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四)_曾文

时间:2019-10-23 08:00:21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四)

摘 要:曾业英在其发表于2017年第9期《史学月刊》上的《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一文中认为:长期以来,学术界形成的蔡锷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这一共识,纯粹来源于梁启超的《蔡松坡遗事》一文,并不符合历史事实。经查,曾业英此文的诸多论述并不符合史实,其所谓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的结论不能成立。

蔡锷(1882-1916),字松坡,号击椎生

四、《蔡松坡先生事略》并非经蔡锷“亲自审阅过”

为了证明蔡锷未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曾文还指称,“蔡锷生前曾四次委婉谈及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一事,以及他对此事的真实感受。”曾文所列举的四次中,前三次明显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在此无须讨论。但“第四次”显然是其中最重要、最能说明问题的要点,所以,曾文作者将其放在最后,以显示其份量之重。对于这“第四次”,曾文是这样表述的:“第四次比较特殊,不出之于蔡锷自署之文,而出之于1913年2月由云南军都督府专设的云南光复史编纂局聘任的专职人员赵式铭、郭燮熙、刘润畴三人编撰的《蔡松坡先生事略》(经查,此文原标题不是曾文所谓《蔡松坡先生事略》,而是《蔡松先生事略》。“坡”“波”谐音,故时人常将“坡”写成“波”。蔡锷自己也常这样写,可见之于其致妻潘蕙英信中的署名。以下简称《事略》)。由于此文是蔡锷提供素材,并亲自审阅过的,因此文中所述也可认为是蔡锷本人的意思。他在此文中全面回忆了自己在这次起义中的心路历程,说梁启超、唐才常‘借勤王为名,结合同志,谋举革命’之时,他‘就梁于日’。但梁启超‘以其年幼’,认为‘宜储学为异日用’,他‘遂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研究政治哲学并补习普通科学’,后来‘汉口事发,师友多遇害’,‘旋联军入京,海内鼎沸’,他‘外瞩祖国之危,亡内伤僚友之惨祸,忧虑成疾,形容枯槁,医药鲜效。然以体质素强,治事为学,尚如恒也’。这年‘冬间’,他得知‘日本某巨公将游历长江’,曾请允充‘译员,藉为复仇之举’,因其‘不纳而止’。”很明显,曾文不惜大量引用《事略》中有关内容,就是要说明蔡锷本人“亲自审阅过”的此文中并未明确提到自己回国参加起义之事,以达到其否定蔡锷曾回国参加起义之目的。

经笔者查考,曾先生所谓蔡锷亲自审阅过《事略》之说,其实早在其发表于1987年第6期《近代史研究》上的《蔡锷的同盟会会籍问题》一文就已经定案。曾文作者当时是这样说的:“这次编纂云南光复史时,除正式编成《光复起源篇》等9篇10册外,赵式铭、郭燮熙、刘润畴三人还编成《蔡松坡先生事略》一篇。综观《事略》全文,内容显然系传主提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稿原件现尚存云南省图书馆,封面上批有‘蔡阅,交刘编修’六字。此六字证明了一个事实,即蔡锷曾亲自审阅过《事略》全文。”从此,在有关蔡锷的研究中,曾文作者便以此经蔡锷“亲自审阅过”,“内容显然系传主提供”的《事略》作为其判断蔡锷经历真伪的重要依据。所以,到了2017年,为了证明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曾文作者又拿《事略》来说事,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提供重要证据。

然而,曾文作者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因为其所谓“蔡阅,交刘编修”之说本身有四错:

第一,顺序不对。众所周知,领导批示不会先署名,再写批文内容,而是相反。如,《政府公报》刊登的袁世凯1913年12月27日批蔡锷所呈辞职文,就是批文在前,署名(盖印)在后。又如,毛泽东《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也是批文在前,署名在后。

第二,方式不对。领导批文、阅文,一般是批“此批”, “阅”或“已阅”,再署名或盖印,不会署“某阅”或“某批”,如前述袁世凯批蔡锷呈文,先批再盖印。又如,毛泽东《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批示后署“毛泽东”全名。众所周知,“某阅”只是机关里下级干部之间在一般性传阅文件上签字,表示自己已看过了的意思,再传给别人阅读,以利事后检查谁看了,谁没看。而最高首长阅文后的批示是重要文件传递的最后环节,不需要再传给别人阅读了,因此只会批“阅”或“已阅”,而不会署“某阅”。

第三,事实不对。从笔者所见蔡锷的批文及其习惯看,蔡锷阅文后,均批“阅”,再盖上“蔡锷之印”,从未有署“蔡阅”一说。例如,蔡锷审阅五月十一日政务会议议案后批道:“阅。五月十一号夜半。”然后盖上“蔡锷之印”。又如,蔡锷审阅六月初一日政务会议议案后批道:“六月三号阅。”然后盖上“蔡锷之印”。这些,在曾业英所编《蔡锷集》中屡见不鲜,曾文作者不妨去翻一翻,查对一下。(详见下图)

蔡锷的批文

第四,署名不对。经笔者查证原件,曾文所谓“封面上批有”的“六字”不是“阅,交刘编修。”而是“交刘编修。阅。”那么,“阅”靠谱吗?经笔者查考,完全靠谱。此“景”即为当时正与赵式铭、郭燮熙等人纂《云南光复纪要》的大理张景中。郭燮熙在《分纂云南光复纪要小引》中说:“往民国二年癸丑岁,燮熙奉蔡松波都督委状,与剑川赵星澥式铭、大理张景中肇兴分纂《云南光复纪要》,而滇中道尹周惺庵为总纂。”由此可见,《事略》是赵式铭、郭燮熙、刘润畴起草的,张景中未参与其事,所以赵式铭等人请同一写作班子的张景中看看,张景中看完后就署上“景阅”。据笔者查考,“景阅”的字样还与其他“某阅”一道常常出现在云南都督府编纂的其他文稿上。还需要指出的是,张景中在云南光复史编纂局参与编纂《云南光复纪要》的同时,还常以“景中”为笔名,在当时的《南针》杂志上发表文章。(详见下四图)

《蔡松波先生事略》封面

《电稿封面》

《援蜀军》封面

来源:云南《南针》

综上可证,曾文作者所谓蔡锷“亲自审阅过”《事略》,纯属子虚乌有。因此,曾文作者欲以《事略》达到其否定蔡锷曾回国参加起义之目的完全是徒劳的,根本说明不了任何问题。(未完待续)

(原载:《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年第3期)

蔡锷游戏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三)_梁启超

原标题: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三) 摘 要:2017年,曾业英发表《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一文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10-22
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_梁启超

原标题: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勤王”起义吗?——与曾业英先生商榷(一) 摘 要:曾业英在其发表于2017年第9期《史学月刊》上的《蔡锷未回国参加唐才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0-20
与曾业英先生商榷:击椎生绝非唐璆,而是蔡锷(一)

原标题:与曾业英先生商榷:击椎生绝非唐璆,而是蔡锷(一) 核心提示: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业英先生于《历史研究》第3期发表《击椎生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9-09-05
精彩推荐
精品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