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一周烩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2019-07-01 12:05:01 作者:佚名

原标题: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

游戏业的2019是带着火药味儿开始的。

从1月初《刀塔自走棋》爆红,到6月13号V社加班强推《刀塔霸业》压力测试,短短6个月,自走棋这个新玩法就掀起了一场跨国、跨平台、跨品类的抢滩大战。

据有饭研究统计,过去6个月,光国内就新增了65个自走棋商标,同时有近50款相关游戏开启测。

看过这个架势,刚从某“自走棋化”手游项目组离职不久的策划老Z自嘲说:

“我觉得17、18年吃鸡潮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学会怎么抢到热乎的*,用更多花样吃下去。”

确实,经过吃鸡争夺战的教育,游戏商对新玩法的饥渴程度和入局速度、强度都有长进,而吃相在所谓先机面前,依旧不值一提。

很多时候,我们只会用“拿来”满足对新的渴望,却忘了新旧本身的定义。

任何新事物,在被发现、获取的瞬间之后,只要不再去加以改变,就已经是旧的了。

更快更猛

《刀塔自走棋》项目在2017年启动,由巨鸟多多工作室创始人阿虾主导,初期设计概念大概是《ARITIFACT》+麻将,不累人,有趣,还有《DOTA2》加持。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截至6月27日,《刀塔自走棋》订阅已过920万

因为几乎没有引擎、服务器压力,这种自走棋类游戏的开发下限远低于百人同图、高拟真的吃鸡类游戏,所以在这一波争夺里,入局者更快,势头更猛,也更有条理。

比如,《绝地求生》2017年3月上线,热度走高,到7月,才有腾讯、网易、百度去竞标代理。各家大厂的同类自研产品多在8月立项,小产品到来年4、5月集中登场。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吃鸡争夺时间线,大厂争夺、个人山寨先行,二梯队后入

到了自走棋,节奏就快得多。

2018年12月,《刀塔自走棋》还在创意工坊里时,就开始有热度飙升的态势,同期,业内立马就传出龙渊拿到了手游版的代理权的消息,后来这一传言也在2019年2月被证实。

之后,《刀塔自走棋》于2019年1月3日在Dota2中上线,13日在线人数过10万。

据中国商标网注册信息显示,1月14日当天,龙渊、电魂就注册了“自走棋”商标,15日,北京米达科技提交注册申请。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各式各样的自走棋,1月一波,4月一波

之后的一个多月里,腾讯先后注册自走棋、天天自走棋、全民自走棋、欢乐自走棋、腾讯自走棋5个商标,畅游也搞了俩。

截至6月27日,中国内地游戏厂商已在分类“41”(教育娱乐)类目下,注册了65个“自走棋”相关商标

另外,各游戏公司的立项、研发工作也比吃鸡潮里来得更早

据电魂员工透露,2018年12月公司内部就出现了关于相关玩法产品的立项讨论,2019年1月中旬,成熟产品如《梦塔防》《梦三国》的自走棋玩法植入研发工作就已正式启动。

另外如网易、畅游内部也有相似动作,收集情报、分析市场环境、复制、等待市场验证、抢注、动手做产品,一气呵成。

这种快速和熟练,不知道该让人高兴还是难过。

大厂的理直气壮1+1

也因为产品特性不同,加上有了吃鸡那波的经验打底,头部大厂在这波争夺里没走之前代理不成再扎堆出新品的路子,而是直接把玩法添加到成熟产品内,同时立项自研。

在这其中,和巨鸟多多关系近,有A牌开发经验,又能拿《DOTA2》说事的V社最早动手。

2019年2月,V社和多多争取《刀塔自走棋》代理权失败,但拿到一个“各自独立开发,相互给予最大支持”的结果。

之后的3个月里,G胖拿出了可能是V社近3年最高的开发效率,在5月22号发布独立制作消息,同期项目组加班赶工,在6月14号就掏出了完整的《刀塔霸业》(糟糕的中文名)。

而同属《DOTA2》衍生策略卡牌的《ARITIFACT》则拖了两年多。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刀塔霸业》,2小时超过A牌巅峰,2天同时在线人数过20万

相比之下,国内的大厂则没那么讲究,大多直接掏出了经典的“1+1=1”公式,即我游戏+你玩法=我游戏的新版本,直接在成熟产品里套用玩法做实验,再看结果算计新品研发的资源规模。

(事实上自走棋这个类型并不太需要大厂帮助,国内版号效率也是个问题。)

其中,第一波玩借鉴玩法1+1的是网易,从RPG类入手。

3月20日,包括《逆水寒》《梦幻西游》等主力游戏内都以限时活动或新版本玩法的形式加入自走棋模式,改名做“豪侠战棋”“时空秘境”云云,主打各式人物的故事羁绊玩法。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豪侠战棋

据相关项目组员工的说法,网易最先做“结合”,是因为旗下RPG游戏多,运营经验丰富,适合在多角色、多技能、多故事的资源上测试自走棋的市场价值。

第二波是英雄互娱和电魂,从SLG和塔防等策略类切。

4月初,英雄互娱《赤潮》和电魂《梦塔防》先后上线自走棋玩法,前者强调策略性,后者更休闲。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版本更新后,成熟产品名字加了“自走棋”后缀

在《刀塔霸业》开测以前,这两款“1+1”手游和同样在4月开测的多多正版《多多自走棋》是多数国内玩家的选择,现在,正在被抛弃的边缘。

第三波,是腾讯,回到更《刀塔自走棋》的根源,拿不同体量的MOBA游戏切入。

6月初,《英魂之刃》《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先后公布自走棋玩法,其中《英雄联盟》“云顶之弈”已经在外服开启测试,玩家反响一般。(同期,网易《决战!平安京》也发布了相关玩法)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云顶之弈

其实从市场表现来看,这类添加式产品已经获得了成功。

因为自带基础用户和角色、技能认知基础,运营手段也更成熟,多数1+1产品在上线初期就形成了相当高的热度和评价。

其中《赤潮》自走棋TapTap评分一度高达8分以上,同期《多多自走棋》在6.5左右,受益于自走棋玩法的带动,《赤潮》在5、6月间,AppStore评分涨了0.5,《逆水寒》玩家平均在线时长也有明显提高。

它们吸收的主要有轻度自走棋尝鲜玩家和等待《刀塔霸业》和更成熟版《多多自走旗》的重度玩家两类,尽管有一部分玩家会在社区大谈抄袭,但该玩的人还是玩得不亦乐乎。

相比有成熟产品和方法论打底的大厂,小厂和个人开发者们的吃相和结局都更差。

小作坊手游混战

和吃鸡争夺战一样,玩法火爆的前几个月,是小作坊和个人开发者靠山寨产品收割小白用户的最佳时期。

从2019年1月至今,AppStore自走棋相关手游已有超过20款,安卓测试版则更多,有40款以上。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部分自走棋游戏

刨去多多、刀塔霸业,和赤潮、梦塔防一类“正经”的,能玩到真是自走棋玩法的产品,更多的是靠名字和游戏场面强行自走棋的换皮产品。

这类产品走的是套用模型、添加元素的套路,比如自走棋+三国、自走棋+二次元、自走棋+欧洲神话等等,反正都是些不要版权的伪IP。

据个人开发者ManteLiu和正给小作坊美术外包打工的独立开发者黑岩透露,自走棋类手游的开发成本低,在删减且不考虑美术、音乐、玩法配合和谐的标准下,个人或3、4个人的小团队可以花大几万买到一个“核心模型”,在此之上做二次开发,如果拼一点,两个月内就能拿出一版测试,如果前几波能成功收割一批用户,光卖广告钱就能小赚一笔。

当然,这种产品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其中,如300系列和三国自走棋确有相似玩法,但制作粗糙,正以低分备胎的角色苟活。

另外如临时改名上架,或者俩月乱做的《众神领域》《众神争霸》和《三国猛将自走棋》等已经因为口碑太差、举报过多先后下架。

自走棋争夺战:大厂吃相难看,中小开发者有苦难言_刀塔

粗制滥造的小产品

手游之外,北京、云南等地已经出现微信、抖音小游戏平台的自走棋产品开发者,有手游版模型做基础,进一步弱化美术和音乐,在不受版号控制的前提下,既那平台补助,又能直接变现,可算是一门“又快又好”的小生意。

现在入局还来得及吗?

现在做自走棋还来得及吗?两家上市公司的自走棋自研项目和多位个人开发者的意见是:“PC不要入、手游有点晚”。

展开说,主要有5点:

1. 盘子小。

于市场层面,某上市公司给自走棋游戏项目做的用户规模是“大几十万核心玩家,小几百万大众用户”,这不是一个人人都做,人人都能吃饱的盘子。

2.PC份额基本饱和。

因为端游用户更富粘性,全新端游开发周期较长,所以PC市场很难再有《刀塔自走棋》《刀塔霸业》之外的份额可分。

3.手游市场不成熟,新游还有机会。

鉴于抄玩法在国内并不是“必然违法”,且“旗舰产品”如《多多自走棋》目前并不成熟,《刀塔霸业》也只在安卓端欢实,并且面临网络、审核、山寨等一些列问题,后入场的自走棋手游确实还有机会。

4.“好奇宝宝”被分完了,现在入局要面对比较,你得有更新的东西。

5.可惜,自走棋这个玩法,很难创新。

这是一种回合制、方格战棋之内的细分玩法。

因为够细,游戏内容不多,玩法也相对简单,它的学习成本低、操作强度低,这能给用户规模提供保障。

因为汲取元素多,且相配和谐,规则完整,它的策略性高,核心玩法之外的其他元素,如角色、技能、场景等扩展空间大,这是做长线运营的基础。

但相对应的,够细、够完整也决定了这个品类很难有核心玩法上的创新空间,也容易受核心用户群口碑传播的影响。

从国内厂商的“学习思路”看,对自走棋的创新,目前只有结合添加提炼扩展两种常规操作,都不尽健康。

前者是自走棋+的模式,+MOBA就结合角色特性,添加地图和羁绊,弱化故事背景;+RPG就结合故事背景,也添加地图和羁绊,但要弱化策略性。

但事实上,除去RTS、MOBA,对于完全的新品来说,能和自走棋完美结合的品类并不多,强行结合会同时削弱玩法和品类本身的乐趣

后者也是老法子,和从《Warcraft》里挑《DOTA》,从《H1Z1》里挑《PUBG》一样,找出一个有趣的点,强化它。

这一点上,且不说细化如自走棋一类的玩法还有没有值得单独开发的点,即便有,也很难有厂商能够把它加强成一个独立的玩法,达到如此的普适度。

6月25号深夜的时候,有12年回合制游戏开发经验的老A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自走棋创业秘籍》,正文只有三个字:

“不,要,做。”

在那些真正热爱游戏,热爱游戏行业的人看来,如果拿来和再创新不能继续推动玩法和产业发展,那还不如置身事外来得安心。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