访敬亭山下的句溪,写下了《将由湘水寻句溪》的名句:“轻苹上靡靡,杂石下离离。寒草分花映,戏鲔乘空移。兴以暮秋月,清霜落素枝。鱼鸟余方玩,缨緌君自縻。及兹畅怀抱,山川长若斯。”通过对句溪动人景物的细密描写,抒发了自己不舍宣城的情怀。临别之时,再次赋诗《忝役湘州与宣城吏民别》,吟唱出诗人与宣城人民、与宣城山水间的深情厚谊:“闲沃尽地区,山泉谐所好。……四时从偃息,三省无侵冒。……惠遗良寂寞,恩灵亦匪报。”

谢朓的山水诗善于把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自然巧妙地结合起来,小中见大、尺幅千里。如“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王孙游》),“朔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观朝雨》),“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即便写些歌颂“帝功”和“藩德”的应命之作,也表现出高超的描山摹水的文字功力,如《入朝曲》中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既是一曲颂歌,也是一幅壮丽的图画。

不管是何种情感意趣,都可以借山川景物来表现,而且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是谢朓诗歌的重要特点,也是他对于诗歌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这些警句清新隽永,流畅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新体诗”的特点。谢朓主张“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南史•王筠传》),他的诗善于摄取自然景色中最动人的瞬间,以清俊的诗句,优美的旋律,道破人所未见的自然之美,如“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东田》),一幅多么曼妙的水墨春景,令人读后心生神往。

谢朓是南齐诗人的旗帜。他的五言新诗,在当世就享有盛名。与谢朓同时代的学者兼诗人沈约十分服膺谢朓的五言诗,称赞谢朓:“吏部信才杰,文锋振奇响。调与金石谐,思逐风云上。”赞其诗为“二百年来无此诗也”。梁武帝萧衍说:“三日不读谢诗,便觉口臭。”谢朓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杜甫说“谢朓每篇堪讽诵”(《寄岑嘉州》),著名诗评家严羽也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明胡应麟《诗薮》认为唐人“多法宣城(谢朓)”。宣城有风华,谢朓居功至伟。

(作者系中共宣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上)_萧鸾

原标题: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上) 陈虎山 第582期 谢朓(464—499),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和最为知名的宣城太守。“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12
胭脂盒碎“粉”留香——“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下)_粉盒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下) 陈 亮 微信版第211期 宋代脂粉盒标本选取12件。 图七:北宋繁昌窑白瓷点彩脂粉盒,高6.8公分,盒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10
胭脂盒碎“粉”留香——“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_粉盒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陈 亮 微信版第210期 微信版第210期最近两位女儿爱上了化妆,可能是长大了缘故吧。望着她俩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10
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下)_萧鸾

原标题: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下) 田丹丹 第658期 摘要:谢朓在齐明帝建武年间曾由中书侍郎出守宣城郡,这一事件广受学界关注。从当时的官制和谢朓本人的仕历来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2-09
抗日战争宣城沦陷之前后_日军

原标题:抗日战争宣城沦陷之前后 张法先 制作:童达清 如今8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记得:抗日战争之前的宣城是很好的,享有“南宣北合”之美称。市区“九街十八巷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20-02-09
宣城老城墙史话_宣州

原标题:宣城老城墙史话 宣城老城墙史话 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7期 早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就建有城池。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十月,令天下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09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二)_宋三史

原标题: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二)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 陈 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30期 今天的宣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06
清初宣城望族与传统学术——以宣城吴肃公为例_孔孟

原标题:清初宣城望族与传统学术——以宣城吴肃公为例 夏建圩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85期 \明末清初,宣城地方文化家族能够在周边徽州、苏南、浙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06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_贡师泰

原标题: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 陈 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29期 今天的宣城市,下辖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详情>>

阅读: 10
日期: 2020-02-05
千古悠悠宛溪河_宣城

原标题:千古悠悠宛溪河 石 巍 制作:童达清 宛溪河已经伴随着宣城古城流淌几千年了。宣城古名宛陵,即取宛溪和陵阳山这一山一水的名字而来。它就像一位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02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三)_交往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三)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8期 03 交往 梅清极好交往,颇好集会,与当时众多文人保持着密切关系,上至达官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1-31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二)_生活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二)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7期 02 生平 梅清于明天启三年(1623)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出生,自小耳濡目染,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1-31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_代桓振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陆再奇 第510期 六、宣城桓氏第六代桓振、桓亮考 宣城桓氏第六代史载男十一人、女一人,分别是:平南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9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上)_桓玄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上) 作者:陆再奇 制作:童达清 第509期 五、宣城桓氏第五代考 宣城桓氏第五代有桓温六子四女,桓云一子,桓豁六子一女,桓秘一子,桓冲七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1-29
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一)_镇西

原标题: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一) 石云涛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54期 谢朓是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但他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虽然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8
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_许森

原标题: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 章达鼎 第648期 明清两代狸桥地区文士们创作的诗歌,许多都记载在各族的家谱之中,使家谱除了历史资料价值外还有了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3
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_古城区

原标题: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陆再奇 宛溪河,水阳江的一级支流,与青溪河交汇于陵阳山东南的响山,绕陵阳山山体东至东北,在陵阳山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20-01-20
宣城市县方志考录(下)_刻本

原标题:宣城市县方志考录(下) 作者:刘道胜 03 今存方志 1. 黎晨修、李默纂:嘉靖《宁国府志》10卷 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天一阁藏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1-19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_田悦

原标题: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梁永照 微信版第410期 2013年9月24日《宣城日报》刊登一篇《韩愈与宣城》的文章,讲述了韩愈就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20-01-17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_黄山

原标题: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汪立军 第567期 摘要:长期以来美术史论界对皖南诸画派的新安画派、黄山画派以及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1-16
宣城画派双子星之石涛(下)_广教寺

原标题:宣城画派双子星之石涛(下) 汪立军 微信版第356期 重修广教寺 清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位于敬亭山南麓的广教寺建于唐大中三年(849),是一代名相裴休任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1-14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_青花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0期 2014年4月8,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30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_宣城

原标题: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王景福 第035期 敬亭山,从南齐谢朓始,声名鹊起,经久不衰,受到历代众多文人雅士的顶礼膜拜,其文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30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_标本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1期 康熙时期选四幅图片。 图十四:康熙仿成化款花卉纹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9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上)_黄山

原标题: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上) 汪立军 微信版第442期 石涛(1642-1707),清初画僧,原姓朱,名若极,原籍广西桂林,祖籍安徽凤阳⑴,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小字阿长,削发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2-26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_研究

原标题:“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19期 2013年9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2-25
开元寺址觅“禅踪”——“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二(二)_陆羽

原标题:开元寺址觅“禅踪”——“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二(二)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12期 第二类历代古茶具标本,亦选图片十幅。 图十一:六朝越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4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一)_影响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一)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5期 第一节 历史的错位 何谓画派?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在《论皖南诸画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2-24
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_宋应昌

原标题: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 收复台湾第一人 ——宣城沈有容传(二) 董振宇 五、取 往 朝 鲜 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沈有容调往保定镇,晋升源图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2-23
我的父亲上官绪德_宣城

原标题:我的父亲上官绪德 上官纯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9期 清明时节,去公墓的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听不到什么欢歌笑语,人们的脸上流露了一种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2
宣城育韩四功绩_韩愈

原标题:宣城育韩四功绩 宣城育韩四功绩 隗 芾 微信版第370期 生不管多长,奠定基础的是青少年时期。人初生之时乃半成品,虽已具有父母之遗传基因,但头脑尚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1
宣州自古“诗酒”地——“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_标本

原标题:宣州自古“诗酒”地——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9期 我痴迷古瓷,喜好从旧城改造的工地去发现、去追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0
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_汪伦

原标题: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 尹定根 制作: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88期 三、泾川佳境三百里 泾县东北与宣城县相连,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美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2-11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_昝质

原标题: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童达清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镇压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屡兴文字狱,以图钳制人们的思想。清朝前期,由文字狱引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12-10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_货币

原标题: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郑兴华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1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疆域并非局限于今天宣城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02
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_宣城

原标题: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 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 奚本金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13期 为保护和弘扬宣城地方文化,2012年宣城市民政局改原宣湖路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01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