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游戏图片 > 老司机

社会性死亡、睿智….. 这些词怎么就被污名化了

时间:2020-12-19 22:30:10  来源:234游戏网  作者:网络转载

那你好睿智哦! 你才睿智呢!

请问这两个人是在干什么,当我向身边的朋友、乃至长辈问出这个问题时,他们给出了截然不同的回答。

一位年近 70 的长辈表示这就是两个人在互相称赞啊,挺好的。而我刚上大学的表弟则表示,这两人在互相阴阳怪气,互相贬低。

双方给出不同答案的原因,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在这位长辈的生活中,睿智一直都是一个褒义词,而在我表弟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中,睿智一词已经走向了「贬义」。

从中性词走向负面的案例,这些年还真的不少,尤其是在互联网极速传播的环境下,像文艺青年、社会性死亡、公知等词意都在逐渐走向负面。

词语污名化背后的沟通困境

社会性死亡一词原本的含义是人离世后被遗忘,而后又被引申为在公众面前丢脸,尴尬到生不如死,和「公开处刑」一词语义相近。

在豆瓣、微博等各大社交媒体上,「社会性死亡」都算的上是一个高频词汇,豆瓣的社会性死亡小组入组人数已经达到了 23.6 万人,这还是严格限制人员进组的结果。

无论是豆瓣还是微博,不难发现大家在使用这些词语时,大多都是在分享自己或朋友的糗事,比起尴尬的情绪更多的是调侃与分享,其词语表意更接近一个中性词。

而最近社会性死亡一词高频出现时含义就和上面所说的截然相反了,在清华学姐乃至更久远的梁颖罗冠军事件中,社会性死亡都作为一个偏负面的词汇出现,词语含义变成了因为做了不好的事情,为家人、朋友、乃至社会所不容,导致无法在社会环境中生存。

从中性词走向负面乃至从褒义词走向贬义词,这样的案例并不少,十年前睿智是一个夸赞词,而今天大多会被认为是说反语,变相贬低人,最近被讨论颇多的打工人、同志也是一样。

公知一词更是被带上了引导舆论、态度不真诚、春秋笔法式评论的含义,和以往大为不同。

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在这期间其实是放大了词语的污名化。

今时不同往日,以往词语的含义变更大多会受到时间、地域空间的限制,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都要大打折扣,情绪过后能真正留存下来的词语并不多。

而如今在互联网的加持下,尤其是在转发、评论、点赞乃至智能算法等功能的加持下,今天发生的丑闻就是明天的热搜,影响人的速度和范围都被大大加强了。

刚刚所说到社会性死亡、睿智等词语含义的转变,背后大多有社交媒体作为传播渠道,放大讨论程度的影响,而且不少人正是通过互联网,首次了解到这次词语的负面含义。

问题也在这时出现了,无论是微博热搜还是知乎热榜等社交媒体,其在固定时间内影响的人还是有限的,退一步说同一时间上网了解到社会性死亡词意变更的人是有限的,虽然相比报纸时代要多了很多,但对比整体国人来说还是有限的。

这就造成了一个沟通困境,各位不妨想一下,当你和朋友聊天时提到了「社会性死亡」,本来是想分享一件生活中的糗事娱乐一下,而朋友却因为看到了热搜上的内容,误以为你做了什么不容于社会的事,赶忙结束话题离开。

这种事恐怕没多少人想遇到吧。

词语的污名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悄然造出了一道鸿沟,对于词语的不同认知,让交流沟通更为困难。

有人改词,有人冷思考

有人造词、改词,就一定有人科普或思考词语背后的含义,事物的多面性在词语污名化这件事上展漏无疑。

在豆瓣有着一个名为「村通网——网络黑话指南」的小组,从组规上看小组成立的意义颇具人文关怀,为不了解各种梗乃至小众社区黑话的人提供一个社区,互相交流科普。

▲村通网本身也是一个梗,意在调侃对互联网中的人和物认知较少的现象

这个创建于 2019 年 11 月的小组,到现在已经有了 13.5 万用户,看来不懂互联网流行梗的人不在少数啊。

在村通网小组中可以不用担心落伍,就比如对最近频繁出现的社会性死亡的多义性感到复杂时,大可在小组中发文询问,当然前提是成为了小组的一员。

在豆瓣小组的词语科普贴中同样也可以看到不少被污名化的案例,它们也在伤害着一部分人,NT 一词经过演化,已经变成了脑瘫的缩写代称,但这无疑是对脑瘫患者的伤害。

还有豆瓣用户提到 NT 原本在高达爱好者圈子中表意为新人类(new type),甚至有用户因用 NT 表达新人类含义时被举报,这又是典型的污名化词语后,产生的沟通困境。

某种程度上也是大众圈子对小众文化的压迫,当 NT 在大众含义上作为一个贬义词出现,在其他小众文化语境中这个词的处境就很尴尬了,只能为大众语境而让位。

当然,豆瓣小组仍然是有门槛的,不少小组都建立了入组审核,也是为了控制讨论环境。

除了小组,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了解新兴词汇的含义,避免沟通困难,像小鸡辞典就是近年来互联网造词风潮后兴起的产品,其内包含了大量可以查询的梗含义解读、词汇含义解读。

▲因为梗多,也有人把小鸡词典当成新的互联网冲浪场,一逛就是一小时过去了

无论是近期被高频度讨论的早安打工人、爷青回还是更为久远的人类三大本质梗,都能查询到相应的内容。

像村通网、小鸡辞典这样的科普之外,更为难得的是「热概念冷思考」这样的豆瓣小组,在热门词语、梗、新概念下保持冷静,进行多方面、更深一步的思考。

像前段时间热门的词打工人,就在组内成为了讨论热点,有用户提出早安打工人除了普通人对竞争环境恶化的自嘲、苦中作乐,是否也以娱乐化的方式消解了工作本身的价值、消解了通过工作实现的自我价值感。

也有用户表示打工人更多是情绪输出引起共鸣,以及所谓的消解工作价值的原因,恰恰就是现在竞争环境恶劣,太多个体的价值被打压、消耗。

看理想在讨论内卷误用时就提到了,内卷一词的大量误用,让它成为了「惨状描述」,而不是寻找问题成因,思考答案的可能性。

这正是热词、梗大量传播中所缺少的,被污名化的词语仅仅只是情绪的出口,它所包含的意义、对问题的思考反而成为不重要的内容。

词语含义变更是自然规律,但污名化仍然值得警惕

造词或者词意改变其实是语言的自然发展规律,OK 一词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它源于美国《波士顿晨邮报》编辑的尝试,把「all correct」写成了「oll korrect」,再取其两字缩写为「OK」。

如今 OK 作为一个英文缩写词不仅仅在英文国家获得了大量应用,就连以汉语为主的我们,对于 OK 一词也极为熟悉,这证明了语言和文字都会随着社会的迁徙、人群流动、以及文化的更迭而改变。

▲ 图片来自:Emojipedia

而 u1s1、人艰不拆、社会性死亡等缩写式词语的流行,其实刚好符合我们所处的环境——信息过载、追求高效率,它们大多通过更少的文字以更为准确、形象的方式传达了所处环境与个人情绪等等。

而互联网加快信息传输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信息量,作为接收者筛选信息就成了环境对每个人的要求,效率更高、表意更精准的词汇自然更受欢迎。

其中也有圈子式的亚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粉丝饭圈、电竞圈作为近年来最为火热的亚文化圈子,基本上都已经形成了专属的黑话词汇乃至语言体系,圈子外人基本上不太懂相关词语含义。

黑话词语就成了圈子最低的门槛,它们大多根据圈子内的特别内容、共同兴趣转化而来,像是闪现、插眼、对线等出圈词语,其实都来自电竞游戏《英雄联盟》的游戏机制或技能名。

▲《英雄联盟》中的插眼一词,被引申对某个事物做个标记

这种造词改意的词语就像是圈子的投名状,语言作为最容易被人感知的内容,直接、清晰的证明同一圈子内的身份,相同圈子内所输出的词语大家都能听得懂,自然也就能聊到一块去。

当然,便捷的互联网社区也加速了圈子文化的形成,以往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并不容易,但现在微博、知乎这样的社交媒体大多都提供了话题、专题内容等功能,相同爱好的人得以在相同内容下相聚,进而社交。

无论是圈子化还是词语根据环境的发展,负面词汇总是会出现,原因同样也是它们能以更精简、更直观的方式输出情绪、表达,奋斗逼、社会性死亡等大多都是这样出现的。

但仍然需要警惕的是词语的污名化,新造词或改词最多也只是让人不明其意,而污名化则更容易引发误会乃至争吵,本来是想用睿智夸人聪明,结果别人以为你在讽刺他。

更让人无奈的是,词语什么时候被污名化、影响范围极难统计,你知道的朋友不一定知道,双方对于词语认知的差异大小往往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有关。

语言发展自有其规律,针对污名化、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我们仍然建议少用、不用。

题图来自电影《狩猎》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萝莉控一词被污名化,总有憨憨分不清二次元和现实_什么

原标题:萝莉控一词被污名化,总有憨憨分不清二次元和现实 最近有个新闻让我很气愤,有一位憨憨自称自己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然后在网络上公然宣传自己是萝详情>>

阅读: 50
日期: 2020-07-09
烟台猥亵男子非滴滴司机 滴滴高管呼吁不要污名化

   6月29日晚间消息,今日有媒体报道称,6月13日凌晨3点多山东烟台一位女士在家门口遭到一位陌生男子袭胸猥亵。事后经过警方调查,锁定嫌疑人为衣某海,此前因盗窃、抢夺、猥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6-29
直播带货:“翻车”成为常态,存在污名化隐忧_品牌

原标题:直播带货:“翻车”成为常态,存在污名化隐忧 直播带货的“火”,显然超出了许多人的预想。 从李佳琦、薇娅等“草根网红”的主场,到罗永浩、陈赫详情>>

阅读: 10
日期: 2020-06-08
吴启华就节目中涉女演员不当言论道歉,无意污名化任何人_内地

原标题:吴启华就节目中涉女演员不当言论道歉,无意污名化任何人 新京报讯 6月2日,演员吴启华在社交媒体上就此前在某节目中针对内地女星的言论致歉。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6-02
电商成为“黑公关”重灾区:“假货洼地”“二手东”等污名化传播愈演愈烈

原标题:电商成为“黑公关”重灾区:“假货洼地”“二手东”等污名化传播愈演愈烈 5月24日,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课题组发布《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5-26
和一些政客动辄污名化甩锅不同西方科学界高度认同中国抗疫举措

原标题:和一些政客动辄污名化甩锅不同 西方科学界高度认同中国抗疫举措 《科学》披露武汉封城紧急响应效果:中国新冠感染减少了96%。 近日,《科学》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4-07
百名中国学者致信美国社会:政治化、污名化声音无助于遏制疫情蔓延

原标题:百名中国学者致信美国社会:政治化、污名化声音无助于遏制疫情蔓延 4月2日,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刊发了100名中国学者联名《致美国社会各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4-03
阿根廷专家:西方对中国抗疫的污名化源于不了解或别有用心

原标题:阿根廷专家:西方对中国抗疫的污名化源于不了解或别有用心 阿根廷国际关系理事会中国事务工作组主任马豪恩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万戴):随着新冠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4-01
搞污名化和政治甩锅,美国的一贯伎俩

原标题:搞污名化和政治甩锅,美国的一贯伎俩 1918年,美国红十字会的护士在奥克兰市政厅礼堂照顾流感病人,这里曾是临时医院。 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20-03-30
英媒述评:美政客“污名化中国”损人不利己

原标题:英媒述评:美政客“污名化中国”损人不利己 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路透社25日发表文章称,特朗普等美国政客在新冠病毒问题上“污名化中国”可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20-03-27
美方不断污名化中国外交部:“甩锅”伎俩无助于美国战胜疫情挑战

原标题:美方不断污名化中国 外交部:“甩锅”伎俩无助于美国战胜疫情挑战  中方已经多次就美方少数人使用“中国病毒”、“武汉病毒”的说法表达不详情>>

阅读: 11
日期: 2020-03-25
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违背公理不得人心

原标题:借新冠病毒污名化中国,违背公理不得人心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和扩散蔓延的态势,各国当务之急是携起手来共同抗击疫情。然而,美国一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3-24
【漫画】中国日报网评:污名化和种族主义才是更危险的“病毒”

原标题:【漫画】中国日报网评:污名化和种族主义才是更危险的“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美国一些政客处心积虑地把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不断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20-03-21
污名化和种族主义才是更危险的“病毒”

原标题:污名化和种族主义才是更危险的“病毒”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以来,美国一些政客处心积虑地把新冠病毒同中国相联系,不断对中国搞污名化。3月1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20-03-21
美国累计确诊病例破万 污名化中国受批评

原标题:美国累计确诊病例破万 污名化中国受批评 19日,美国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3000例。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天在白宫举行的记者会上试图再度给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20-03-21
不给病毒贴“污名化”标签是常识|新京报社论

原标题:不给病毒贴“污名化”标签是常识 | 新京报社论 不给病毒贴上地域、国家、种族标签,是主流社会的一种常识和应有价值观。 ▲“病毒”在医学详情>>

阅读: 9
日期: 2020-03-20
借疫情污名化中国"政治病毒"比病毒本身更危险

原标题:借疫情污名化中国 "政治病毒"比病毒本身更危险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题:污名化比病毒本身更危险 新华社记者郑明达 眼下,中国人民正全力抗击新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20-03-07
专访美国知名律所Polsinelli总负责人:区块链行业需要自律,不应被污名化

原标题:专访美国知名律所Polsinelli总负责人:区块链行业需要自律,不应被污名化 Stephen Rutenburg | 知名美国律师事务所Polsinelli 总负责人 12月8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12-13
Lo娘、Lo汉聊Lo圈:别再用情趣服饰和暴利污名它

原标题:Lo娘、Lo汉聊Lo圈:别再用情趣服饰和暴利污名它 Lo娘和Lo汉们,想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就是一个喜欢小裙子的普通女孩。”红豆这么介绍自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0-25
谁在污名化创业夫妻档

原标题:谁在污名化创业夫妻档 当当创始人李国庆最近上了数档节目,忙着推介新项目“早晚读书”,更忙着吐槽“亲老婆”俞渝,甚至上演了一幕“摔杯之怒”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0-16
第一款“被污名化”的游戏_Ramtek

原标题:第一款“被污名化”的游戏 对于分级制度 ESRB 的建立过程,你或多或少有所耳闻。他与 90 年代早期《真人快打》和《午夜陷阱》引起的社会争议脱详情>>

阅读: 13
日期: 2019-07-17
游戏陪玩:高薪职业与污名化 | 电竞世界

原标题:游戏陪玩:高薪职业与污名化 | 电竞世界 春节期间,暴雪打折,LOL和王者荣耀都推出了春节皮肤,许多平时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时间玩游戏的玩家,纷纷在这个时候回了坑详情>>

阅读: 49
日期: 2019-06-19
IG夺冠,电竞能洗刷被强加的污名吗?

无论你玩没玩过英雄联盟,iG战队大名你这几天一定没少听。周六晚,韩国仁川,一片欢呼声中,这支来自中国的战详情>>

阅读: 11
日期: 2018-11-05
今日头条斥腾讯不正当竞争:封禁并污名化旗下产品

  最近几天,腾讯和今日头条的互诉引发广泛关注。今天,今日头条方面再次发表声明《关于“腾讯公司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事实与说明》,对腾讯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谴责。  今日头条方面表示,今年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8-06-04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