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上)_桓玄

时间:2020-01-29 13:52:41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上)

作者:陆再奇

制作:童达清

第509期

五、宣城桓氏第五代考

宣城桓氏第五代有桓温六子四女,桓云一子,桓豁六子一女,桓秘一子,桓冲七子,男二十一人,女五人,总计二十六人。桓温幼子桓玄代晋称帝,建“楚”国。桓冲次子桓谦、桓豁四子桓石绥相继称“帝”。桓冲长子桓嗣,“少有清誉”,督荆州之三郡豫州之四郡军事。桓豁长子桓石虔,以勇猛矫捷闻名。永和十年(354),桓石虔随桓温北伐前秦,在一场战事中,其叔父桓冲被前秦丞相苻健所围,快要被俘时,“石虔跃马赴之,拔冲于数万众之中而还,莫敢抗者”,三军为之叹息,威振敌兵;桓豁次子桓石秀,“幼有令名,风韵秀澈,博涉群书,甚为简文帝所重”;桓豁三子桓石民勇武有佳,才德兼重,曾都督荆州、江州及豫州三州十个郡军事,多番击败敌国,“甚为人情所仰”。

桓玄(369—404),字灵宝,桓温幼子。《晋书•桓温传》有云:“及生玄,有光照室,占者奇之,故小名灵宝。”桓温死时年仅5岁,袭其父南郡公爵,成为桓氏家族名义的领袖,由其叔桓冲抚养。宁康三年(375),桓玄服丧期满,桓冲亦离任扬州刺史,扬州文武官员与桓冲告别,桓冲摸着桓玄的头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旧官属呀。”桓玄听后掩面哭泣,众人对只有7岁的桓玄如此反应感到十分诧异。桓玄不仅以雄武著名,而且又以能文见称。《晋书•桓温传》载,桓玄“年及长,形貌瑰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常负其才地,以雄豪自处,众咸惮之,朝廷亦疑而未用。”

太元十六年(391),23岁时始拜太子洗马,时议其父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桓玄兄弟而为素官。太元十七年(392)九月,桓玄出补义兴太守,颇觉不得志,曾登高俯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即:父亲是九州霸主,儿子只是个小小的五湖县令。旋弃官回到其封国南郡。《世说新语•言语》载,(桓)玄以九月出为太守,旋去职,还都,见(司马)道子。而十月已在江陵,则其义兴任,不过十许日耳。桓玄居江陵,表面上“优游无事”“豪纵”,实则等待时机,以图东山再起。太元十七年(392年)十月, 黄门侍郎殷仲堪任荆州刺史。殷仲堪对桓玄十分敬惮。《晋书•桓玄传》载:玄在荆楚积年,优游无事,荆州刺史殷仲堪甚敬惮之。隆安二年(398),朝廷诏令桓玄督交、广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假节。桓玄受命后却不到职。同年七月,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王恭联合豫州刺史庾楷、广州刺史桓玄、荆州刺殷仲堪及南郡相杨佺期起兵讨伐辅政大臣司马道子兄弟及江州刺史、都督豫州四郡、辅国将军王愉。桓玄与杨佺期大败朝廷军队。王恭却因部将刘牢之背叛而兵败被杀,杨佺期、殷仲堪共推桓玄为盟主,接受朝廷招安后,桓玄率兵回到封国江陵。

隆安三年(399),执政的司马元显(司马道子之子)为离间桓玄与殷、杨二人关系,加封桓玄都督荆州长沙郡、衡阳郡、湘东郡及零陵郡四郡诸军事,并改以桓玄五哥桓伟替代杨佺期兄杨广为南蛮校尉。杨佺期、殷仲堪不满。同年,桓玄灭杨佺期、殷仲堪,尽占长江中游一带。隆安四年(400),朝廷不得已乃任命桓玄为都督荆司雍秦梁益宁江八州及扬豫八郡诸军事、后将军、荆江二州刺史、假节。桓玄又以桓伟为雍州刺史。

此刻,桓玄无时无刻不在磨砺兵器,训练部队,经常严密注视着朝廷内部所出现的每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微小变化。隆安五年(401),当他听说五斗米道起义军首领孙恩逼近京师建康,以“勤王”起兵为名集结队伍,请求带兵去征讨孙恩。司马元显对此大为恐惧。正好赶上孙恩的军队撤了回去,司马元显以诏书制止桓玄起兵,桓玄无奈,只好命令军队解除戒备。桓玄并向朝廷奏请,任命他的哥哥桓伟做江州刺史,镇守夏口;任命司马刁畅为辅国将军、督八郡军事,镇守襄阳。派他手下大将皇甫敷、冯该据守湓口,强行迁移沮水、漳水流域的二千户蛮族居民,到长江以南去居住,设置武宁郡。把一些四处流浪的饥民招集在一起,增设了绥安郡。朝廷下诏书征召广州刺史刁逵、豫章太守郭昶之进京,桓玄不让。此时,桓玄自谓“(东晋国土)三分有二”,多次让人向他呈上他可以做君主的天命符征和吉兆。

元兴元年(402)正月,暂时压制孙恩势力后,晋安帝司马德宗下诏书,历数荆州刺史桓玄的罪状,以尚书令司马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又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前将军谯王尚之为后部,征讨荆州刺史桓玄,打算借此机会把桓氏家族全部诛灭。然而,前锋都督刘牢之唯恐消灭桓玄后,不能被司马元显所容,因而不战而降,桓玄虽遂顺利东下。三月,桓玄率军进占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杀司马元显。不久,并解除刘牢之的兵权,刘牢之因此意图叛变,事败自缢。晋安帝任命桓玄统领文武百官,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兼任徐荆江三州刺史,加授给他黄钺。桓玄任命桓伟为荆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桓修为徐兖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杨尹。同月,晋安帝司马德宗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大亨。桓玄辞去丞相及荆江徐三州刺史的职佐,改任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兼任豫州刺史,统领文武百官。任命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太宰。四月,桓玄出镇姑孰,辞录尚书事,但朝中大事仍要咨询他,小事则由朝中桓谦和卞范之决定。八月,太尉桓玄婉转地暗示朝廷根据其平定司马元显的功劳,封他为豫章公,又根据他平定殷仲堪、杨期的功劳,封他为桂阳公,并且还像原来那样,保持他原来受封的南郡公的爵位。桓玄把豫章公封给了他的儿子桓昇,把桂阳公封给了他的侄儿桓俊。又下诏全国避其父桓温名讳,同名同姓者皆要改名,又赠其生母马氏为豫章公太夫人。

元兴二年(403)正月,以太尉桓玄为大将军。七月,荆州刺史桓伟卒,南郡相桓豁之子桓石康为荆州刺史。《资治通鉴》载:九月,侍中殷仲文、散骑常侍卞范之劝大将军桓玄早日代晋称帝,连朝廷加授桓玄九锡的诏命和册命都暗中写好。桓玄于是进升桓谦为侍中、开府、录尚书事,王谧中书监、领司徒,桓修抚军大将军,桓胤为中书令,让朝廷命自已为相国,更划南郡、南平郡、天门郡、零陵郡、营阳郡、桂阳郡、衡阳郡、义阳郡和建平郡共十郡封自己为楚王,加九锡,并置楚国国内官属。及后桓玄自解平西将军和豫州刺史,将官属并入相国府。桓谦私下询问彭城内史刘裕桓玄可否代晋称帝。刘裕说:“楚王,宣武之子,勋德盖世。晋室微弱,民望久移,乘运禅代,有何不可?” 桓谦喜曰:“卿谓之可即可耳。”十一月,晋安帝“诏楚王玄行天子礼乐,妃为王后,世子为太子。”十二月,桓玄在姑孰登基称帝,国号楚,改元“永始”,为与其余号为楚的政权区分,史家将桓玄建立的楚国,称为“桓楚”。《资治通鉴•晋纪》载,安帝二年“百官诣姑孰劝进。十二月,庚寅朔,玄筑坛于九井山北,壬辰,即皇帝位。”改封晋安帝为平固王。追尊其父温宣武皇帝, 庙称太庙,南康公主为宣皇后。封子昇为豫章郡王;叔父云孙放之为宁都县王;豁孙稚玉为临沅县王;豁次子石康为右将军、武陵郡王;秘子蔚为醴陵县王;赠冲太传、宣城郡王,加殊礼,依晋安平王故事;以孙胤袭爵,为吏部尚书;冲次子谦为扬州刺史、新安郡王;谦弟脩为抚军大将军、安成郡王;兄歆临贺县王;祎富阳县王;赠伟侍中、大将军、义兴郡王;以子浚袭爵,为辅国将军;浚弟邈西昌县王。

桓玄即帝位后,好行小惠以笼络人心,例如他亲自审讯囚犯时,不管罪刑轻重,多予释放;拦御驾喊冤者,通常也可以得到救济;然而为政繁琐苛刻,又喜欢炫耀自己,以一字不体,或片辞之谬,必加纠擿,以示聪明。尚书答诏误书“春蒐为“春菟”,自左丞王纳之以下,凡所关署,皆被降黜。而且桓玄又好游玩打猎、兴筑宫殿,因此人心思变。《晋书•桓玄传》载:“玄自篡盗之后,骄奢荒侈,游猎无度,以夜继昼。兄伟葬日,旦哭晚游,或一日之中屡出驰骋。性又急暴,呼召严速,直官咸系马省前,禁内哗杂,无复朝廷之体。于是百姓疲苦,朝野劳瘁,怨怒思乱者十室八九焉。于是刘裕、刘毅、何无忌等共谋兴复。”

桓楚永始二年二月(东晋元兴三年,404),建武将军、徐兖二州刺史刘裕等举兵讨伐桓玄,桓玄以桓谦等人拒战。《晋书•刘毅传》载:“谦等士卒多北府人,素慑伏(刘)裕,莫敢出斗。裕与(刘)毅等分为数队,进突谦阵,皆殊死战,无不一当百。时东北风急,义军放火,烟尘张天,鼓噪之音震骇京邑,谦等诸军一时奔散。”三月,桓楚军在屡次战败后,桓玄挟持晋安帝及及琅邪王西逃至江陵,投靠桓石康,桓石康便于城南张设幔屋,暂设百官,以卞范之为尚书仆射。桓玄自败逃亡后恐怕命令不被听从,因此更加严刑峻罚,部众反而愈加离心离德。五月,刘毅等部跟踪追讨,攻占江陵,桓玄带领心腹百余人离城出逃,想奔汉中,屯骑校尉毛修之诱桓玄入蜀,行至枚回洲(今湖北江陵南),遇到益州参军费恬等阻击,益州督护冯迁抽刀将桓玄斩首。《宋书•武帝本传》载,(桓玄)至枚回洲,恬与佑之迎射之。益州督护冯迁斩玄首,传京师,又斩玄子昇于江陵市。 桓玄死时年仅36岁。一个月后,桓玄从兄桓谦、侄子桓振率军重新夺取江陵,并为桓玄举哀,谥为“武悼皇帝”。

桓谦(?—410),桓冲次子,以父亲功劳封宜阳县开国侯,累迁辅国将军、吴国内史。桓玄死后,桓氏子弟拥戴其继位,年号天康(或作天安)。

关于桓谦年号的问题,《晋书》《资治通鉴》记载。宋礼部尚书王应麟著《玉海》载有天康、天安两个年号。清代学者、文学家李兆洛《纪元编》只有天康年号,其注云“一作天安”。其时间根据记载自汉武帝到清代各政权年号的权威纪元史书《校增纪元编》。《校增纪元编》载:“元兴三年僭号,明年二月平”。

隆安三年(399) ,桓谦获征召入朝担任尚书,旋后转任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的咨议参军及司马。元兴元年(402) 正月,司马元显奉旨讨伐其叔父、荆州刺桓玄,想借助桓谦父亲桓冲在荆州的威望去安抚荆州人,调桓谦为都督荆益宁梁四州诸军事、西中郎将、荆州刺史。同年,桓玄大败司马元显,执掌朝政,桓谦深受桓玄喜爱,被任命尚书左仆射,领吏部,加中军将军,后改封宁都侯,升任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再迁任侍中、卫将军、开府、录尚书事。

元兴二年(403)十二月,桓玄代晋称帝,桓谦加领扬州刺史,封新安郡王。元兴三年(404)三月,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并进攻建康。桓谦率军在今南京九华山东北抵御刘裕失败后,随叔父、楚帝桓玄西奔江陵(今湖北荆州)。同年五月,桓玄败死,江陵被晋军收复,桓谦侥幸逃生。闰五月,桓谦与侄儿桓振重夺江陵。并俘掳仍在江陵的晋安帝。当时桓振打算杀害晋安帝,在桓谦竭力劝止下,终保存了晋安帝的性命,又与江陵群臣奉还玉玺给晋安帝。晋安帝复任桓谦侍中、卫将军,加江、豫二州刺史。义熙元年(405)正月,晋军反攻江陵。桓谦与镇东将军冯该等留守江陵。二月,冯该在江陵城外二十里的豫章口被东晋将领刘毅击败,桓谦弃城出逃,与桓怡、桓蔚等投奔后秦。

义熙三年(407),后秦派桓谦入川协助藩国西蜀君主谯纵。义熙六年(410),西蜀君主谯纵任命桓谦为荆州刺史,谯道福为梁州刺史,率领二万军队进犯东晋荆州。桓谦在路上招集了一些讲究恩义的旧部下,投奔他的达到二万人。同年八月,东晋荆州刺史刘道规率水陆两路军并进攻打桓谦。桓谦出动了几乎所有的水师船队,步兵骑兵相配合,双方在枝江展开会战。桓谦抵达枝江时,江陵士民纷纷给桓谦写信,告诉他城内的情况,打算在桓谦攻城时做内应。“谦至枝江,江陵士庶皆与谦书,言城内虚实,咸欲谋为内应。” 扬武将军檀道济抢先冲锋陷阵,桓谦军队大败,桓谦也被刘道规追上斩杀。

桓石绥(约370—410),桓楚开国皇帝桓玄堂弟,父桓豁(320—377),桓彝第三子,大司马桓温之弟,桓氏家族“桓楚”最后一位皇帝。元兴元年(402),桓玄消灭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势力而掌政,桓石绥任黄门郎、左卫将军。元兴三年(404),桓玄兵败被杀后,桓石绥逃入涂中(今滁州),打算聚众攻打历阳(今和县),并盘据江淮之间。义熙元年(405)五月,“桓楚皇帝”桓振战死,桓石绥继 “桓楚皇帝”位,率领余党继续战斗。义熙二年(406),桓石绥与东晋河间王司马昙之之子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兄弟等人在豫州境内胡桃山(今和县西北)招兵,被豫州刺史刘毅派遣的司马刘怀肃带兵击败。胡桃山,《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九“在州西北。晋义熙二年,桓玄余党桓石虔等,聚众胡桃山为寇,豫州刺史刘毅遣兵讨平之,时州治历阳也。”

建始元年(407)闰二月,刘裕手下将军骆冰阴谋制造叛乱,事发,刘裕杀之,又借口东阳(今浙江金华)太守、桓玄姐夫殷仲文及弟弟殷叔文、桓石松、曹靖之、卞承之、刘延祖等人与其暗中勾结,阴谋拥立桓冲之孙、桓玄侄桓胤为盟主,把这些人连同他们的家族,全部杀掉。“谋立桓胤为主,皆族诛之”。义熙六年(410),东晋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郎将卢循乘刘裕北伐南燕之机,起兵反晋。九月,桓石绥趁机自洛口(今陕西洋县)起兵,自号荆州刺史,被魏兴太守傅弘之斩杀。《资治通鉴•晋纪》载:“桓石绥因循入寇,起兵洛口,自号荆州刺史,徵阳令王天恩自号梁州刺史,袭据西城。梁州刺史傅韶遣其子魏兴太守弘之讨石绥等,皆斩之,桓氏遂灭。”《晋书》以桓石绥的死亡标志桓楚余党的灭亡,桓氏家族从此彻底灭绝。

(作者系宣城市档案馆副馆长,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一)_文峰梅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一)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6期 经过明清易代之乱后,宣城画派在康熙年间诞生了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大画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20-01-30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_代桓振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陆再奇 第510期 六、宣城桓氏第六代桓振、桓亮考 宣城桓氏第六代史载男十一人、女一人,分别是:平南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9
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一)_镇西

原标题: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一) 石云涛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54期 谢朓是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但他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虽然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8
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_许森

原标题: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 章达鼎 第648期 明清两代狸桥地区文士们创作的诗歌,许多都记载在各族的家谱之中,使家谱除了历史资料价值外还有了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3
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_古城区

原标题: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陆再奇 宛溪河,水阳江的一级支流,与青溪河交汇于陵阳山东南的响山,绕陵阳山山体东至东北,在陵阳山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0
宣城市县方志考录(下)_刻本

原标题:宣城市县方志考录(下) 作者:刘道胜 03 今存方志 1. 黎晨修、李默纂:嘉靖《宁国府志》10卷 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天一阁藏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20-01-19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_田悦

原标题: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梁永照 微信版第410期 2013年9月24日《宣城日报》刊登一篇《韩愈与宣城》的文章,讲述了韩愈就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20-01-17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_黄山

原标题: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汪立军 第567期 摘要:长期以来美术史论界对皖南诸画派的新安画派、黄山画派以及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1-16
宣城画派双子星之石涛(下)_广教寺

原标题:宣城画派双子星之石涛(下) 汪立军 微信版第356期 重修广教寺 清嘉庆《宁国府志》记载,位于敬亭山南麓的广教寺建于唐大中三年(849),是一代名相裴休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1-14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_青花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0期 2014年4月8,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30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_宣城

原标题: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王景福 第035期 敬亭山,从南齐谢朓始,声名鹊起,经久不衰,受到历代众多文人雅士的顶礼膜拜,其文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30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_标本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1期 康熙时期选四幅图片。 图十四:康熙仿成化款花卉纹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9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上)_黄山

原标题: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上) 汪立军 微信版第442期 石涛(1642-1707),清初画僧,原姓朱,名若极,原籍广西桂林,祖籍安徽凤阳⑴,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小字阿长,削发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6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_研究

原标题:“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19期 2013年9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5
开元寺址觅“禅踪”——“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二(二)_陆羽

原标题:开元寺址觅“禅踪”——“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二(二)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12期 第二类历代古茶具标本,亦选图片十幅。 图十一:六朝越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4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一)_影响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一)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5期 第一节 历史的错位 何谓画派?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在《论皖南诸画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4
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_宋应昌

原标题: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 收复台湾第一人 ——宣城沈有容传(二) 董振宇 五、取 往 朝 鲜 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沈有容调往保定镇,晋升源图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3
我的父亲上官绪德_宣城

原标题:我的父亲上官绪德 上官纯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9期 清明时节,去公墓的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听不到什么欢歌笑语,人们的脸上流露了一种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2
宣城育韩四功绩_韩愈

原标题:宣城育韩四功绩 宣城育韩四功绩 隗 芾 微信版第370期 生不管多长,奠定基础的是青少年时期。人初生之时乃半成品,虽已具有父母之遗传基因,但头脑尚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1
宣州自古“诗酒”地——“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_标本

原标题:宣州自古“诗酒”地——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9期 我痴迷古瓷,喜好从旧城改造的工地去发现、去追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0
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_汪伦

原标题: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 尹定根 制作: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88期 三、泾川佳境三百里 泾县东北与宣城县相连,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美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2-11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_昝质

原标题: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童达清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镇压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屡兴文字狱,以图钳制人们的思想。清朝前期,由文字狱引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12-10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_货币

原标题: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郑兴华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1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疆域并非局限于今天宣城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02
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_宣城

原标题: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 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 奚本金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13期 为保护和弘扬宣城地方文化,2012年宣城市民政局改原宣湖路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01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_济川

原标题: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桂云峰 第514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李白的两句诗,将两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26
韩愈的宣城情结_窦牟

原标题:韩愈的宣城情结 韩愈的宣城情结 毕宝魁 微信版第445期 内容提要:韩愈在宣城生活四年左右时间,是他真正学业的开始。他在这里跟从窦牟学习经典和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21
生存压力、家学传统与移民环境——韩愈寓居宣城修业考论(上)_李白

原标题:生存压力、家学传统与移民环境——韩愈寓居宣城修业考论(上) 查屏球 微信版第481期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少年求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的初始化时期,其经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20
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_绍兴

原标题: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 ——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 丁希勤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67期 一、总述 宣城历史上有两位地方神,一是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18
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_宣城

原标题: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 作者:王璟莹 制作:童达清 第608期 编者按 作者硕士毕业论文《移民与重建——晚清民国时期的皖南水东镇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17
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二)_施闰毓

原标题: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二) 章建文 谈家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4期 摘 要: 雅集即古时文人名流之间的聚会唱和,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明末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16
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_瞿山

原标题: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 章建文 谈家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3期 摘 要: 雅集即古时文人名流之间的聚会唱和,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明末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4
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_宣城

原标题: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 陈兴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9期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脖(子)、金果等,属银杏科银杏属落叶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13
查氏与敬亭山_宣城

原标题:查氏与敬亭山 查从俭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57期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北,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13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_宣城

原标题: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李宵陆 微信版第383期 近年,宣城老城原电影院大唐建筑工地,出土一块珍贵的元青花“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1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_宣城

原标题: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 ——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童达清 第537期 卫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0
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安徽宣城举行

原标题: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安徽宣城举行 中新社宣城11月9日电 (记者 张强)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9日在“中国文房四宝之城”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09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