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李志锋主讲《针灸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二部分_皇甫

时间:2020-03-03 20:00:53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李志锋主讲《针灸甲乙经》 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二部分

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

一、说明:

版权作品,盗版必究,转载请注明出处,商用请联系作者。

二、概述:

《针灸甲乙经》全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又一次总结,它全面系统地继承和总结了晋代以前针灸学的辉煌成就。

此书是东汉末年诞生于今天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东汉雍州安定郡朝那县)的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玄晏先生皇甫谧参考《素问》、《九卷》、《明堂》三部书,采用“使事类相从”的方法,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并“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进行编次撰著并补充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或没有名称的穴位,对人体穴位进行了科学分类,确定了单穴49个,双穴300个,厘定了349个针灸穴位。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忌证、操作方法,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过去散失的资料;对我国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促进了针灸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学著作的典范。全书共分12卷128篇,143099字(宋·林亿等《甲乙经》校注本,不含《林序》);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针灸学专著。

唐代医家称《针灸甲乙经》为“医人之秘宝”,向来被历代医家所推崇。至今仍是学习中医、针灸理论不可多得的必读经典之一;公元5世纪,《针灸甲乙经》流传到日本、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设立针灸科,以《针灸甲乙经》为教材。1800多年后,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得到运用,并成为灵台响彻世界的医学名著。

三、主讲方式:

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由甘肃玄晏针灸甲乙经研究有限公司出品,国家“非遗”皇甫谧针灸术传承人李志锋主讲。该讲解从皇甫谧《甲乙经》的“林序”、“序例”、“皇甫序”到《甲乙经》十二卷末,包括每章的总结,主讲方式以文字段落解析,概述文题精要,语言通俗易懂,力求考证精确为主旨,从而向大家展现世界医学名著《针灸甲乙经》的神奇魅力。

《针灸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二部分

魏晋 玄晏先生皇甫谧 著

【原文】

曰∶卫气之在身也,上下往来无已,其候气而刺之奈何?

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漏水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无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在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少半日之度也。

从房至毕一十四舍(度),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从昴至心亦十四舍(度),水下五十刻,终日之度也。日行一舍者,水下三刻,与七(《素问》作七)(十)分刻之四。《大要》常以日加之于宿上也,则知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宿,人气在三阳与阴分。常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纷纷趴趴,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行百刻而尽矣。故曰刺实者刺其来,刺虚者刺其去,此言气之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也。

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二部分

观众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国·灵台,灵台县不仅是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故里,更是《针灸甲乙经》的成书地和世界针灸医学的发源地。

上节课,我们向大家讲述了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二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原文校勘。

【1】“此少半日之度也”中的“度”;《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篇》、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卫五十周篇》均无。

【2】“从房至毕一十四舍”中的“舍”;皇甫谧《甲乙经》原作“度”,根据《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篇》、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卫五十周篇》修改。

【3】“从昴至心亦十四舍”,根据上文文义修改。

【4】“半日之度也……终日之度也”;《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篇》、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卫五十周篇》均无此二十二字。

【5】“与七分刻之四”中的“七”;皇甫谧《甲乙经》原作“十”,原校:“《黄帝内经·素问》作七”。《黄帝内经·灵枢·卫气行篇》、《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篇》唐代医学家王冰注解与原校同,以此改动,并删除原校。

其次,我们来看原文中的难点注解。

【1】“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意思是一年四季阳分与阴分所占的时间有多有少,所以,一年四季中白天和夜晚的时间也就同样又长又短。

【2】“春秋冬夏,各有分理”;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四季中,昼夜时间的长短,随着季节的划分,各有一定的规律。

【3】“然后常以平旦为纪”中的“平旦为纪”;平旦,指日出地平线的时候;因为这是阴阳交会的时间,因此,候气要以此时为准。

侯气,有三种解释:1.诊候脉气病候;2.针刺未能得气时,停针静候以待气至。又称待气;3.针刺时须候四时八正之气。

【4】“是谓逢时”中的“逢时”;即掌握人体病气在阴在阳的时机而进行针刺。

【5】“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人气即卫气,漏水下一刻的时间,卫气巡行在手足太阳两经。以下少阳、阳明均同。明代张景岳《类经·卫气运行之次篇》注:“太阳、少阳、阳明,兼举手足两经为言”。

【6】“人气在阴分”阴分指足少阴肾经。明代张景岳《类经·卫气运行之次篇》注:“阴分则单以足少阴经为言”。

【7】“日行一舍者,水下三刻,与七分刻之四”;

【8】“《大要》常以日加之于宿上也”;“《大要》”,古代经典的名字,现已不存。“常以日加之于宿上”,明代张景岳《类经·卫气运行之次篇》注:“以日行之数,加于宿度之上”。

【9】“纷纷趴趴”;“趴”原文为“白字旁一个分字”,因字体系统无法识别,难以打出。经考证,原文“pa”字同“趴”,故而用“趴”。隋代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卫五十周篇》注:“纷纷papa(白分,白分),无有穷期也”。明代马莳(shi)《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注:“纷纷然,papa(白分,白分)然,气虽似乱而有章”。

【10】“刺实者刺其来,刺虚者刺其去”;明代张景岳《类经·卫气运行之次篇》注:“邪盛者为实,气衰者为虚。刺实者刺其来,谓迎其气至而夺下,刺虚者刺其去,谓随其气去而补之也”。

《黄帝内经》曰:“随而济之,是为补。迎而夺之,是为泻”。济者补也,济其不足,夺者泻也,夺其有余”又《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篇》曰:“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

战国扁鹊《难经·七十二难》曰:“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

补法:针刺得气后,针尖顺其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补。得气后,针尖推进半分左右为补。

泻法:针尖逆着经脉循行方向,斜刺为泻,得气后,将针提退半分左右为泻。

针灸得气后,推进为补,提迎为泻,半分左右为补,即《难经·七十二难》说的“得气推向内之为补,动而伸之是谓泻”的迎随补泻法。

综上所述,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卷一《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十分漏刻第九》第二部分翻译成现代文是:

【原文】(魏晋 玄晏先生皇甫谧 著)

曰∶卫气之在身也,上下往来无已,其候气而刺之奈何?

曰∶分有多少,日有长短,春秋冬夏,各有分理,然后常以平旦为纪,夜尽为始。是故一日一夜,漏水百刻。二十五刻者,半日之度也。常如是无已,日入而止,随日之长短,各以为纪。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在于阳分,必先候其气之加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阴分,必先候其气之加在于阴分而刺之,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候,百病不除。

水下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五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六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七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八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九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一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二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三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四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五刻,人气在阳明;水下十六刻,人气在阴分;水下十七刻,人气在太阳;水下十八刻,人气在少阳;水下十九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一刻,人气在太阳;水下二十二刻,人气在少阳;水下二十三刻,人气在阳明;水下二十四刻,人气在阴分;水下二十五刻,人气在太阳。此少半日之度也。

从房至毕一十四舍(度),水下五十刻,半日之度也。从昴至心亦十四舍(度),水下五十刻,终日之度也。日行一舍者,水下三刻,与七(《素问》作七)(十)分刻之四。《大要》常以日加之于宿上也,则知人气在太阳。是故日行一宿,人气在三阳与阴分。常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纷纷趴趴,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行百刻而尽矣。故曰刺实者刺其来,刺虚者刺其去,此言气之存亡之时,以候虚实而刺之也。

【译文】(李志锋 翻译)

黄帝问岐伯:卫气在人的身体里运行,或上或下,出表入里,往来不息,怎样才能侯气而进行针刺呢?

岐伯回答说:在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中,阴分和阳分所占的时间有多有少,白天和黑夜的时间也是又长又短,四季昼夜的长短,是随着季节的变化来划分的,各有其中的规律。明确了这个规律,然后,以日出地平线的时分作为侯气的标准,因为,此时是阴气已尽而阳气开始生发的时间。一日一夜之中,计时的漏水下尽一百刻,二十五刻就是半天的度数,如此循环不已,到日落的时候就是白昼的终止。一年四季虽有昼夜长短的不同,但都是依据日出、日落作为划分昼夜的界限,由此来得知卫气在阴在阳,从而进行针刺治疗,这就叫做“逢时”。病在人体三阳经的时候,必须等到病体行走到三阳经的时候来进行针刺;病在人体三阴经的时候,必须等到病体行走到三阴经的时候来进行针刺;如果医者能像这样掌握气至的时候进行针刺补泻,就可以很快治愈病人的疾病,若是失去了这个时机,违反了这个规律,那就会百病难除。

漏水下注一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大肠经;漏水下注二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少阳经;漏水下注三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阳明经;漏水下注四刻的时候,卫气在阴分,行于人体的足少阴肾经。漏水下注五刻的时候,卫气又出于阳分,仍循行于人体的手足太阳经;漏水下注六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少阳经;漏水下注七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阳明经;漏水下注八刻的时候,卫气在阴分,行于人体的足少阴肾经;漏水下注九刻的时候,卫气又在人体的手足太阳经;漏水下注十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少阳经;漏水下注十一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阳明经;漏水下注十二刻的时候,卫气在阴分,行于人体的足少阴肾经;漏水下注十三刻的时候,卫气重复巡行在人体的手足太阳经;漏水下注十四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少阳经;漏水下注十五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阳明经;漏水下注十六刻的时候,卫气在阴分,卫气循行在人体的足少阴肾经;漏水下注十七刻的时候,卫气仍然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太阳经;漏水下注十八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少阳经;漏水下注十九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阳明经;漏水下注二十刻的时候,卫气在阴分,循行在人体的足少阴肾经;漏水下注二十一刻的时候,卫气又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太阳经;漏水下注二十二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少阳经;漏水下注二十三刻的时候,卫气循行在人体的手足阳明经;漏水下注二十四刻的时候,卫气在阴分,循行在人体的足少阴肾经;当漏水下注二十五刻的时候,卫气又循行在人体的手足太阳经,这就是卫气在人体运行了半日的度数。

太阳在天体二十八星宿之间运行,从房宿到毕宿,共周历十四个星宿,适当漏水下注五十刻,这就是半天的度数。从昂宿至心宿,也是十四宿,漏水也是下注五十刻,二者相加,便是一昼夜的度数。太阳每循行一宿,漏水下注三又七分之四刻。古经中的《大要》认为,当太阳运转到第一星宿时,人体的卫气已开始运行于手足太阳经,太阳每运转一宿的过程,卫气也就循行走遍了人体的三阳经和足少阴肾经。人体的卫气就是这样循环不息的,与天体的循环是一个规律。虽然循行的过程在纷繁复杂之中,但仍是有条不乱,终而复始的。经过了一日一夜,在漏水下注一百刻的时候,卫气也就完成了在人体五十周次的循环。所以说:针刺邪气实的病,就用迎其气而夺之的泻法;针刺正气虚的病,适宜用随其气而补之的补法。也就是说,医者应在人体卫气或来或去的时候,根据患者病症的虚实,分别采取补虚泻实的手法来进行患者病症的调治。

附:

(1)周历,我国古历法之一,与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鲁历合称古六历。周人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尚书大传》曰:“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中国古代有夏历、商历、周历之分。在汉代实行太初历以后,历法才基本固定下来。夏、商、周三历的主要区别,在岁首的不同,又叫“三正”。

(2)关于《大要》,不少注家认为是指古医书。例如唐代王冰注云:“上古经法也。”明代张景岳注云:“上古书名。”但是“大要”究竟是不是古医书,由于后世无人见过此书,所以也无从肯定。当代中医大家方药中先生认为:在《素问》中,“大要”一词多出现在结论之前,可以解释为“大致说来”‘一般说来’“总的说来”“总之”等等,不像是书名,所以把“大要”解释为古医经名还需要进一步的考究。

感谢大家的聆听!

我们下期再会!

谢谢大家!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