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张飞打败张郃后,用丈八蛇矛在崖壁上刻下一句话,却被证明是假的

时间:2020-12-18 14:26:26  来源: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张飞打败张郃后,用丈八蛇矛在崖壁上刻下一句话,却被证明是假的

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5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又叫雄威庙,位于古城西街北侧,包括张飞的陵墓和祭祠,原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

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占地10余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

据说,蜀汉名将张飞在击破张郃之后意气风发,用丈八蛇矛在宕渠八蒙的崖壁上刻下了一首《张飞立马铭》:

“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溕,立马勒铭。”

世人皆知小说里的张飞是一勇将,在他的身上曾发生过不少彪悍的逸闻。近年来,亦有学者考证张飞其实是个饱读诗书的儒将。

究竟张飞是悍将还是儒将,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内。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这首豪情万丈的《立马铭》真的是张飞写的吗?且听笔者分析。

首先,我们从文风上来剖析铭文。

若我们将《三国志》的张飞传部分和张郃传部分,两两结合,便会发现这样有趣的现象。

“先主从曹公破吕布……曹公拜飞为中郎将……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张郃军交战,山道窄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
“ ……进军宕渠,为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

显然,《立马铭》石碑上的内容,几乎完全照搬了《三国志》。张飞会不会以史官的口吻为自己作铭,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单从文风上进行分析未免有些片面,我们不妨再来剖析一下《立马铭》中的汉代官职。

依照正史的记载,这一时期张飞的官职应为中郎将。张飞的中郎将,是在击杀吕布期间曹操亲自委任的。曹操乃何许人也?东汉王朝的实际操权人,他所发布的任命书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建安二十年,张飞的大哥刘备来到成都,担任了益州牧。而“益州牧”这一职务与中郎将一样,其实都是隶属于汉王朝的官职。

让我们回到《立马铭》本身,这里“张飞”自诩的称谓是“汉将军”。而汉将军这一称谓并不是官职,而是一种泛称。结合历史上张飞与刘备的关系来看,他是绝对不会以汉将军的身份自居的,否则,他的地位将凌驾于主公刘备之上。

接下来,我们不妨来咬文嚼字,重点剖析“大破贼首”这四个字。

东汉末年的汉王朝,虽然已名存实亡,但那杆象征着大汉天子的王旗依旧迎风飘荡。除非是像张角那样想要成为众矢之的的叛乱分子,否则,地方武装想要兴兵,就必须要借助保护汉室的由头。

在曹魏代汉之前,这种现象是三国时代的惯例,鲜有特例。即便是曹操,也不敢绕过汉朝天子自立旗号,他只能通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变相地接过统治权。在古汉语中,“破”是一个中性的通用字,在局部战争中都可以用到这个字。但若是加上“大”字变成“大破”,意义就不一样了。

所谓“大破”,就是与另一个集团进行的激战,并将其一举歼灭。从实际情况来看,张飞与张郃之间进行了数次小规模战斗,绝非一蹴而就,所以用“大破”是有失严谨的。而“贼首”二字则更加耐人寻味,在当时只会有一种人被称作贼首,那就是张角之流。即便曹操是汉贼,那张郃也远远达不到贼首的标准。

更何况,曹操是拥护汉室天下的诸侯,张郃亦是汉将呢?因此,即便张飞写了立马铭,也绝不会用到“大破贼首”四字。

在研究语言时,还要考虑到语法的问题。

汉晋时期的语法,自然与现代语法大相径庭。“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溕”这句话,在现代人看来合乎逻辑,是一句中规中矩的文言文,但在当时是绝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文体的。按照汉晋人士的语法习惯,“大”字在应用过程中是以形容词的形式出现的,而“破”则与现在一样是动词。在形容词之后连写三个名词,主格宾格紊乱,不合逻辑。

那么,怎样才算是符合汉晋人士逻辑的《立马铭》呢?

“飞率精卒万余人,邀张郃军交战,大破之八濛立马勒铭。”

这句话是网友写的,很有参考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时至今日在四川渠县的八濛山上,我们仍能看到《张飞八濛山题名》的碑文。不过,《云阳县志》已直接揭露了该碑文的真实性:“此碑文与书均无东汉韵味,其为好事者应作无疑,以相传既久,信好者众,聊复存之。”显然,所谓《立马铭》只是好事者开的一个玩笑罢了。

当然,即便这段文字是伪刻,其本身仍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张飞八濛山题名》、《云阳县志》】游戏网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