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次元边境
成都演出市场强势复苏“不限座”后首个大型演出舞剧《花木兰》两场爆满_木兰当
2021-03-28 17:17:19 作者:网络转载
花木兰

花木兰

角色扮演 | 3.3MB

原标题:成都演出市场强势复苏 “不限座”后首个大型演出舞剧《花木兰》两场爆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辞》不足400字的叙事诗篇,塑造了童年记忆里首个“巾帼英雄”的形象。昨晚,花木兰——这个为和平而战、为爱而战的中国“女战神”站上四川大剧院舞台,为成都观众呈现了一个更为浪漫、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花木兰”。记者了解到,这也是剧院“不限座”后成都迎来的首个大型演出,昨晚四川大剧院座无虚席,今晚的演出票也全部售罄,成都演出市场迎来强势复苏。

“不限座”防疫也不放松

3月16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推进全省文化场所有序恢复开放的通知》,规定全省剧院等演出场所、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不再做统一限制。记者在四川大剧院观众入口看到,剧院依然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严格落实健康码管理、实名入场、体温检测、提醒佩戴口罩、消毒通风等防疫措施,“四川天府健康通”、场所码“亮码”“扫码”“验码”等查验措施一丝不苟。

记者了解到,这台舞剧是由宁波市演艺集团与中央歌剧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政府共同制作出品,宁波歌舞剧院历时4年打造而成。“80后青年导演双子星”韩真和周莉亚共同编导,她们以木兰的女性视角展开,围绕“孝”“忠”“勇”“爱”进行诠释。该剧目演出以来,荣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中国舞蹈界“荷花奖”。“花木兰既是一个人物,也代表一种精神。将这种精神以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我们的责任与义务。”宁波市歌舞剧院院长严肖平表示,未来舞剧还将走出国门,让更多观众能够走进剧院,通过《花木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去年,城市音乐厅疫后首场对外售票的线下演出,正是这部《花木兰》,当时30%的上座率让不少观众遗憾错过,这一次重返成都,恰逢“不限座”实施,明星主演“花木兰”郝若琦在开演前接受记者采访也兴奋表示:“成都观众非常热情,我知道有很多观众是两刷、三刷,还在我的微博留言,给我推荐成都的美食,每一次来成都,看大熊猫、吃火锅,暖心又安逸。”

看对镜梳妆、立马横刀的木兰

舞剧意象化地讲述和呈现了北魏时期花木兰为保家卫国从少女到巾帼英雄的成长历程,浓缩了木兰从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完成使命、追求爱情到回归和平与自由的全过程。

近两个小时的表演中,情节生动,故事性强——沙场练兵,抵御暗杀,武术融于舞蹈,通过阵列式的队形变化将木兰的坚毅和果敢体现得酣畅淋漓;战火连天,士兵们在刀光剑影里前赴后继,弥漫的硝烟扑面而来,一幅金戈铁马、浴血搏杀的战争场景映入眼帘。

对于舞者来说,花木兰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角色,因为她身上同时兼具“当户织”的少女感和“赴戎机”的男子力。对镜梳妆,立马横刀。舞剧加入了军队“卫将军”和战争孤儿“柔儿”两个角色,使得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在全剧颇受欢迎的铜镜舞中,观众看到了坚硬铠甲之下那颗柔软的心。作为女子闺中的象征,铜镜照出的是一个女子一生的美好形象。木兰年少时圆圆的铜镜,见证了她无忧无虑的童年;替父从军时的铜镜,映作一轮明月,是梦中家乡的圆窗;荣归故里之后,花木兰再度“对镜贴花黄”……独特的舞台设计不仅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还将花木兰的家国情怀传递给每一位观众。

一大波演出在路上

疫情前,成都演出市场的繁荣程度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排在全国第四。随着疫情防控的逐步好转,加上“不限座”的新通知,对演出商而言是极大的激励,成都的演出市场正在逐步复苏。

纵观最近的成都演出市场,记者发现,从3月底开始,有一大波乐队巡演、音乐节、话剧、舞剧、儿童剧将与成都市民见面。既有舞蹈剧场《大饭店》 、百老汇音乐剧《摇滚年代》中文版、舞台剧《枕头人》、昆曲《牡丹亭》;也有小朋友爱看的韩国创意绘画亲子剧《嘟嘟泡泡·海龟别跑》中文版、法国艺术启蒙魔术剧《美术馆奇妙夜·星空》中文版……无论是阵容,还是种类,都丰富多元。相信随着疫情防控的进一步好转,明星版音乐剧话剧、大型个唱等高成本的演出都将逐步回归,让热爱现场的人们,尽情感受现场的魅力。

记者 陈蕙茹 实习记者 孔维睿

文章来源:成都日报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子站导航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