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明清时期宣城地区书院的发展概况_宁国路

时间:2020-03-20 18:47:52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明清时期宣城地区书院的发展概况

萧寒 程龙伟

第680期

(本文系《明清时期宣城地区书院的基本特点、历史贡献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一文的第一部分)

摘 要:书院是中国传统社会极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在中国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等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安徽宣城地区古代书院历史悠久,在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宋元时期的肇兴阶段,明代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至清代达到了全面繁荣。基于历史上宣城地区的书院发展概况与基本特点分析,书院对地方政治文化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可以说古代书院教育对现代教育具有极其深刻借鉴意义。书院精神如何得以保留和传承,在现今重新焕发光彩,发挥历史作用,是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明清时期 宣城 书院 贡献 特点

宁国府的前身有宣州、宣城郡等称。南宋乾道二年(1166),“以孝宗潜邸升为府”,开始成为府级的地方行政区。此后,在元代改称宁国路,朱元璋吴元年(1367)复改为宁国府,清代沿袭,直至民国元年(1912)废止。自南宋时至清代,宁国府一直是“一府六县“的格局,下辖宣城、南陵、泾县、宁国、太平、旌德六县,府治设在宣城县,行政区划长期保持稳定。

(一)两宋时期

一般认为书院起源于唐末五代。宋代持续发展,成兴盛之象。据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统计,整个北宋(960年-1126)时期167年间,今安徽省区域内新建书院共四所(宋仁宗景祐年间1所、神宗熙宁年间1所、哲宗绍圣年间1所、徽宗崇宁年间1所),新建书院数量为北宋时期全国第四。[1]而在南宋(1127年-1279)时期,一百五十三年间安徽共新建书院12所(南宋孝宗末年3所、宁宗嘉定年间1所、理宗淳祐年间3所、理宗景定年间1所、理宗末年3所),重建书院2所,南宋有而未详南北宋建2所,共计16所,排名南宋全国第八。[2]

这些书院主要集中在安徽南部地区,宁国府境内的书院正肇始于北宋,发展于南宋。资料显示,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学士徐元功乞归南陵后,“延师训乡子弟”,建有黉堂书院。南宋嘉定年间,太平县西五十里有黄山堂,“诸峰翠列,一水紫环”,后由解元焦颐将其重葺,更名“城山书院”,其“二子归自淮右,读书其间,成文武二魁”。此外,泾县在宋代有峨岱书院和翠峰书屋。峨岱书院位于县西鸿峨山,为“宋进士文澄源、文洪源建”;翠峰书屋在县南承流山下,相传为“宋吴潜、吴渊读书处”。[3]

(二)元朝时期

元朝对书院持鼓励发展的政策,但今未见有元代宁国府书院的记载。总之,宋元时期只是宁国府书院的萌芽时期,但及至明清两朝,特别是明中后叶以后,宁国府书院发展开始进入了繁荣时期。

(三)明朝时期

明朝初期,由于官学的兴盛极大了挤占了书院的生存空间,书院的发展陷入沉寂期,以至于明孝宗称“本朝无书院之制”。此时宁国府书院发展与全国的情况是一致的。但是正德以后,随着官学教育功能的减退和学术文化思想的日益活跃,书院随之再度兴起。正德十二年(1417),宁国县知县王时创建明德书院,又名凤山书院,这是明代宁国府境内最早兴建的书院,其规模仅仅“中为正堂三楹,后为穿堂”而已。[4]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宁国府书院的发展的进入了鼎盛时期。在嘉靖年间,宣城新建有志学书院、宛陵精舍;泾县有水西书院、云龙书院、考溪书屋;太平县有天都书院。隆庆时,泾县知县刘世亨建有正蒙书舍和喻义书院。万历时,除对先前书院加以修葺、扩建外,也相继新建有敬亭书院、同仁会馆、赤麓书院、蓝山书院、龙溪书舍、籍山书院等。

明代晚期以后,呼应着政治的剧变和讲学人才的调零,宁国府的讲学活动逐渐衰微。如水西书院“自徐布政榜、赵太仆健殁,讲会寝辍”。[5]天启年间,魏忠贤当国,矫旨尽毁天下书院。宁国府书院因之盛极而衰,走向下坡路。崇祯初年,诏令兴复天下书院。崇祯八年(1635),宁国县知县谢绍芳新建有谢侯书院。同年,知府徐大仪、府学训导陈景华、太学生沈全昌倡捐重修了正学书院。但是,明王朝的统治也走到了尽头,宁国府的众多书院最终在明末的兵荒马乱中,相继倾圮废弃。

(四)清朝时期

清朝初期,因顾虑书院会成为聚集汉族士人以煽动排满危及统治的情况发生,清廷对书院持抑制政策。顺治九年(1652年),即规定“不许别创书院”。但在限制书院发展同时,清廷又施以笼络的手段,目的是纠正明代中后期书院“风议朝政、裁量人物“的学风,使其完全掌控在己下,从而有限制地延续和发展。

在此情况下,顺治朝至康熙朝前期,宁国府不少书院得到了恢复。如顺治八年(1651),太平县知县陈善政重建明末倾圮的天都书院,建成后,“中有讲堂,前有凌云阁,左有房舍三间,前为大门,周置墙垣”;又如康熙十六年(1667),宁国县知县马光因凤山书院久废,于县西津桥东浒改建西津书院。[6]其他的,如水西书院、云龙书院、籍山书院、太学书院等都得到了重建,但规模已不复明代盛时旧观。

清康熙末年,由于政权的日益稳固以及源于正统的自信,清初严格限制各地书院发展的政策开始逐渐松动。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谕令各省会建立书院,“择一省文行兼优之士读书其中”[7],甚至赐帑金给某些省会书院作膏火,开始大力扶持书院的发展。对各府州县的书院则规定“或是绅士出资建立,或地方官拨公帑经理”[8]。同时,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走向繁荣也为书院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

康熙晚期到乾隆时期是清代宁国府书院发展的高峰。云山书屋、震山书院、紫山书院、峨岱书院、春谷书院、横渠别墅、旌阳书院、毓文书院等一批新的书院被建立起来。如旌阳书院,为乾隆二年(1737),“知县纪咸以兵备道旧署改为之”,有地九亩,正厅、后楼、左右厢房各三间,厨房、左右房各一间等。乾隆四十八年(1783),南陵知县周学元劝谕各乡绅士分任捐资,于察院故址建春谷书院,“设立号舍,为县试童生之所”。[9]原有的书院如水西书院、天都书院、敬亭书院等也不断得到修葺増建。敬亭书院因是府属书院,更是得到了地方官的特别关注。

敬亭书院,原名正学书院,明万历时建,后废弃。康熙五十二年(1713),知府佟赋伟重建,增置明诚堂、敬义,藏密,经义,治事四斋舍、南楼、鲍孝子祠等共三十二楹;并倡捐置田九十八亩、地,山各六亩、屋三十六间收租,作书院经费;“延延经师,立斋社长,聚六邑之士,春弦夏诵,歌咏之声音不绝于听”[10]。此后,雍正五年(1727),知府黄叔琪重修。乾隆八年(1743年),知府蒋大成请于安徽巡抚给匾,改名“敬亭“;十七年(1752),知府宋敩、知县贵中孚倡捐修葺;三十六年(1771),知府狄咏篪又重修。

此外,一些书院的规模也扩大了。如旌德县毓文书院,有正屋一堂计走间三进六厢,共有108号房间;另有“文星楼三层宝塔一座、适意亭一所、左首游廊八间、右首游廊九间、方圆池二口、右首厨房四间、厕所二间”等,花费商人谭子文银一万五百余两,规模堪称宏大。

咸丰、同治年间的兵燹使宁国府书院遭受了一次浩劫。宁国府境内是太平军与清军、地方团练拉锯的重要战场。战火兵锋所及,宁国府境内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遭受到了重大破坏。战争的破坏,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结构的变迁,对晚清宁国府书院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太平天国自兴起时就实行对传统儒家文化持敌视、禁毁政策,如占领南京后,就曾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加之双方之间的反复鏖战,社会秩序动乱让一些暴民也乘机兴风作浪。这使得宁国府境内教学设施、典章文物等遭受灭顶之灾。首先,书院自身便受到了直接冲击。咸丰十年(1860),宁国县西津书院毁于兵火,南陵县春谷书院更是“房屋田产,荡然无存”。

同时,战乱造成了本地区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失。同治二年(1863),曾国藩在给清廷的奏报中写道:“徽、池、宁国等属,黄茅白骨,或竟一日不逢一人。”[11] 人口的丧亡、流失造成了书院无法及时补充生源,从而造成发展困境。而缙绅、士人阶层在战乱中的流失,则对书院在战后的恢复造成了极大影响,这也是战后宁国府书院恢复缓慢的原因之一。

随着战争的结束,社会秩序重新稳定,经济也开始逐渐恢复,文教的发展又开始得到重视。这一时期,宁国府书院得到了短暂复兴,不少为战火所毁的书院被重建。同治四年(1865),宁国县知县蔡锋禀请兴复西津书院,“书院月课以众浔滩捐,存款发商生息,永为西津书院诸生膏火,并捐俸置学田若干”。[12]泾县知县吴鄂也因县内书院多“毁于兵燹,致学士无所观摩”,于光绪五年(1879),“与琴西方伯筹复泾川书院,藉众力集捐万元,先在城内公地建市房四间,又买宣邑西河镇市房两契,编为忠信两号业,一俟捐齐收毕,尽买市房藉租息以供考课”。[13]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张源漆劝谕各乡绅士分任捐货重建了春谷书院,其中如“李麟厚堂输款四百金”,“儒生徐尹十一亩献于书院邑士,为膏火贺”。此外,天都书院也在同治八年(1869)得到重修,泾县还新建了三隅书院。

甲午战败以后,中国面临着被列强瓜分豆剖的严峻危机。救亡图存,实行变革已经刻不容缓,而实现救亡、变革的关键一点就是兴学育才。书院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积弊太深,难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掌握西学的新式人才。光绪二十年(1901)发布上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则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4]。

此后,受各地书院改制浪潮的推动,宁国府境内的一些书院纷纷改为新式学堂。如光绪三十一年(1905),宣城县知县刘开就崇正书院改设宣城县高等小学堂:泾县三隅书院改为泾县三隅初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旌德县凫山书院改为旌阳高等小学堂;南陵县春谷书院改为春谷高等小学堂。光绪末,太平县仙源书院改为仙源高等小学堂。[15]至此,宁国府的书院教育也就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第一章第二节,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P69。

[2]白新良:《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史》第一章第二节,天津大学出版社,1995年,P119。

[3](清)洪吉亮纂,李德淦修:嘉庆《泾县志》卷8《书院》,嘉庆十一年刊本。

[4](明) 梅守德,贡安国篡,陈俊修:万历《宁国府志》卷9《学校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第23册,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

[5](清)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12《修葺水西书院记》。

[6](民国)李丙籚纂,王式典修:民国《宁国县志》卷6《学校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7](清)素尔纳等纂修:《钦定学政全书》卷72《书院事例》。

[8](清)托津等:《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395《礼部•学校•各省书院》。

[9](民国)徐乃昌纂,余谊密修:《南陵县志》卷8《学校》,民国铅印本。

[10](清)沈廷璐:《重修正学书院记》,光绪《宣城县志》卷8《艺文》。

[11](清)曾国藩:《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清)李瀚章,李鸿章编纂:《曾国藩全集•奏稿(2)》,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P798。

[12](民国)李丙籚纂,王式典修:民国《宁国县志》卷6《学校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

[13](清)吴鄂:《泾川书院纪略》,光绪七年刊本。

[14](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改书院为学堂上谕》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P4719。

[15](清)冯煦主修,陈诗礼总纂:《皖政辑要》卷52《学科》,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P497。

作者简介:

萧寒:安徽合肥人。安徽区域文化独立研究人,安徽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合肥市民俗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地方文史暨民俗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程龙伟:安徽淮南人。华夏茶书院院长、知名茶人、紫砂文化学者、茶事活动策划人,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理事。

制作:童达清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宣城108师最后的老兵_赵海臣

原标题:宣城108师最后的老兵 柯跃武 微信版第212期 宣城敬亭山怀英亭附近有一块碑石,碑刻上的文字是抗战期间驻守宣城的国民党陆军一百零八师政治部主任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3-14
自然科学巨子沈括与宣城_宣州

原标题:自然科学巨子沈括与宣城 张法先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96期 北宋名宦沈括一生为官很有政绩,在执政的同时,他对科学技术情有独钟,并颇有成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3-14
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三)_牌坊

原标题: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三)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8期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3-12
宣城梅氏家族谱系的建构与认同——家族、名人、官府及话语权的共同影响(下)_文峰梅

原标题:宣城梅氏家族谱系的建构与认同——家族、名人、官府及话语权的共同影响(下) 石巍 第673期 摘要:宣城梅氏是江南文化昌盛的世家大族,有宛陵梅氏和文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3-06
宣城梅氏家族谱系的建构与认同——家族、名人、官府及话语权的共同影响(中)_梅尧臣

原标题:宣城梅氏家族谱系的建构与认同——家族、名人、官府及话语权的共同影响(中) 石巍 第672期 摘要:宣城梅氏是江南文化昌盛的世家大族,有宛陵梅氏和文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20-03-06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下)_吴语

原标题: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下)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95期 方 言 历史上宣城和南京方言屡有演变,最原始的土著语言为越语,春秋战国时期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20-03-06
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上)_斗争

原标题: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上) 槿桴 第593期 1957年的整风运动原本是共产党员内部的事情,诚邀党外人士帮助整风是对延安整风运动的继承与发扬,意在加强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28
宣城“漏泽园”历史概述_蔡京

原标题:宣城“漏泽园”历史概述 晏利平 第668期 光绪版《宣城县志》中记载了以漏泽园为代表的殡葬福利史实,虽然记载的不详细,但含有的历史信息还是值得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26
宣城坊间游戏——抹不去的童心荡漾_宣州

原标题:宣城坊间游戏——抹不去的童心荡漾 街市里匆忙的行走,很多时候我们被节奏带动着,机械的似乎找不到自我。但是偶尔于一个空隙里,眼光一瞥之间,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20-02-25
唐镜观大唐——宣城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赏析_纹饰

原标题:唐镜观大唐——宣城市博物馆馆藏唐代铜镜赏析 作者:侯蓓 制作:童达清 铜镜,亦称“铜鉴”“照子”。正面光亮,清晰可 鉴,可正衣冠,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2-23
韩愈与宣城小考_窦牟

原标题:韩愈与宣城小考 张清华 微信版第435期 01 韩愈与窦牟兄弟交友的时间 《祭窦司业文》因是祭亦师亦友(称二兄)的长者窦牟,故用四字一韵正格。“惟君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2-23
宣城彰教寺:从徐氏家庙到临济重地_丁山

原标题:宣城彰教寺:从徐氏家庙到临济重地 童达清 第666期 说起彰教禅寺,似乎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今人多不知其名自不待说,即使历修《宁国府志》《宣城县志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2-22
宣城历史上的兵器制造业_宣州

原标题:宣城历史上的兵器制造业 作者:郑兴华 制作;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28期 宣城,地处长江中下游铁铜硫金成矿带,八百里皖江历史上长期隶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21
宣城及周边远古人类历史追踪(上)_陈山

原标题:宣城及周边远古人类历史追踪(上) 宣城及周边远古人类历史追踪(上) 作者:陈亮 微信版第587期 宣城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历史,一般以公元前223年,秦朝在原楚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21
酒后嚣张,宣城女子5天后被判刑!

原标题:酒后嚣张,宣城女子5天后被判刑! 2020年2月19日下午,泾县首例疫情防控期间干扰疫情检查妨害公务案件在泾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此案件,法院收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21
韩愈寓居宣城求学经历(二)_生活

原标题:韩愈寓居宣城求学经历(二) 陈虎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33期 韩愈一生宦海沉浮,晚年在政治上较有作为,自己也比较满意,其在《示儿》诗中,流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17
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下)_李白

原标题: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下) 陈虎山 第583期 02 谢脁看宣城——山水大美而灵动 谢朓不仅是大美宣城的第一个发现者,更是敬亭山名齐五岳的详情>>

阅读: 12
日期: 2020-02-13
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上)_萧鸾

原标题:南齐宣城太守谢朓与宣城关系新论(上) 陈虎山 第582期 谢朓(464—499),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学家和最为知名的宣城太守。“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12
胭脂盒碎“粉”留香——“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_粉盒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陈 亮 微信版第210期 微信版第210期最近两位女儿爱上了化妆,可能是长大了缘故吧。望着她俩详情>>

阅读: 11
日期: 2020-02-10
烟波浩渺中的黄龙嘴——宣城南漪湖水乡渔村百年史记(下)_渔业

原标题:烟波浩渺中的黄龙嘴——宣城南漪湖水乡渔村百年史记(下) 4、建国后黄龙嘴的历史沿革 解放初,黄龙嘴属于南湖派出所管理,该派出所除湖区和沿湖专业详情>>

阅读: 12
日期: 2020-02-10
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下)_萧鸾

原标题: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下) 田丹丹 第658期 摘要:谢朓在齐明帝建武年间曾由中书侍郎出守宣城郡,这一事件广受学界关注。从当时的官制和谢朓本人的仕历来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2-09
宣城老城墙史话_宣州

原标题:宣城老城墙史话 宣城老城墙史话 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7期 早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就建有城池。汉高祖刘邦六年(前201)十月,令天下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09
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上)_高门

原标题:谢朓出守宣城考论(上) 田丹丹 制作:童达清 第657期 摘要:谢朓在齐明帝建武年间曾由中书侍郎出守宣城郡,这一事件广受学界关注。从当时的官制和谢朓本详情>>

阅读: 14
日期: 2020-02-08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二)_宋三史

原标题: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二)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 陈 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30期 今天的宣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2-06
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_贡师泰

原标题:元代今宣城地区历史文化名人的学术文化成就(一) 陈 瑞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29期 今天的宣城市,下辖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泾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20-02-05
“文房之乡”晒文玩——“片面之瓷”话宣城之四(下篇)_青花

原标题:“文房之乡”晒文玩——“片面之瓷”话宣城之四(下篇) 陈 亮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82期 砚用类,选三件瓷砚和一件笔觇。 如图十一:南朝黑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2-03
千古悠悠宛溪河_宣城

原标题:千古悠悠宛溪河 石 巍 制作:童达清 宛溪河已经伴随着宣城古城流淌几千年了。宣城古名宛陵,即取宛溪和陵阳山这一山一水的名字而来。它就像一位母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2-02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二)_生活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二)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7期 02 生平 梅清于明天启三年(1623)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出生,自小耳濡目染,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1-31
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一)_文峰梅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领军人物——梅清(一)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16期 经过明清易代之乱后,宣城画派在康熙年间诞生了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大画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1-30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_代桓振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陆再奇 第510期 六、宣城桓氏第六代桓振、桓亮考 宣城桓氏第六代史载男十一人、女一人,分别是:平南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9
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一)_镇西

原标题:谢朓的悲剧及其宣城诗情感特征(一) 石云涛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154期 谢朓是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但他的人生却是悲剧性的。虽然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1-28
梅清墓地与卒年考_宣城

原标题:梅清墓地与卒年考 梅铁山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78期 1987年,安徽省宣城县(现宣城市宣州区)文化局,在新田镇新田村高冲村民陈荣庭的菜园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1-27
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_许森

原标题:明清宣城狸桥地区的诗歌创作(一) 章达鼎 第648期 明清两代狸桥地区文士们创作的诗歌,许多都记载在各族的家谱之中,使家谱除了历史资料价值外还有了详情>>

阅读: 10
日期: 2020-01-23
宣城市县方志考录(下)_刻本

原标题:宣城市县方志考录(下) 作者:刘道胜 03 今存方志 1. 黎晨修、李默纂:嘉靖《宁国府志》10卷 嘉靖十五年(1536)刻本;1962年上海古籍书店影印本;天一阁藏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20-01-19
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_先生

原标题: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石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47期 宣城自古为上州大郡,文献名邦,流传下来的名人著述、文献典籍浩如烟海。然而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20-01-19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_田悦

原标题: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韩愈就食江南宣城时间考 梁永照 微信版第410期 2013年9月24日《宣城日报》刊登一篇《韩愈与宣城》的文章,讲述了韩愈就详情>>

阅读: 15
日期: 2020-01-17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