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曾国藩如何对付捻军的游击战_大营

时间:2020-12-16 14:49:11  来源: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曾国藩如何对付捻军的游击战

曾国藩式稳健就是防守式进攻。在冷兵器时代,占据了一个城市,利用城墙等军事建筑来防守,是比较省力的策略。而进攻者要冲上城墙,必须一阶一阶地爬上云梯,非常不容易。所以,防守比进攻容易。当年战无不胜、一路横扫秋风落叶的蒙古大军,连重庆一个小小的钓鱼城都没拿下,原因就在此。

捻军是如何被消灭呢?

捻军原名捻党,是淮河流域的农民起义军,起于清朝初年。捻党起初并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直到遇到了“伯乐”——太平天国。太平军定都南京后,继而北伐,其革命洪流推动至淮河流域,进一步激发捻党的起义热潮。太平天国败亡后,将领赖文光等率领残部入伙捻军。捻军将领张宗禹、任化邦等自愿将领导地位让给“伯乐”。而赖文光确实很有才华,他用太平军的制度训练、整顿捻军,成功给捻军升级,使其战斗力空前提高。

捻军十分嚣张,朝廷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于是派心腹大将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领精锐骑兵,去剿灭捻军。僧格林沁是一个很能打的将军。他吃饭时,听说哪里发生了扰民事件,会立刻翻身上马,怀揣数个馒头而往。不仅永远冲在第一线,还常和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不眠他不眠,士卒不吃他不吃。就是这样一个好将军,在华中平原上纵横驰骋,一直追赶着捻军。然而,捻军太能跑了,僧格林沁的军队只能疲于奔命,追到士兵气喘吁吁、身心疲惫。1865年5月,在山东曹州以西,清军被捻军包围,全军覆没。一代名将僧格林沁以身殉国。事实证明,面对流氓打法,常规进攻策略是不管用的。

慈禧太后听闻消息后花容失色,赶紧请出清王朝的“大救星”曾国藩来剿灭捻军。曾国藩奉命后,拼凑湘军五千,奏调淮军五万,组成作战兵团。他总结道,僧格林沁的打法太冲动。骑兵追击捻军,日行七八十里或百余里,而两条腿的步兵当然追不上四条腿的马,更不要说去辅助骑兵了。曾国藩统率的部队,以步队为主,骑队为辅,伙食自备,军行缓慢,每日不过二十到四十里,骑步搭档,干活不累。并且他成功地在捻军诡谲莫测的行动路线中摸清了规律。原来捻军多为皖北、鲁西之人,每年秋收季节,必定常回家看看,采购粮食。因此,他制定的策略就是“我在回家路上等你”,守株待兔。他重点设防于江苏的淮安、徐州与海州、安徽的庐州、凤阳与颍州、山东的济宁、兖州与沂州、河南的归德与陈州等四个省份十三府州。这些地方都是捻军的必经之路。同时,曾国藩把济宁、徐州、凤阳府属的临淮关与陈州府属的周家口做为重中之重,设立大营并驻扎重兵,备好粮食和武器、喂饱军马。曾大人在军帐中打着如意算盘。铺设好长蛇阵一般的防御网络后,当其中有一地和捻军发生交火时,附近的清兵都可来支援,并依靠大营随时补充军备。

“重点设防于苏、鲁、皖、豫四省十三府州之地,十三府指江苏的淮安、徐州与海州;安徽的庐州、凤阳与颍州;山东的济宁、兖州与沂州;河南的归德与陈州,以上府州为“捻匪”来去必经之路。他进一步提出以济宁、徐州、凤阳府属的临淮关与陈州府属的周家口为重点中之重点,在该地设立大营,驻扎重兵,屯储粮秣军械。一省有惊,三省往援,援军粮秣弹械取给于大营。”

这就是曾国藩所谓的“以有定之兵,制无定之贼”以静制动的战术。

可惜,由于兵力有限,设防地区太多,有些地方官员不配合等问题,沙河、贾鲁河、运河防线都被捻军打破了。1866年冬,曾国藩引咎辞职。但他依然认为,战略方针没有问题,只是时间问题。事实也证明了曾国藩的判断。继任者李鸿章,仍然遵循了曾国藩的战略防御方针,终于两年后(1868年冬),血葬了驰骋黄淮平原的捻军。

来源:浦来德庞剑锋 庞剑锋读曾国藩游戏网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