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扒一扒
惩治“不文明”,立法管用吗?
2019-11-09 06:00:57 作者:佚名

原标题:惩治“不文明”,立法管用吗?

四川自贡将遛狗不拴绳、车窗抛物等不文明行为列入法规处置范围,在引来叫好的同时,也引发执法能否规范、是否“一纸文”“一阵风”的疑虑——

【焦点】惩治“不文明”,立法管用吗?

“刚又有人在小区遛大型犬不牵绳,吓得我和孩子只能绕道回家,真是无语!”11月6日晚,家住成都市温江区清泉社区的李女士在业主群里说起了自己的遭遇。小区住户总量庞大,类似问题时有发生,李女士的抱怨引来其他业主一阵唏嘘。

民众对生活中常见的不文明行为真的无可奈何吗?事实上,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尝试以立法形式对此进行规范。10月,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全票通过《自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文明出行、文明停车、文明养犬等行为都将受到法规约束,如若违反,公民将承担法律责任。自贡成为四川文明入法的首个城市。

自贡并非全国文明入法首例,但消息一出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不禁提出疑问:“文明”入法后,“不文明”真的管得住吗?

市民选出最讨厌的不文明行为

自贡用立法形式规制不文明行为,并非草率之举。

记者了解到,中央有要求、地方有先例,这是自贡起草制定《条例》的立法背景所在,而其中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对此有所期盼。

自贡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付朝奎介绍,多年来该市城市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环境卫生、公共秩序、文明礼仪等方面,不文明行为依然突出,依靠传统的道德约束和说教已无法解决现实问题,迫切需要一部综合性、系统化的地方性法规,对倡导文明行为和禁止不文明行为作出更明确、更具操作性的规定,以法的权威性和惩戒性来促进城乡生活环境改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什么样的行为算不文明行为?完全界定清楚很困难。《条例》在制定过程中,历时两年,最终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不符合时代要求”“自贡独有”角度出发,梳理出需要重点治理的3大类(文明出行、文明停车、文明养犬)8种具体的不文明行为。

记者发现,除自贡外,多地的文明入法行动都极大地回应了民众关切。

济南在制定条例前便曾向社会征集十大不文明行为,这期间有30万济南市民参与评选。最终,“遛狗不拴绳”排在市民最讨厌的不文明行为之首;浙江嘉兴为了解哪些不文明行为最受公众关注,在草案起草前共发放调查表2900多份,征集到条目两万多条。其中,“不文明过马路”属于最为普遍的不文明行为之一。

以法护驾文明是必要尝试

行人不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过人行横道的,处30元罚款;经劝导仍不改正的,处50元罚款;携带犬只出户,未使用牵引绳的,乘坐电梯、出入人员密集场所犬只未戴嘴套或者未将犬只装入犬笼犬袋、怀抱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记者发现,尽管自贡《条例》主张以鼓励倡导为主、限制禁止为辅,但在法律责任条款中,仍做出了较为详细的处罚说明。

“不抵触、有特色、真管用。”付朝奎称,这是自贡市在起草《条例》时确立的九字立法方针。是否“真管用”,还有待于实践检验。记者梳理发现,已有的经验表明,立法处罚的确能为不文明行为带来一些约束。

以浙江《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为例。该条例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或者嬉闹的,处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自条例2019年1月施行以来,交警部门对斑马线上的“低头族”已处罚6119起,其中警告5496起、罚款623起。此前,温州也通过立法处罚马路“低头族”。温州交警部门认为,随着对“低头族”进行常态化整治,加大教育处罚力度,市区行人过斑马线低头现象明显减少,文明出行习惯逐步养成。

“在法制不断完备的今天,为文明立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规范文明行为,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尝试。”四川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叶东灵认为,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人们往往将之归结于不道德,然而,仅止于道德评价并不能很好地引导公众加强自律。对文明行为的促进需要法治的支撑和保障,引导公众提升素质。

“法律是道德的成文法,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制定条例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外化的文明行为进行立法规范,促进内在的道德养成,提升个人的文明行为自觉,最终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付朝奎看来,文明行为入法是落实依法治国,实现德治与法治有机统一的重要体现。

防范“一阵风”后“一纸文”

在肯定自贡文明入法意义的同时,也有社会人士在担心惩罚条例的落地问题。

“当不文明行为做到有法可依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相关法规的可操作性。”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惠认为,针对不文明行为所制定的《条例》,如果违法成本过低,被处罚者会觉得无关痛痒,若执法成本过高,则会存在法规与执行脱离的危险。

“以处罚低头过马路行为为例,公安、城市管理等行政执法部门如何建立有关违法的不文明行为证据、信息共享和执法合作机制,这是十分需要关注的点。”王恩惠担心,一旦执法机制不完善,势必造成选择性执法,而执法不公一定会伤害到法律在民众心里的权威性。

“‘文明’入法无法对‘不文明’行为药到病除,但一定能起到改善作用,但再深入人心的立法都要落到执行上。”四川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纪小玲认为,当前深圳、杭州、宁波等全国多个城市都在开展文明入法工作,文明之行始于足下,最终还要看“疗效”,必须要警惕防范行动“一阵风”、推进“一纸文”的可能。

“于每个人而言,多行文明之举,才是实现社会大文明的根本。因此,良法之下的善治,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纪小玲提出,在文明入法的同时,也要把大众知法、懂法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到位。

责任编辑:王禹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