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_宣城

时间:2019-12-30 11:10:09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王景福

第035期

敬亭山,从南齐谢朓始,声名鹊起,经久不衰,受到历代众多文人雅士的顶礼膜拜,其文化之厚重,国内除泰山等为数不多的名山外,无有与其比肩。

敬亭山作为一个自然山体,将其开发为能供人游览之地的历史虽不见文字记载,但山中其它遗迹的历史可作佐证。据考证,见诸文字记载的宣城最早的寺庙为宣城城郊的敬亭山庙。敬亭山庙,即敬亭山神庙,又名昭亭庙、敬亭庙(祠)、敏应观(庙)、广惠王殿和广王殿。始建于东汉桓帝元嘉年间(公元151-153年),其时名昭亭祠,旧址在庙步市(宋代时称名)后山埠上。唐景福年(公元892-893年)初,淮南节度使杨行密请敇封昭威侯;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裴章郡守请敇封广惠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张修知州改名昭亭庙;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赐额敏应观(庙);元代赠封福佑广惠王;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诏封为敬亭山神庙,列祀南京十王殿,故又名皇宠寺。与其同时受到封禅的还有敬亭山,被封为“南国神山”。宣德年间(公元1426-1435年)寺重建,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知县陈泰来重修,改庙门东向,并建石坊。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拓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复建,名广惠王殿。1973年皖赣铁路兴建时切岭被毁。

自古以来,我国的寺庙建设,更多的是地处山林名胜,其环境本身就是可资观赏的景观,寺庙与背景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优美的园林,敬亭山庙因地处风景优美的敬亭山麓,亦即如此。

南齐明帝萧鸾建武二年(495年)夏,谢朓出任宣城郡太守。这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一到宣城,便为宣城山水所吸引陶醉,上任伊始,登临敬亭山,拜祀敬亭山庙,写下了两首关于敬亭山庙的诗。

其一:

祀敬亭山庙

剪削兼太华,峥嵘跨元圃。

贝阙视阿房,薜帷阴网户。

参差时未来,徘徊望沣浦。

椒醑若馨香,无绝传终古。

在这首诗中,谢朓描绘了地处敬亭山的神庙雄姿和周边环境,将其与西岳华山和昆仑山相媲美。

其二:

赛敬亭山庙喜雨

夕帐怀椒糈,涓景洁膋芗。

登秋虽未献,望岁佇年祥。

潭渊深可厉,狭斜车未方。

蒙笼度绝限,出没见林堂。

秉玉朝群帝,樽桂迎东皇。

排云接虬盖,蔽日下霓裳。

会舞纷瑶席,安歌绕凤梁。

百味芬绮帐,四座沾羽觞。

福被延氓泽,乐极思故乡。

登山骋归望,解珮拂山庄。

这首记述了敬亭山庙会的场景,从这些文字记载中可以看出,年年祭祀神灵的庙会是颇为隆重的。而且,此庙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敬亭山麓,除了是当时人们祭祀神灵的场所,同时,也是人们消遣游玩的乐园。因此可以说,自东汉时起,宣城就有了最初的园林雏形,亦即寺庙园林,这应该说是宣城园林肇始。

谢朓除了写下上述两首关于敬亭山庙的诗,还写了一首关于敬亭山的诗,这是敬亭山最早见诸诗文:

游敬亭山

茲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茭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泄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杳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睽。

谢朓诗中的敬亭山山峰重叠相聚,林木遮天蔽日,溪流潺潺,景色秀丽,显然是一座尚未有人工掘凿开发的原始森林。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屡见不鲜的奇特现象,那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名人效应”。大凡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或河流,有了名人的赞咏,随之也就有了名,敬亭山亦即如此。自谢朓“赛雨”社吟和对敬亭山的题咏,敬亭山开始为人们所注目。尤其到了唐代,诗仙李白追慕谢朓诗风先后多次来宣城,登临斯山,并留下多首诸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咏叹敬亭山的诗句,敬亭山遂名扬天下。无怪乎唐代诗人刘禹锡来到敬亭山环顾一番,见山甚平淡,无甚奇峰危岭,而名气远播,不禁感慨赋诗道:“宣城之山广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宣城谢朓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明代宣城籍雷州推官高维岳《敬亭山记》云:“敬亭混沌于上古,疆理于周汉,而名胜于晋唐。玄晖发其藻,太白扬其辉,云蒸霞蔚之色,珠蜚玉贯之文,渐振振矣。……环宣皆山也,高者多蚕丛而乏空阔,下者又培塿不足当大观,惟敬亭特起于川原广埏之中,而横峙若屏翰,自一峰以至敏应庙,联绵三十余里,即画图不工,于此居然为一郡之雄秀。此高贤才人所必仰止而快登也。”由此可见,自唐代起,“声名齐五岳”的敬亭山不经意地被定位于“高贤才人所必仰止而快登”的“诗山”。

继谢李之后,唐代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颜正卿、韦应物、陆龟蒙;宋代梅尧臣、范仲淹、晏殊、黄庭坚、文天祥、杨万里、吴潜;元代贡奎、贡师泰;明代李东阳、汤显祖、袁中道、文征明;清代施闰章、石涛、梅清、梅庚、梅文鼎、姚鼐、梅曾亮等320多位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了1400多篇诗文,其中不乏世代传颂的名篇和千古绝唱,敬亭山故有“江南诗山”之誉。历代文人墨客来敬亭山几乎都带有朝圣的诗文化情结,很多人多次来此,寻找创作的灵感。应该说,敬亭山作为“江南诗山”的定位历史上早已成形,无可争议。

大规模地开发敬亭山应为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始,近几年,市政府投入了一定的财力、人力加大对敬亭山开发的力度,一为本地市民开辟一处休闲健身之地,一为打造一处旅游景点。其初衷第一条实现,深受市民赞誉;第二条不甚理想,不理想的原因除了开发不到位,山上供人游览的景点少等,最重要的一条,还是定位问题。

将敬亭山定位为“诗山”有不少人担心“曲高和寡”,也就是说,担心大多旅游者接受不了这种高雅的文化。于是,尽量规划设计一些迎合文化层次较低的普通游人的项目和设施,比如前些年曾在十贤祠边建造的大佛游乐,以及至今尚为人津津乐道的皇姑坟等。

作为旅游地,适当地建造一点适合不同层次人们需求的小景点,这本身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首先,你得对你这个旅游点定位明确,也就是说主题明确,这是灵魂所在。再者,一些景点的构思策划和对外推介,是民间传说就是民间传说,是历史就是历史,二者不可混淆。比如说“玉真公主”墓,就是一个典型的子虚乌有的造假,查遍《宣城县志》、《宁国府志》等典籍,敬亭山从未有过有关“玉真公主墓”的记载,即便是“皇姑坟”也只是民间传闻,到底是姓黄的姑娘,还是皇帝的妹子,没有确切的答案。至于没有任何史籍记载的玉真与敬亭山,煞有介事地立碑介绍其“安史之乱后追寻李白隐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殒魂寄斯山,百姓将其安息之地称为皇姑坟,世代祭拜。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借赞美敬亭山的同时,蕴含着对玉真公主的深深怀念之情”,更是无稽之谈,招来多方非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我曾接待过一些文化人,他们读到此碑连说宣城人不懂历史,没有文化,我顿时有无地自容之羞愧。玉真公主与敬亭山是否有关系,她是否为“李白傲视权贵遭谗言而赐金还山,愤然上书去公主称号”,稍微查阅一些资料便可知。《明一统志》卷二十八载:“灵都宫,在济源县西三十里尚书谷,唐玉真公主升仙处。天宝间建,元至元间重修,有碑。” 济源地方史志也记载:玉真公主晚年在王屋玉阳山灵都观,以“柴门栝亭,竹径茅室”为依托,出家修真又十八年,于宝应元年(762年)在仙姑顶白日飞升,葬于平阳洞府前。这里明确记载玉真的晚年是河南的王屋山度过的,而且在那里去世。《新唐书》记载:“玉真公主天宝三载上言曰:‘先帝许妾舍家,今仍叨主第,食租赋,诚愿去公主号,罢邑司,归之王府。’玄宗不许。又言:‘妾,高宗之孙,睿宗之女,陛下之女弟,于天下不为贱,何必名系主号、资汤沐,然后为贵?请入数百家之产,延十年之命。’帝知至意,乃许之。”这段记载说是唐玄宗出钱给她在王屋山大兴土木,建造灵都宫(观)作为终老之地,引起了朝野的议论。为了平息议论,玉真公主在天宝三年上书玄宗,提出放弃公主称号,捐赠自己的世俗财产给国家。这事其实跟李白没有任何关系。

明显违背史实的宣传,对江南名山敬亭山来说,不但不能提升它的知名度,相反,只能成为世人的笑柄,这好比饮鸩止渴!我们体谅发展旅游引吸游人的用心良苦,但我们不能假造历史,特别是对李白这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不能为了我们的旅游事业而不惜用他来编造离奇的故事。敬亭山以江南诗山而名扬天下,这是多么高雅和了不起,干嘛非得无中生有编造李白和玉真公主之间那点爱情故事,岂不让世人笑话我们宣城人心底灰暗吗?

因此我认为,敬亭山的打造还是要围绕着“诗山”,打造成一个有着诗情画意的文化名山。我们大可不必担心“曲高和寡”,在人们物质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人自然会钟情于文化的消费,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在物质生活匮乏的那些年,有几个人从事古玩的收藏?如今收藏热的兴起带来了人们对古玩、文物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这就是个明证。这几年的敬亭山开发建设仅是个起步,距离能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的旅游名胜地,相差甚远。听说市旅游和规划部门也在着手对敬亭山的开发建设作进一步的规划设计,鉴于此建议:

一是将敬亭山定位于江南文化名山,围绕这个定位进行总体规划设计,运用各种手段,将千百年来敬亭山的诗歌文化充分展示;

二是有步骤地恢复兴建历史上敬亭山的著名景观,特别是文化含量较高的一些建筑。主要有:

云齐阁 位于敬亭山腰,取谢脁“合沓与云齐”诗句命名。游人每宴集于此,把酒凭栏,江城在目。此阁始建年不详,清顺治元年(1644年)郡守龚鲲重建,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咸丰年间(1853年前后)被毁。

一峰庵 因位于主峰一峰而得名。始建于唐大中(847-860年)年间,为广教茶亭,毁于清末。

最高亭 位于敬亭山腰,明天启年(1621-1627年)县令谢元珧建,后毁。

额珠楼 位于敬亭山“最高亭”之上,明崇祯五年(1632年)县令陈泰来建。清施闰章有《额珠楼》诗云:“云中飞阁太峥嵘,凿破青天意未平。凭仗山灵留好在,风流长说旧宣城。”古人常在额珠楼雅集,明宣城县令陈泰来在《敬亭额珠楼宴集记》中记述送别范理赴任宴集于额珠楼情形,范理“乃酹酒横空,载啸载歌,歌曰:‘山阴酒波,新亭泪沱。慨欣不旧,我劳如何。’歌毕,遂镌石山巅,俟其沧海焉。”

十贤祠 位于翠云庵后,原名五贤祠,祀谢脁、李白、韩愈、晏殊、范仲淹为五贤。后增张慎言、姜埰为七贤。始建年不详,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知府佟赋伟重建。乾隆三年(1738年)重修,道光年间,知县王成璐复增梅尧臣、施闰章、梅文鼎为十贤。毁于咸丰年间。1987年择山脚下新址重建,更名为“先贤祠”。

这些楼台亭阁历代名人雅士都留有咏颂诗文,重建修复后可以用于展示敬亭山诗歌文化,尤其是十贤祠,如果有条件扩建,可以建成宣城名人馆,向游客展示宣城历代名人。

三是结合广教寺的重建,修建一座石涛纪念馆。清代画僧石涛曾在宣城居住生活长达15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驻锡敬亭山广教寺。石涛居住广教寺期间,从1667年至1672年,历时6年,为广教寺画了一套有310位罗汉人物的国宝级珍品《罗汉百开册页》,全册为完整一百张,历经三百多年保存完好,为收藏大家崔如琢先生从海外征集收藏。难能可贵的是,每幅画上都钤有“敬亭山广教寺永远奉供”印章。广教寺落成后,可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真迹迎回他第二故乡展出供奉一次,同时,举办系列诸如“石涛与宣城画派”、“宣城佛教文化”之类的研讨活动。那将会对敬亭山乃至宣城的对外影响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是可将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敬亭山登山节,因为宣城民间素有“三月三,上敬亭山”之民俗。可以借这个民俗,在敬亭山举办一系列活动,比如吟诗会,书画雅集等等,全方位提高敬亭山的文化元素。

一个城市的文化品位是要靠多方位、多层次的集聚,而敬亭山是宣城文化品位提升的最有力的支撑。建设和打造好名符其实的“江南诗山”敬亭山是宣城人普遍的期待,也是各地学者文人的期盼,欣逢盛世的今天,宣城市的领导和相关部门可以为此大显身手,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宣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_青花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0期 2014年4月8,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2-30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_标本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下)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1期 康熙时期选四幅图片。 图十四:康熙仿成化款花卉纹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9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下)_黄山

原标题: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下) 汪立军 微信版第443期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的艺术特色 宣城时期(1666--1680)是石涛创作历程中新旧交替、借古开今、破格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7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_研究

原标题:“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19期 2013年9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5
开元寺址觅“禅踪”——“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二(二)_陆羽

原标题:开元寺址觅“禅踪”——“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二(二)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12期 第二类历代古茶具标本,亦选图片十幅。 图十一:六朝越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4
郎广围歼战与宣郎广三县的解放_宣城

原标题:郎广围歼战与宣郎广三县的解放 蔡长雁 第496期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以及中原、华东军区部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24
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_宋应昌

原标题: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 收复台湾第一人 ——宣城沈有容传(二) 董振宇 五、取 往 朝 鲜 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沈有容调往保定镇,晋升源图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23
我的父亲上官绪德_宣城

原标题:我的父亲上官绪德 上官纯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9期 清明时节,去公墓的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听不到什么欢歌笑语,人们的脸上流露了一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22
宣州自古“诗酒”地(下篇)——“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_标本

原标题:宣州自古“诗酒”地(下篇)——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50期 我痴迷古瓷,喜好从旧城改造的工地去发现、去追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12-22
宣州自古“诗酒”地——“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_标本

原标题:宣州自古“诗酒”地——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9期 我痴迷古瓷,喜好从旧城改造的工地去发现、去追寻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20
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_汪伦

原标题:李白宣城诗文巡礼(下) 尹定根 制作: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88期 三、泾川佳境三百里 泾县东北与宣城县相连,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美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2-11
宣文化面面观_宣城

原标题:宣文化面面观 宣文化面面观 陆再奇 微信版第398期 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地理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自然地理有其特强的稳定性,演化变迁相对缓慢,地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2-10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_货币

原标题: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郑兴华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1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疆域并非局限于今天宣城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02
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_宣城

原标题: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 张果、张果墓及其传说 奚本金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13期 为保护和弘扬宣城地方文化,2012年宣城市民政局改原宣湖路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01
古砖残瓦识前朝_宣城

原标题:古砖残瓦识前朝 陈 亮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陈列中,笔者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些古砖残瓦,如图一:唐代莲花纹瓦当标本,图二:印文字古瓦片,顿时大吃一惊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26
韩愈的宣城情结_窦牟

原标题:韩愈的宣城情结 韩愈的宣城情结 毕宝魁 微信版第445期 内容提要:韩愈在宣城生活四年左右时间,是他真正学业的开始。他在这里跟从窦牟学习经典和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21
生存压力、家学传统与移民环境——韩愈寓居宣城修业考论(上)_李白

原标题:生存压力、家学传统与移民环境——韩愈寓居宣城修业考论(上) 查屏球 微信版第481期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少年求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的初始化时期,其经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20
“燕台七子”施闰章_宣城

原标题:“燕台七子”施闰章 江海岸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0期 \他是杰出诗人,以诗名称雄全诗坛数十年。 他是官宦典范,以清正有为、造福于民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9
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_宣城

原标题: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 作者:王璟莹 制作:童达清 第608期 编者按 作者硕士毕业论文《移民与重建——晚清民国时期的皖南水东镇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7
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二)_施闰毓

原标题: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二) 章建文 谈家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4期 摘 要: 雅集即古时文人名流之间的聚会唱和,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明末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6
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_高斋

原标题: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74期 谢朓楼位于是宣城市中心府山广场北侧,是一座享誉华夏的千古名楼,由于谢朓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5
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_宣城

原标题: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 陈兴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9期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脖(子)、金果等,属银杏科银杏属落叶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13
查氏与敬亭山_宣城

原标题:查氏与敬亭山 查从俭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57期 敬亭山位于安徽宣城北,属黄山支脉,东西绵亘百余里,大小山峰60座,主峰名一峰,海拔317米。《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1-13
把宛溪河沿岸打造成宣城历史文化长廊_响山

原标题:把宛溪河沿岸打造成宣城历史文化长廊 作者:王景福 制作:童达清 2012年4月24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就宛溪河改造治理二期工程规划进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2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_宣城

原标题: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 ——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童达清 第537期 卫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0
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安徽宣城举行

原标题: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在安徽宣城举行 中新社宣城11月9日电 (记者 张强)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9日在“中国文房四宝之城”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09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下)_宁国

原标题: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下) 童达清 第478期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以后,迅速在全国普及流行开来,宣城的刻书出版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刻书之早之多、质量之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8
“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_地球

原标题:“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 张法先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1期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宣城媳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7
宣城九街十八巷的变迁_阳德

原标题:宣城九街十八巷的变迁 宣城九街十八巷的变迁 奚本金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55期 宣城是一座古城,古名宛陵,自战国时期就见诸于文字记载,距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7
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下)_宛溪

原标题: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下) 作者:鄢静 第602期 明清文峰梅氏乃诗礼簪缨之大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员们或因个人学识修养不同或因创作理念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06
宣城小伙秀肌肉,倒三角无敌了

原标题:宣城小伙秀肌肉,倒三角无敌了 这是发现好身材的第 752 篇原创文章 投稿盆友长按上方二维码 本期主人公 汪维杰 微博@汪维杰07 173 cm 75公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04
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二)_牌坊

原标题: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二)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8期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4
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一)_锦城花园

原标题: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一)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7期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03
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上)_考试

原标题: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上) 陆再奇 第533期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一位集文学、哲学、史学、教育于一身,且都取得了划时代成就的人,但是生前成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01
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_宣州

原标题: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 童达清 第598期 开元寺位于宣城市区内陵阳第三峰上,是已知宣城建造时间最早、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历来是高僧大德参研佛法、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0-31
“宣州老兵”姜埰及其《自著年谱》_宣城

原标题:“宣州老兵”姜埰及其《自著年谱》 “宣州老兵”姜埰及其《自著年谱》 吴 航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2期 一、姜埰谪戍宣城 说起姜埰与详情>>

阅读: 10
日期: 2019-10-31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