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_贡师泰

时间:2020-02-05 09:20:56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

陈 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29期

今天的宣城市,下辖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在元代,今天宣城这一省辖市的辖境大致相当于当时的宁国路所辖宣城、宁国、泾、旌德4县,广德路所辖广德、建平2县,以及徽州路所辖绩溪1县,共7个县的县域面积的总和。本文拟根据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对元代今宣城地区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作一简要介绍,以期加深人们对元代这一历史时期宣城历史文化的了解。

一、诗词创作

元代宣城贡奎、贡师泰、贡性之等贡氏家族成员,绩溪舒頔、舒远、舒逊三兄弟等在诗词创作方面成就较为突出。此外,绩溪、宣城、泾县、旌德境内也有不少诗词作家。

1.宣城贡氏家族成员的诗词创作

元代,宣城贡氏家族显赫一时,其成员多为达官显宦,在诗词创作方面,贡奎、贡师泰、贡性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贡奎(1269-1329),字仲章,宣城人。自幼博通经史,以文学名,檄为池州路齐山书院山长。大德六年,朝廷议行郊祀礼,以大臣举荐授太常奉礼郎,兼检讨。九年,授翰林国史院编修。至大元年,转应奉翰林文字,预修《成宗实录》。延祐初,迁江西等处儒学提举。五年,迁翰林待制,预修《武宗实录》。泰定三年,以母忧服阙复起为翰林待制,拜集贤直学士。天历二年,以疾卒,年61。赠翰林直学士,追封广陵郡侯,谥文靖。所著诗文有《云林小稿》、《听雪斋记》、《青山漫吟》、《倦游集》、《豫章稿》、《上元新录》、《南州纪行》,凡120卷,悉藏在秘府。明弘治年间,曾孙吏部郎贡元礼编其所存者曰《云林诗集》,刊行于世。今惟存《云林集》6卷,附录1卷。

奎诗格为元人巨擘,其为文,闳放儁傀,不狃卑近。其在词林,与元复初、袁伯长、邓善之、马伯庸、王继学、虞伯生辈相唱和,皆一时豪俊声名之士。因其长期为官,不少诗篇属于酬赠应答、抒发个人情怀之作。其诗作中如《敬亭山》、《采石矶》、《舟宿荻港》、《望池州山》、《过广德》等诗篇,则对故乡宣城及安徽境内名胜风物多有描述。其诗作《避暑》则云:“避暑北山下,修篁夹林阴。客来澹忘言,稍觉清我心。酷暑尚可避,酷吏不可禁。迹绝畏途辙,涼飇散尘襟。却嗟避名者,犹恨山未深。为言暑与吏,纵酷何能侵。”对酷吏压迫人民的恶行予以揭露,反映了普通下层民众的生活疾苦,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此外,如《舟中偶成》、《题陈氏所藏着色山水图》等诗篇,通过写景抒情,达致恬淡自然、深静有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人。奎子。登泰定四年进士第,选授太和州判官,改歙县丞,擢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二年,出为绍兴路推官。六年,复入为翰林应奉,迁宣文阁授经郎,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十二年,任吏部侍郎。后改兵部侍郎。十五年,迁福建廉访使,改礼部尚书,旋出为平江路总管。十六年,张士诚进攻平江,师泰力战不支,避于海上。及张士诚降元,授两浙都转运盐使,后承制除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任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海宁卒,年65。仕宦之余,师泰又以文学知名当时,文学造诣极深。师泰少承其父家学,又从吴澄受业,与虞集、揭傒斯诸公游,故文章多具源本。生平创作诗文甚多,有《友迂》、《玩斋》、《东轩》、《闽南》诸稿。门人刘中、朱鐩类为一编,总题曰《玩斋集》10卷传世。会稽杨廉夫为之作序云:“盖仲章(指贡奎)雍容馆阁,翱翔于延祐诸公之间;而泰甫(指贡师泰)当师旅倥偬,独擅文名于元统、至元之后。有元之文,其季弥盛,于宛陵父子间见之矣。”对贡师泰父子的文学成就给予较高的评价。

师泰的诗作对广大人民的生活疾苦有一定的反映。如《河决》云:

去年黄河决,高陆为平川。今年黄河决,长堤没深渊。……人哭菰蒲里,舟行桑柘颠。岂惟屋庐毁,所伤坟墓穿。丁男望北走,老稚向南迁。县官出巡访,小吏争弄权。社长夜打门,里正朝率钱。鸠工具畚锸,排户加笞鞭。分程杵登登,会聚鼓阗阗。虽云免覆溺,谁复解倒悬。瀰漫势稍降,膏血日已朘。流离望安集,荒原走疲瘨。孤还尚零丁,旅至才属联。园池非故态,邻里多可怜。贫家租旧地,富室买新田。颓垣吠黄犬,破屋鸣乌犍。秋耕且未得,夏麦何由全。……昨闻山东饥,斗米直十钱。即今江南旱,骨肉皆弃捐。……

对黄河决堤及官府压迫造成的人民苦难有所揭示,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对下层民众生活疾苦的深切同情。

此外,他的某些诗篇对安徽地区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也有所描绘,如《采菱女》诗云:“落日照淮甸,中流荡回光。窈窕谁家女,采菱在横塘。风吹荷叶低,忽见红粉妆。红妆背人去,惊起双鸳鸯。鸳鸯去复来,烟水空茫茫。”对两淮一带采菱女的劳动生活有较为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农家生活画卷。又如《送人归庐州》云:“淮水春深绿似苔,故人天上恰归来。扁舟系在门前树,犹纪行时手自栽。”对淮河流域的自然景观作了精彩的描绘。

贡村残存的“曲水流觞”

贡性之,生卒不详,字友初,号南湖先生,宣城人。师泰从子。元末诗人。元季,以恩荫授簿尉,改授福建行省理问官。入明不仕,避居山阴(今绍兴),耕渔自给,更名贡悦。从弟在朝做官,邀其到金陵或宣城,俱不应,躬耕自给,以终其身。贡性之与王冕齐名,在元末杭州一带颇负盛名。王冕善画梅花,时人争求其画,凡得王画者,又必请性之题诗,不如此则不贵重。因而,在其诗集中多有咏梅之作。如《题梅》诗云:“平生心事许谁知,不是梅花不赋诗。莫向西湖踏残雪,东风多在向阳枝。”诗中寓有自甘贫寒之意,见出高士之气。此外,所作诗篇如《湖上春归》、《吴山游女》、《送戴伯贞还广西》等,叙事委屈而感慨系之,并多有杰出之句,出于诸作之上,是元代诗歌作品中的传诵之篇。著有诗集《南湖集》,又称《理官诗集》,2卷,藏于家。明弘治年间,六世孙吏部员外郎贡钦出示李东阳。李称其诗清新可传,为删去什之一,交付贡钦刊刻行世。钱唐田汝成评价其诗云:“友初诗才清丽,但纤浓乏骨。”

2.绩溪舒氏三兄弟的诗词创作

元代,绩溪舒氏舒頔、舒远、舒逊三兄弟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兄舒頔以诗文名家,弟舒远、舒逊皆从之游,得其源流。一时唱和,花萼相辉。

舒頔(1304-1377),字道原,号贞素道人,绩溪人。诗词作家。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升、郑玉、程文等以文字相唱和,讲明经史之学。曾出外寻师问道,受业于姑孰李青山之门,陶子敬、潘元叔皆为同舍生;又得御史中丞马祖常、国子祭酒韩镛器重。后至元三年,江东廉访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改丹徒教谕。至正十年,转台州路儒学正,以道阻未赴,遂奉母归隐山中。十七年,邓愈下徽州,交章礼聘,高卧北山之阳,以疾辞,不出。诛茅结庐,为读书所,扁曰贞素斋。工诗文,长于七言古体。诗风盘桓苍古,不尚纤巧织紝之习。曾作诗云:“湖海半生客,乾坤一布衣。义哉周伯叔,饱食首阳薇。”其寄托如此。善隶书,字尤喜朴拙,识者曰宗汉隶,非八法也。著有《贞素斋集》8卷,藏于家。

四库全书珍本《贞素斋集》

舒頔生活于元末社会大动荡的年代,其诗词创作较多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诗作如《缫丝叹》、《繰丝行》等,反映了蚕农等普通下层民众的生活疾苦。《缫丝叹》云:“东家缫丝如蜡黄,西家缫丝白如霜。黄白丝,出蚕口,长短缫,出妇手。大姑停车愁解官,小姑剥茧愁冬寒。向来苦留二月卖,去年宿债今未还。手足皲瘃事亦小,官府鞭笞何日了。吏胥夜打门,稚耋生烦恼。君不见江南人家种麻胜种田,腊月忍冻衣无边,却过庐州换木绵。”对官府压迫等元代社会政治生活的阴暗面有所揭示。在词的创作方面,舒頔词风沉郁婉转,词作内容充实,如《水龙吟》、《满江红•天也多情》、《沁园春•多少闲情》、《水调歌头•时杨溪避兵》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元代末年兵祸频仍、民生困苦的社会现实。

舒远,字仲修,号北庄,绩溪人。诗人。頔弟。著有《北庄遗稿》。有诗作《庄居述怀二绝》、《早行和弟可庵二首》、《幽事》、《秋日郊行》等。

舒逊,字士谦,号可庵,绩溪人。诗人。頔弟。著有《搜枯集》。有诗作《和许知县织妇吟二首》、《李谪仙》等。

3.其他诗词作家

除上述诗词作家外,元代今宣城地区还涌现出许多诗词作家,举其大要有:

宣城人王圭,与弟璋皆以诗名于世。曾与四明戴表元、吴郡郭麟孙相唱和,尤工五言。圭诗如《戴帅初过访》云:“兴寄冥鸿外,诗成立马间”、《挽贡南漪》云:“福兼鸿范五,瑞集凤雏三”;璋诗如《谢惠带镜》云:“宽觉腰围减,明嫌鬓影秋”、《题刘御史熙宁谏疏》云:“举世非新法,中朝放直臣”,为时人所传诵。璋子虎臣,有诗《蚕妇叹》、《缫丝行》,反映蚕农生活疾苦。

宣城人张师愚,与弟师鲁皆好学工诗。至正初,汪泽民居宣城,师愚与之收录宋初至元代宣城诗人作品1393首,分古体、今体,订为《宛陵群英集》28卷。师愚子知言,亦以诗名。

四库全书珍本《宛陵群英集》

宣城人梅德明,积学工诗,见推于世;子致和,亦擅诗,至正初,欧洲贡“天马”至上都,曾作《题独马图》诗;族人实,亦善诗文。

泾县人凌希惠,寓宣城,与诸名士为吟社。有《赋古镜》、《云松楼》等诗篇,时论许之。

泾县人倪水西,工诗,与凌希惠齐名,有《水西诗集》。

泾县人郭雷焕,能诗,尤工骈俪文,时称“郭四六”,有《郭四六集》。

旌德人吕枋,工词赋,擅诗文,以诗赋荐为采石书院山长,有《桂芳家集》、《采江吟稿》。

绩溪人汪梦斗,有《云间集》、《北游集》。

绩溪人周惠孙,能诗文,有雄才。

绩溪人胡相,注协韵,有诗文藏于家。

绩溪人张嵘,工于诗。

绩溪人戴仲庸,博学善吟,邑人舒頔收入诗社。

(作者系安徽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安徽史学》总编辑、研究员)

制作:童达清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xclswh999。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文房之乡”晒文玩——“片面之瓷”话宣城之四(下篇)_青花

原标题:“文房之乡”晒文玩——“片面之瓷”话宣城之四(下篇)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82期 砚用类,选三件瓷砚和一件笔觇。 如图十一:南朝黑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03
千古悠悠宛溪河_宣城

原标题:千古悠悠宛溪河 石 巍 制作:童达清 宛溪河已经伴随着宣城古城流淌几千年了。宣城古名宛陵,即取宛溪和陵阳山这一山一水的名字而来。它就像一位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02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三)_交往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三)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8期 03 交往 梅清极好交往,颇好集会,与当时众多文人保持着密切关系,上至达官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1-31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一)_文峰梅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一)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6期 经过明清易代之乱后,宣城画派在康熙年间诞生了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大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1-30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_代桓振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陆再奇 第510期 六、宣城桓氏第六代桓振、桓亮考 宣城桓氏第六代史载男十一人、女一人,分别是:平南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9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上)_桓玄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上) 作者:陆再奇 制作:童达清 第509期 五、宣城桓氏第五代考 宣城桓氏第五代有桓温六子四女,桓云一子,桓豁六子一女,桓秘一子,桓冲七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1-29
梅清墓地与卒年考_宣城

原标题:梅清墓地与卒年考 梅铁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78期 1987年,安徽省宣城县(现宣城市宣州区)文化局,在新田镇新田村高冲村民陈荣庭的菜园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1-27
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_许森

原标题: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 章达鼎 第648期 明清两代狸桥地区文士们创作的诗歌,许多都记载在各族的家谱之中,使家谱除了历史资料价值外还有了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3
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_古城区

原标题:宛溪河二期改造应再现“宣城历史文化底蕴” 作者:陆再奇 宛溪河,水阳江的一级支流,与青溪河交汇于陵阳山东南的响山,绕陵阳山山体东至东北,在陵阳山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0
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_先生

原标题: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石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47期 宣城自古为上州大郡,文献名邦,流传下来的名人著述、文献典籍浩如烟海。然而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20-01-19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_田悦

原标题: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梁永照 微信版第410期 2013年9月24日《宣城日报》刊登一篇《韩愈与宣城》的文章,讲述了韩愈就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20-01-17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_黄山

原标题: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汪立军 第567期 摘要:长期以来美术史论界对皖南诸画派的新安画派、黄山画派以及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1-16
宣城徐氏始祖:从王侯到神坛_灵济宫

原标题:宣城徐氏始祖:从王侯到神坛 作者:徐祥林 第635期 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坐落着一座名曰“灵济宫”的道观,其所祀神明就是宣城徐氏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1-02
成化款托五百年——“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_青花

原标题:成化款托五百年 ——“片面之瓷”话宣城系列之六(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0期 2014年4月8,在香港苏富比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季拍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30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_宣城

原标题: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敬亭山定位与打造一管之见 王景福 第035期 敬亭山,从南齐谢朓始,声名鹊起,经久不衰,受到历代众多文人雅士的顶礼膜拜,其文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30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下)_黄山

原标题: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下) 汪立军 微信版第443期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的艺术特色 宣城时期(1666--1680)是石涛创作历程中新旧交替、借古开今、破格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7
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上)_黄山

原标题:石涛宣城时期绘画初探(上) 汪立军 微信版第442期 石涛(1642-1707),清初画僧,原姓朱,名若极,原籍广西桂林,祖籍安徽凤阳⑴,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小字阿长,削发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6
“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_研究

原标题:“名人、家族与宣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安徽省历史学会年会在宣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19期 2013年9月21日至22日,由安徽省历史学会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5
郎广围歼战与宣郎广三县的解放_宣城

原标题:郎广围歼战与宣郎广三县的解放 蔡长雁 第496期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以及中原、华东军区部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24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一)_影响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一)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5期 第一节 历史的错位 何谓画派?我国著名的美术史论家陈传席在《论皖南诸画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2-24
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_宋应昌

原标题:收复台湾第一人——宣城沈有容传(二) 收复台湾第一人 ——宣城沈有容传(二) 董振宇 五、取 往 朝 鲜 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沈有容调往保定镇,晋升源图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3
宣州自古“诗酒”地(下篇)——“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_标本

原标题:宣州自古“诗酒”地(下篇)——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50期 我痴迷古瓷,喜好从旧城改造的工地去发现、去追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12-22
宣城育韩四功绩_韩愈

原标题:宣城育韩四功绩 宣城育韩四功绩 隗 芾 微信版第370期 生不管多长,奠定基础的是青少年时期。人初生之时乃半成品,虽已具有父母之遗传基因,但头脑尚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1
宣州自古“诗酒”地——“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_标本

原标题:宣州自古“诗酒”地——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三(上)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9期 我痴迷古瓷,喜好从旧城改造的工地去发现、去追寻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20
宣文化面面观_宣城

原标题:宣文化面面观 宣文化面面观 陆再奇 微信版第398期 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地理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自然地理有其特强的稳定性,演化变迁相对缓慢,地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19-12-10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_昝质

原标题: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童达清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镇压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屡兴文字狱,以图钳制人们的思想。清朝前期,由文字狱引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12-10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_货币

原标题: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郑兴华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1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疆域并非局限于今天宣城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2-02
古砖残瓦识前朝_宣城

原标题:古砖残瓦识前朝 陈 亮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陈列中,笔者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些古砖残瓦,如图一:唐代莲花纹瓦当标本,图二:印文字古瓦片,顿时大吃一惊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26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_济川

原标题: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桂云峰 第514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李白的两句诗,将两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26
韩愈的宣城情结_窦牟

原标题:韩愈的宣城情结 韩愈的宣城情结 毕宝魁 微信版第445期 内容提要:韩愈在宣城生活四年左右时间,是他真正学业的开始。他在这里跟从窦牟学习经典和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1-21
“燕台七子”施闰章_宣城

原标题:“燕台七子”施闰章 江海岸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0期 \他是杰出诗人,以诗名称雄全诗坛数十年。 他是官宦典范,以清正有为、造福于民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9
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_绍兴

原标题: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 ——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 丁希勤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67期 一、总述 宣城历史上有两位地方神,一是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18
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_宣城

原标题: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 作者:王璟莹 制作:童达清 第608期 编者按 作者硕士毕业论文《移民与重建——晚清民国时期的皖南水东镇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17
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_高斋

原标题: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74期 谢朓楼位于是宣城市中心府山广场北侧,是一座享誉华夏的千古名楼,由于谢朓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15
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_瞿山

原标题: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 章建文 谈家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3期 摘 要: 雅集即古时文人名流之间的聚会唱和,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明末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14
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_宣城

原标题: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 陈兴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9期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脖(子)、金果等,属银杏科银杏属落叶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13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