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下)_宛溪

时间:2019-11-06 22:00:59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下)

作者:鄢静

第602期

明清文峰梅氏乃诗礼簪缨之大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员们或因个人学识修养不同或因创作理念不同,所涉猎的领域亦多有不同 。文峰梅氏则以极大的包容性容纳每位成员,使梅氏在各个领域都大放异彩,而梅氏文化的多元又始终通过诗歌这根红线贯穿。

二、文峰梅氏之诗风概况

二是有关对家族所在地宣城山水地理、人文风气等的表达,在梅氏诗歌创作中也是一个共有的突出主题。

宣城历来以极大的包容性吸收与融合着外来文化,梅氏家族亦得益于宣城独特的地理位置,虽然僻静,但仍然可以长期与时代主流相承接,与当时文坛领袖切磋技艺。宣城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军事上历来占据着一席之地。宛陵梅氏家族的多次迁徙与“籍于兵”的情况与宣城地理位置不无关系。军事战火对家族的毁灭性影响自不待言,而生活在柏枧深山处的文峰梅氏家族,在宛陵梅氏历经数次兵燹而衰颓的情况下,因偏处山地,依然能够保泰持盈。清张必刚于《绩学堂文钞序》 中有言:

天下非常之士,往往出于穷乡僻邑、山阿水涯、寂寞之区,方其闭户兀坐,苦心孤诣,岂将遗俗自娱其意,亦欲学成行修,乘时会,建功名,表见于世。

文峰梅能昭穆序而无遗失,且多出能人异士,文峰的山川形胜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有利客观条件。

宣城风景秀美,是一座山清水丽之都。自古以来,许多来宣城游历又或是为官的文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山水诗作,故宣城的自然风光对文人的诗文创作产生一定的催化作用。“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凭山水以传”,作为常年扎根于宣城柏枧山的文峰梅氏家族,其所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自不待言。

梅氏多喜用宣城山水为其字号,最著者有宋梅尧臣,其号宛陵;梅守德号宛溪,梅士京号句溪,李白在《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中有诗“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其中“两水”,便是指宛溪与句溪。又如梅振祚因其独建柏枧飞桥,桥石旧有“引虹”二字,故号引虹;梅守恭号枧水,梅士学号文脊等。成员们对这些带有明显宣城标签的字号之热衷,是宣城于他们身上深刻烙印的体现。而一些家族成员更是编有与宣城有关的地方诗文类作品:梅守德曾编有《宛陵人物传》二卷,为宣人立传,激励后世;又辑《宣风集》来收集自六朝至明的宣城诗作,此诗集亦包括郡治山川物产、居处园亭、送别赠答、寺观之类若干首,共有十卷之多,现多亡佚。梅鼎祚不仅编了《宛雅》初编,还编有宣城地方文献《宣乘翼》,辑录宋宣城诗人吴潜《履斋遗稿》4卷等。

由此,在梅氏家族诗歌创作中,有关对宣城山水地理、人文风气的描绘和因之而来的热爱之情、认同之感的抒写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几乎每位成员都有描摹宣城山水和风土人情的诗篇。梅继勋有《题大参侄宛溪书屋》:

春深畦圃暖,溪净石波清。对月花如笑,含风竹自鸣。图书随意得,行坐与闲并。野眺长歌放,曾无宠辱惊。

全诗用繁茂的畦圃、清澈的溪流、摇曳的花竹等营造了一个清新怡人的田园环境,此乃守德颐老及藏书之所——天逸阁,多有名士为之题诗,如王寅《登宛溪梅参政天逸阁》、汪道昆《寄题梅使君天逸阁二首》、欧大任《梅宪副天逸阁》、吴国伦《梅给谏隐居宛溪,题其所居楼曰“天逸阁”,赋此寄赠》等。守德闲时便可翻书行坐、野望放歌,不用理会外界纷争与嘈杂,身心是畅快自得的。诗末“曾无宠辱惊”含不尽之意,传达出诗人与世不争、遇事不惊之旷达,而此性情于家乡田园更是相得益彰。梅嘉祚在《忆昔》中亦描绘了家乡之美景:

忆昔携家傍水旁,扁舟常伴五湖烟。客游南国来无定,师住东林去有缘。杨柳狭斜经渡口,桃花小艇系门前。偶然行乐枫桥畔,贪看秋云稻熟天。

嘉祚以回忆开篇,当初携家依水而居,在诗人印象中:(家乡)门庭渡口杨柳依依,时与友人良师奇谈阔论,一叶小艇或漂于湖面、或系于门前。全诗朴实俏丽,悠然闲适之景映入眼帘。梅鼎祚亦有小诗《半景》一首:

半水半烟着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沉半浮渔艇,半藏半现人家。

诗中所刻画描摹之景皆半而不全,家乡景象半藏半现,有一种朦胧之美,犹如妙林仙境,又实为自然造化。意境幽婉淡泊,诗思妙绝。此地远离喧嚣、是赋诗读书之佳地。试想梅氏世代寓居于此,心境自然多稳重、平和,而少浮躁之气。

除此之外,梅氏诗人们还多喜以宣城的山川、溪流、寺庙等风景建筑为吟咏对象。其中历代名家笔下的敬亭山 ,以及文峰梅氏的生长地柏枧山更是梅氏诗人的宠儿。这类诗作于梅鼎祚诗中不在少数,如《再入敬亭怀李白》《敬亭舟中别诸子》《入柏枧》、《宿柏枧寺》《柏枧道中》等。其中《寄刘子肖先辈敬亭庄》写道:

敬亭山自好,落日起孤云。望望情无极,遥遥梦不分。余光天际度,清吹叶深闻。剩有长林兴,看君作鹿群。

该诗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地点,敬亭山上落日余晖,孤云袅袅,诗人遥遥远望,思绪万千,已分不清是梦境还是现实。全诗构造了一幅空旷、幽静的黄昏敬亭山远眺图。诗人在内容上无过多雕琢,朴实自然,遣词舒缓自如,如同在向读者娓娓道来。梅鼎祚还有如《柏枧山家见茶花》:

凿石缘源半作家,隔林烟火夕阳斜。天寒客到柴门少,种得茶开满路花。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深得陶诗之旨趣,一字一句皆可入画。诗人山中有一屋,虽然清贫简陋,但茶花的沿路开放使人怡然自得。造语流动自然,风格清新恬淡,使诗人的隐逸之趣得到更好表现。梅鼎祚对宣城其他景物多有描写,而心情亦多轻松愉悦,如《东山》《青溪》《游山门诸洞》等,其中《过对亭庵》云:

白莲从有约,每饭在东林。隔竹茶烟起,闭关花雨深。诸天回夕照,孤塔下春阴。坐久鸣钟罢,悠然静者心。

梅守德亦有《对亭庵》诗一首:

小院新开寄北嵋,幽斋伊迩正相宜。敬亭苍翠堪供眺,禅榻烟霞足自怡。今古几人还具眼,乾坤容我独轩眉。每来便觉尘心净,茶臼频敲坐暮迟。

以上两首诗旨趣类似,皆是通过对对亭庵周遭环境的描写,来抒发诗人闲适恬淡之心境。而两位诗人在拜访对亭庵的过程中,都有着相同的“静”与“净”的心灵体验。同时两首诗皆有提及“宣茶”,宣地多茶山,产茶丰富,由此产生的相关茶诗亦多,梅清便有《试茶》《采茶篇》诸作,茶中所体现出清新淡雅的特质亦对梅氏的心性有所熏陶,“茶”也成为梅氏们于诗中常使用的意象。

这些关于家乡山川风物描摹的诗作,在梅清、梅庚二人身上的体现尤为明显,现列举一二,如梅清:

洞底浮空翠,松根琐湿烟。(《柏枧山同家云举美公清老定九伯虔圯书分赋八韵》)

敬亭有仙草,灵气蟠其枝。(《采茶篇》)

绿野接云阿,褰裳见薜萝。泉香随屐远,山翠上楼多。(《敬亭山即事同愚山限多字》)

再如梅庚:

背城花坞得春迟,野雀衔残客未知。(《梅溪见梅花》)

春色依然小谢城,丹台锦瀑镜中明。(《敬亭题画赠邓明府》)

郭外皆春水,城隅如古村。(《石溪寺》)

梅清与梅庚皆为宣城画派和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具有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在描摹山水时,更能做到以景入画、以画入诗。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曾提到:“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梅氏诗人们多喜模山范水,且能在诗中营造出诗画相通的艺术境界,梅士玹甚至有“若见雁鸿须觅字,莫逢山水不题诗” (《寄伯兄彦先》)之山水癖嗜。这种浓厚的山水情结,是离不开家乡山水的浸染与熏陶的。钟灵毓秀、优美秀丽的宣城风光,润物无声的浸润着文人雅士的心灵,宣山绵延而不陡峭,宣水潺湲而不湍急,世代寓居此地的文峰梅氏莫不受到浸染,在他们的诗作中,对宣城山水的描写很少使用“嶙峋”“险”“急”等尖锐字眼,用笔相对平和舒缓。故文峰梅氏在山水诗歌描写中,多体现清新古朴,灵动隽秀的共通特点。

关于宣城民风,《宁国府志》中有载:“宣城自古为郡治所,山水清胜,六朝文物萃于首邑,往往有江谢徐庾之余风,故其君子善吟,其市人善谣。” 明王廷干在《宣风集》序中亦进行了详细说明:

宣州之风,士兴礼让,民习朴淳,观南齐谢朓郡内之作曰“高阁常昼掩,荒阶少诤辞”,曰“国小暇日多,民醇纷务屏”。而唐李白北楼临风之咏,眷恋于玄晖者尤深。夫谢诗古今独步,而太白天才纵逸,自兹留题,而叠嶂之楼、敬亭之山、宛溪之水,益有闻于后世。厥后游咏者唐王昌龄、刘长卿、钱起、卢纶、刘禹锡、白居易、许浑、项斯、刘沧、杜牧,及吾宣梅圣俞、贡泰甫其最也,可谓接武于异代,嗣音于合响者矣。……宣风淳淑,真足以占文明之盛,而不徒为一方之兴感也。

通过对前人关于本地民风诗歌的回溯,王廷干将宣城民风凝练地概括为“淳淑”二字,认为宣城“士兴礼让,民习朴淳”,是礼仪之都。施闰章在为梅朗中《书带园集》作序时亦有:

吾宣城于江上称岩邑,其山巉以秀,水甘以清,草木扶疏而沃若。其清淑之气所郁积,必有异能之士道德文章之美卓然见于天下。而所谓道德者,多隐君子;其以文章见者,至宋始有梅昌言、圣俞,元有贡仲章、泰甫父子十数辈,最著者圣俞以诗名。去圣俞五百余年,裔孙为禹金先生,文词赡给,雅善博综,其群从季豹、子马、勉叔诸人,为王元美所亟称。

由以上三则材料可知,宣城民风之形成与宣城山水不无关系。而这些民风民俗亦对梅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梅文鼎在《谢朓北楼》中有“高阁何须昼掩扉,讼人感泣归淳厚。蔼蔼春风覆六郊,经营百废下忘劳” 句;梅曾亮亦有“谁家好竹似隐沦,最喜解扉无主人。自成来去不相管,正用此时得任真”之言 。这些诗句都描绘了一幅昼不闭户、夜不掩扉的乡村景象。梅守箕称宣城乃“地临豺虎穴,人带薜萝阴” 之地(《宿柏枧禅房》),多有高人隐士;文鼎还有“结邻怀朴淳,使我心依依” 、“渊睦迓天和,朴淳敦古谊” 诸诗来称赞家乡风气淳朴。

其实,宣城梅氏始迁祖、五代梅远的两首诗便可见一斑:

昔居苕之南,今适宛之北。溪山故缭绕,往来等乡国。爱此太古风,不但占林樾。岚气敬亭浮,波光响潭接。虽在城市傍,而与喧嚣隔。息心谢纷烦,投闲遗一切。结构类茅茨,宁复事雕饰。草堂亦易成,经营岂木石。喜见野人来,渐与尘迹绝。把我盈樽酒,妻儿同一啜。(《筑居》)

百里犹乡土,千年亦比邻。愿言培世德,未敢咏维新。(《迁居》)

从诗中可知梅远迁入并世代定居于宣城,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宣城山水风景秀美,远离喧嚣;二、宣城民风淳朴,当地百姓热情好客,使得初来宣城的异乡人梅远有“百里犹乡土,千年亦比邻”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总之,宣城山水秀丽、风气清淑、民俗敦朴,这些特质都在不断濡化、滋养着梅氏子弟,其中多出秀民雅士。宣城的每一隅都成为梅氏诗人吟哦的对象,乃至于宣城的风雨等自然物象在梅氏诗人笔下都显得别有情趣。

三是就诗歌的创作观念而言,梅氏家族创作也有其整体共通之风气。

首先,在诗学主张上,文峰梅氏家族成员旨趣多有类似,即多主张缘情而发、兴寄言实。如梅守箕在《十伯父峄阳先生诗集序》中便强调“情”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亦认为作诗需有所寄托,使读者能自得其意旨于言外:

夫诗之道,本乎性情而止乎礼义,声所寓也,韵以寄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于义。

梅鼎祚亦有“余以诗者,言之成韵者尔,贵在缘情赴景,体物章性,令外无捐,类中无乏思,自叶其雅度而已” “凡余所为故,其言务比于实” 之言论。换言之,鼎祚认为诗歌言之成韵即可,对格律形式上不必苛求,但须缘情而发,言必有实。梅清为诗好吟咏,认为“夫诗为心声,君子好我赠之以言,其声同,其心同也。故谓千古知己之心不尽由于语言文字,可谓千古语言文字之知己,不由于心不可也。” 其中心声者,乃是人们的情感倾向在语言文字中的体现。梅鋗亦认为“夫诗也者,性情之所寄,精神之所注也” 。梅文鼎更在《<金陵杂诗>书后》提到:

人无所感于中,则诗可以无作。吾作诗,而不能生读者之感,则其诗亦可无作。……系之以诗,其阅世也深,故其怀古也切;其取材也选,故其寄兴也长。丽而则,质而有文,怨而不怒,其有所感也夫。读是诗也,其亦将有所感而兴也夫。

此文乃梅文鼎读昝元彦《金陵杂诗》后有感而作,认为诗歌是由各类感慨兴寄生发而成。文中体现了文鼎的诗歌理念,即为诗需言之有物,抒发性情,且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

由以上可知,梅氏多主张将情感融于诗中,无论诗人是感时伤物、悲怆恸哭,还是酣畅开怀、自豪得意,都应于诗中得以体现,使诗能归于性情、归于真。其实,梅氏关于诗歌“主情”的观念,在上节慕族主题和山水民风主题中,已可得见,于此不再多述。且看梅鼎祚《杂怀六首(其四)》:

长虹贯日白,壮士发穿冠。子胥齿蜀镂,骨气扬洪川。少女志填海,愚公力移山。幽微畴见测,贱庶亦有权。积羽欲沈渊,积愤欲倾天。

此诗序言有“时在庚辛,梅子有忧幽之疾,不能显白,隐约成文”。从序中可知,诗人因有“忧幽之疾”乃创作此诗。全诗自然流畅,情感饱满,王夫之《明诗评选》中言此诗“只就拈一段说,公共与千秋同感,汉魏人正法眼也,不期于衰晚见之” 。在此篇怀古诗中,之所以能使读者感同身受、产生强烈共鸣,实赖于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又鼎祚《秋夕过盛仲交》云:

浊酒淹霜夕,繁枝映户庭。冶城高片月,淮水荡疏星。秋漏愁相促,寒钟醉共听。人今无北海,谁慰尔飘零?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格律对仗工整,情感含蓄内敛。诗人通过对“淹”“疏”“漏”“寒”等冷色调词语的运用,营造了一个孤独寂寥的环境氛围,并将其情感自然地寓于一系列意象之中,含蕴丰富。又诗人通过对环境的反复抒写,孤寂之感逐渐强烈,终于在尾联得以宣泄,情景交融、余味悠长。王夫之在《明诗评选》中便有“由景入情,亦无沟分之段落” 之赞评。

其次,明清文峰梅氏成员的诗歌风格亦大多一致。关于成员的诗歌风格,梅鼎祚在《远霁草序》中言:

故志有所独申,宁舍格,法有所贵适,宁拙材,大致要归于温厚和平而无近世叫噪怒张之弊,本于自然而无牵率补苴之劳,不亦云诗乎哉?

梅清诗《观天》中有“往复有定则,变化惟自然”之句,此“自然”包括思想感情的真挚自然,以及艺术手法的不事雕琢;梅文鼎亦有诗《同诸公论诗有作》:

五字风骚近,三唐格律精。江山留古调,云物变新声。光焰生工力,温柔出性情。终当还正始,时论未须争。

纵观梅氏诗歌,其中亦有一些诗作或激昂或沉郁,但皆不至于叫噪怒张、奔腾跳掷,而这便得益于“温润自然”诗风的调和。关于此,通过时人对梅氏诗风的评价亦可得见,如:

许谷评梅守德诗“诗婉秀和平,畅达俊爽,殆允合风雅之遗音,而深得词坛之宗旨者欤” 。汤尹宾评梅鼎祚诗“益沈郁自远” ;吴伯与对梅鼎祚亦有评,即“盖禹金之为人也,岸洁清灵,顾矩其阴阳,积理而坚,疏理而柔……禹金病将革,其诗歌陶然,穼穼然殆有骇形而无损心,心气两至,非得道孰能之” 。梅鼎祚评价梅台祚诗“清省不烦,婉润有致” 。邓汉仪在梅清《瞿山诗略慎墨堂原序》中有评“今更有渊公先生体气清华,资制茂异,同当山水秀邈之地,骋朝夕晤对之娱,发为诗歌,既冲远而雅静,复高健而英奇,当代诗流未有能过之者” 。除此之外,施闰章评价梅朗中“善诗、古文辞,兼及书画,喜议论,与人游温柔克让” ;其评价梅文鼎“其曹又溢而为诗,清真静远,称心为言,无时人饾饤裘马之习” ;亦评价梅庚“为诗披华振秀,清警独盛” 。梅庚亦有“诗益醇古淡泊,间拂绢素,写山石幽情逸韵,不食人间烟火,为名流领袖者数十年” 之高赞。

于此,我们可以提炼出梅氏诗风的一个共同特点,即平和冲淡、温润雅致。这一特点在梅氏诗歌中,表现为多择选生活中常见的意象,如“茶”“梅”“酒”等;描写的对象也多为平常可见的事物,艺术手法上亦多用白描、铺陈等,以此达到清新恬淡的效果。

关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创作的整体风气,王士祯将其追溯到梅氏先祖梅尧臣:

圣俞之诗,譬如雅琴,古澹不谐里耳。而宛陵诸梅,独能继风雅之绪,守高曾之矩,迄于今圣俞远矣,而其流风余韵,犹仿佛遇之于高山流水之同者,非贤子孙而能若是乎!有明自禹金而下,风雅益兴;新安潘之恒论梅氏之诗谓:禹金宏博,季豹高古,子马俊逸,其在今日则渊公、杓司、耦长、子翔、定九、素五之数子者,吾皆得友其人,诵其诗矣,虽才具不必同,要之皆有圣俞之风能不坠其家学者也。

梅尧臣为诗主张“作诗无古今,惟造平淡难” “因吟适情性,稍欲到平淡” 。尧臣平淡隽永的诗风对梅氏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汪士鈜对梅清便有如此评价:

欧阳文忠公称:梅宛陵诗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澹为意。……何宛陵诗道之大而钟于先生一门,又何盛也。读斯集者,意新语工,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一如都官(梅尧臣)之自道矣。岂尽以深远闲澹,擅美一时也耶?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中亦评述道:“宣城诗教,倡自梅尧臣,闰章由之,加以变化,章法意境,遂臻绝诣。愁苦之事,皆温柔敦厚以出之” 。王廷干《宣风集》序曰:

我朝人文隆盛,立义摛词者,家相标尚,而一时文彦,炳然辉映,见之登临、送赠、唱酬诸什,咸冲融婉秀,而有和平之思。如入觐志喜,高斋寓意,即甘棠之教也;敬亭摘橘,黄池荐芳,即采蘩之遗也;闲居自适,渊默独坐,即羔羊之节也。且道义规诲,往往见于言外,固非放襟丘壑,侈志园亭而已。颂诗以论其世,听音而验其政。

前人直接将宣城诗风概括为“温柔敦厚”“冲融婉秀,而有和平之思”。由此可见,文峰梅氏家族诗风与其祖梅尧臣诗风,以及宣城地域诗风都有一定关联性,三者之间的影响或单向或交叉,从而呈现出相似的风貌。

当然,除了整体诗风外,家族成员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亦各具差异,家族中也不乏一些为诗率意恣肆、不求甚工者。但是这种个性的出现并不能作为抹杀家族整体诗风共通性的理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梅氏诗歌的丰富与繁荣。

综上,承梅氏家族诗歌文化传统之沾溉,受宣城淳朴敦厚民风之影响,文峰成员诗歌多有平和冲淡、清新温润的特点。他们诗歌大多不事雕琢,用平实质朴的语言描写生活中的一景一物,平易而深刻,细腻且贴切,以此抒发最真挚的感情。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

制作:童达清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宣文化面面观_宣城

原标题:宣文化面面观 宣文化面面观 陆再奇 微信版第398期 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地理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自然地理有其特强的稳定性,演化变迁相对缓慢,地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2-10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_昝质

原标题: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宣城与清朝的文字狱 童达清 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镇压广大汉族人民的反抗,屡兴文字狱,以图钳制人们的思想。清朝前期,由文字狱引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2-10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_货币

原标题: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宣城历史上的铸钱业 郑兴华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41期 宣城,建城已有2300多年历史,历史上的疆域并非局限于今天宣城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2-02
古砖残瓦识前朝_宣城

原标题:古砖残瓦识前朝 陈 亮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陈列中,笔者不经意间看到这样一些古砖残瓦,如图一:唐代莲花纹瓦当标本,图二:印文字古瓦片,顿时大吃一惊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26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_济川

原标题: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宣城“双桥”的重建者袁旭为何冤死狱中 桂云峰 第514期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诗人李白的两句诗,将两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26
韩愈的宣城情结_窦牟

原标题:韩愈的宣城情结 韩愈的宣城情结 毕宝魁 微信版第445期 内容提要:韩愈在宣城生活四年左右时间,是他真正学业的开始。他在这里跟从窦牟学习经典和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21
“燕台七子”施闰章_宣城

原标题:“燕台七子”施闰章 江海岸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0期 \他是杰出诗人,以诗名称雄全诗坛数十年。 他是官宦典范,以清正有为、造福于民名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9
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_绍兴

原标题:宣城民间信仰的南宋倾向 ——以梓华、张果和宋孝宗为中心(一) 丁希勤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67期 一、总述 宣城历史上有两位地方神,一是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8
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_宣城

原标题:水阳江上的“小南京”——商贸重镇水东(下) 作者:王璟莹 制作:童达清 第608期 编者按 作者硕士毕业论文《移民与重建——晚清民国时期的皖南水东镇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7
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_高斋

原标题:宣城谢朓楼历史沿革及规制考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74期 谢朓楼位于是宣城市中心府山广场北侧,是一座享誉华夏的千古名楼,由于谢朓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5
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_瞿山

原标题:梅清与清初宣城雅集(一) 章建文 谈家胜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23期 摘 要: 雅集即古时文人名流之间的聚会唱和,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明末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4
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_宣城

原标题:千年风雨伴古寺——记天寿寺边古银杏 陈兴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9期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鸭脚脖(子)、金果等,属银杏科银杏属落叶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1-13
把宛溪河沿岸打造成宣城历史文化长廊_响山

原标题:把宛溪河沿岸打造成宣城历史文化长廊 作者:王景福 制作:童达清 2012年4月24日,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部分会员就宛溪河改造治理二期工程规划进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2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_宣城

原标题: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元青花“宪司公用”款瓷器初探 李宵陆 微信版第383期 近年,宣城老城原电影院大唐建筑工地,出土一块珍贵的元青花“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1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_宣城

原标题: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试论《宣州卫选簿》的史料价值 ——以明代宣州卫职官为中心(下) 童达清 第537期 卫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10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下)_宁国

原标题: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下) 童达清 第478期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以后,迅速在全国普及流行开来,宣城的刻书出版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刻书之早之多、质量之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08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上)_宣州

原标题: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上) 宣城历代官刻述略(上) 童达清 第477期 唐朝发明雕版印刷以后,迅速在全国普及流行开来,宣城的刻书出版事业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刻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08
“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_地球

原标题:“巾帼学者”王贞仪与宣城 张法先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141期 “丈夫之志才子胸,谁言女儿不英雄!足行万里书万卷,尝拟雄心胜丈夫!” 宣城媳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1-07
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上)_宛雅

原标题:明清宣城文峰梅氏家族诗歌浅探(上) 作者:鄢静 制作:童达清 第601期 明清文峰梅氏乃诗礼簪缨之大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成员们或因个人学识修养不同或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1-05
宣城小伙秀肌肉,倒三角无敌了

原标题:宣城小伙秀肌肉,倒三角无敌了 这是发现好身材的第 752 篇原创文章 投稿盆友长按上方二维码 本期主人公 汪维杰 微博@汪维杰07 173 cm 75公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04
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二)_牌坊

原标题:宣城古城,那些消失的古建筑(二) 石 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8期 宣城古城,肇始于战国,设郡于西汉,先后为丹阳郡、宣城郡、宣州、宁国府的治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11-04
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_韩仲卿

原标题: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下) 陆再奇 第534期 03 韩愈母亲与宣城 (一)韩愈生母,遍查史料及韩愈诗文均无记载。韩愈讳言其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1-02
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上)_考试

原标题:韩愈及其家族与宣城之关系略考(上) 陆再奇 第533期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一位集文学、哲学、史学、教育于一身,且都取得了划时代成就的人,但是生前成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01
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_宣州

原标题:宣城:人文首盛开元寺 童达清 第598期 开元寺位于宣城市区内陵阳第三峰上,是已知宣城建造时间最早、名声最大的寺庙之一,历来是高僧大德参研佛法、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31
宣城桓氏家族考(下)_北伐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考(下)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4期 四、宣城桓氏第四代人物考 宣城桓氏第四代有桓彝之子桓温、桓云、桓豁、桓秘、桓冲等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0-30
宣城桓氏家族考(上)_司马懿

原标题:宣城桓氏家族考(上) 宣城桓氏家族考(上)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第473期 宣城桓氏,郡望谯郡龙亢(今怀远龙亢),自始迁祖、桓彝祖父桓楷曹魏正始十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29
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上)_梅尧臣

原标题: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上) 过而不化:韩愈在宣城的文化遭遇(上)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李菁 微信版第376期 摘要: 韩愈求仕前曾在宣城寓居数载,但据方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8
安徽宣城市委办:省内几个市也在争取皖江学院转设,竞争较大

在教育部明确要求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本科高校的背景下,“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转设办学”一事受到部分安徽网友的关注与期待,近期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向宣城市委书记询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7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上)_丹阳

原标题: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上)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上) 陆再奇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94期 宣城今为安徽省设区市(地方二级行政区政府驻地)。春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25
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下)_工作

原标题: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下) 宣城县反右派运动始末(下) 槿桴 第594期 反右扩大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就宣城来讲,当时很多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党的信任程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24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四)——宣城画派形成的人文因素_文化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四)——宣城画派形成的人文因素 宣城画派形成的人文因素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3期 大凡一个画派的形成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23
命运多舛的宣城书法家顾蒙_生活

原标题:命运多舛的宣城书法家顾蒙 命运多舛的宣城书法家顾蒙 童达清 顾蒙,唐朝末年宣城人。他从小就抱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志向,于是勤奋苦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0-23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三)——宣城画派形成的经济因素_宁国府

原标题:“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三)——宣城画派形成的经济因素 “宣城画派”的前世今生 王景福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62期 二、宣城画派形成的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1
风云激荡的顺治十六年_宣城

原标题:风云激荡的顺治十六年 风云激荡的顺治十六年 童达清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309期 顺治二年(1645)六月,清兵南下兵围宣城,在原任工部郎中、邑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0-19
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宣城以外看宣城_中国

原标题: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宣城以外看宣城 宣城以外看宣城 胡阿祥 制作:童达清 我之于宣城,实地的了解其实极少,2011年初,只有过不到两天的首次踏访。 我之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0-18
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_宣城

原标题: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 解答朱东润先生关于梅尧臣家世的“未易解者” 夏建圩 微信版第419期 夏敬观(1875—1953)先生对诗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0-18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上)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 陈 亮 微信版第210期 微信版第210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01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下)

原标题: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下) 胭脂盒碎“粉”留香 ——“片面之瓷”话宣城之五 陈 亮 微信版第211期 宋代脂粉盒标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10-01
工商银行宣城分行组织开展防恐防暴应急演练

原标题:工商银行宣城分行组织开展防恐防暴应急演练 在国庆来临之际,为切实抓好物业安全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有效提高防范突发暴力事件的应变能力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09-20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原标题: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从弘仁与梅清的渊源交往看“新安派”与“宣城派”的风格异同(上) 汪立军 第56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09-07
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原标题: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研习民国宣城资料心得三则 石巍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047期 宣城自古为上州大郡,文献名邦,流传下来的名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09-07
《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三)

原标题:《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三) 《永乐大典》中的《宣城志》辑考(三) 童达清 (七)城池类 《永乐大典》卷三五二六:水门,在城东南五十步,玄妙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09-07
安徽多地调整市委副书记,涉及黄山、宣城、马鞍山、阜阳

宣城、马鞍山、黄山在8月19日同日调整了市委副书记,加上昨日调整的阜阳,这一波安徽厅级领导干部调整中出现市委副书记变动的地级市已涉及4地。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消息:8月19日,黄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08-20
宣城33岁乡纪委书记救灾牺牲,被追授“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李夏 8月10日下午,受台风“利奇马”影响,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境内普降暴雨,身为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察专员的李夏在一线抢险过程中,突遇大塌方泥石流,不幸遇难,年仅33岁。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08-12
安徽宣城多地山洪5万余人受灾,1名乡镇干部救灾中失联

央视新闻8月11日消息,受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安徽宣城市大部地区迎来强降雨,截止10日21时,全市34个站点降雨量超过200mm,4个站点超过300mm,其中最大降雨宁国石门369mm。 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8-11
精彩推荐
精品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