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爆料站 > 八卦娱乐
抱着吉他唱评弹,一路“乘风破浪”的陆锦花这次要“破圈”_艺术
2020-08-21 12:02:44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抱着吉他唱评弹,一路“乘风破浪”的陆锦花这次要“破圈”

抱着吉他弹唱评弹,和西北花儿对唱评弹,在钢琴伴奏下演绎爵士评弹……评弹,这个来自江南的说唱艺术,到了女演员陆锦花这里,有了纷繁变化,无限可能,甚至焕然一新。

陆锦花

生于1980年代的陆锦花,长发披肩,婉约多姿,典型的江南女子,但说话却有一种率直。因为从小说噱弹唱,她的嘴皮子更是利索,讲起话来十分生动。17岁开始跑码头,22岁在“评弹金榜”大赛一举成名,之后被引进上海,和评弹名家高博文搭档,成为有名气又受观众喜爱的丽调传人,此后更是获得“上海市拔尖人才”等各种荣誉,看起来比很多同龄人都要顺风顺水的陆锦花,却形容自己一路其实都是小米加步枪式地“乘风破浪”。

如今,她对自己的艺术有很多不满足,也不想呆在舒适圈,过去很多年,她都在做评弹创新,而这一次,经历了疫情,她对自己和评弹有了更多的思考,希望“做自己”,做一个能留下东西的人,同时,也希望评弹能够“破圈”。

她开始学习吉他,开始去全国各地音乐采风,收集那些即将消逝的东西,加上过去那些年的积累,她把自己这些新的想法汇聚在一个专场里,在这个专场里,评弹不再只有琵琶、三弦、中阮,还有钢琴、吉他、笙、打击乐等,更加入了电子音乐的元素。以江南音乐、传统评弹作为根基,更多加入“Jazz”、“Rock and Roll”、“A Cappella“、“electronics”等等。

她想了挺久,把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暂时定名为“花式海派评弹”。“有人说我唱评弹‘花头经’蛮透额,我自己深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在艺术上也确实喜欢翻花样,所以,有了现在的‘花式海派评弹’的表达。”

8月25、8月26日,一场《锦行花间之穿越银河遇见你》的陆锦花评弹音乐剧场将在上海1862时尚艺术中心剧场演出。这是“花式海派评弹”的第一次亮相和试水,也是陆锦花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专场。“这无关于刻意创新,我只想找到适合我的艺术表达,来表达我想表达的。我不希望自己一辈子是一个丽调的模仿秀演员。”

一个评弹女演员的“乘风破浪”

陆锦花去年自己做了一个工作室,工作室的门口挂了一件醒目的“乐器”,半个琵琶和半个吉他拼接在一起。那把琵琶,是伴随了她学艺生涯的练习乐器,而这个“装置艺术”一般的乐器,也是她如今艺术思考和追求的某种形象隐喻。

从事传统艺术的人,很容易在当下有一种隐忧,有一种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来自于时代和传统之间的碰撞冲突,也来自于从业者们对传统艺术的感情。陆锦花同样如此。她坦言,过去很长时间,和别人从头解释起“评弹”是什么,非遗是什么的时候,她都会觉得落寞,甚至觉得挺不起腰板。尤其当别人把评弹读成‘平淡’(音),然后把它和园林或茶馆这些旅游景点里的表演联系在一起时,她更是深深感觉到,“我们这门艺术的生存状态,其实已经小众到不能再小众。”

陆锦花是个80后,也是个年轻的资深老演员,从小学习评弹,17岁进评弹团开始跑码头,她接触这门艺术已经有20多年,也经历了评弹在不同时代的变迁。

她至今仍然记得跑码头的艰辛。2003年从评弹学校毕业后,她就开始被派去各种村镇地方“跑码头”,这曾经是每个评弹演员都会经历的生活。那个年代,没有带轮子的行李箱,出门没有高铁汽车,她和搭档经常要倒很多交通工具,拖着沉重的箱子,经过乡村石板路,才来到某个村子的书场,一呆就是十几天,吃泡面度日是家常便饭。

陆锦花22岁在“评弹金榜”大赛一举成名,之后和评弹名家高博文搭档。

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来到陌生的乡下,面对破旧的书场、艰苦的环境是一回事,无聊和寂寞是另一回事,其间,还可能遭遇书场老板的欺负,敌档同行的竞争。最无聊的时候,她甚至每天和屋子里的老鼠对话,靠喂老鼠当宠物打发寂寞。她也至今记得,当年的同学搭档,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因为难得开荤买的三黄鸡被老鼠偷吃而痛哭流涕的心酸。

在评弹学校里一直是优等生的陆锦花,一度被眼前残酷的现实摧垮,学校里光鲜的舞台,毕业后却变成了充斥家长里短的嘈杂书场。面对着书场里全部都是白发苍苍的观众,她也一度气馁,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了。其间,她想过去当导游,在苏州园林里看到导游被大家簇拥,她觉得自己讲的可能会比他精彩,还能得到别人关注,特别好。

“本来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后来觉得自己就是一头蠢驴”,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让陆锦花经常怀疑自己,直到2008年“评弹金榜”大奖赛的到来,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那一年,陆锦花22岁,没有抱什么期望参赛,却一路过关斩将,引发了所有人对她的关注。她自学评弹艺术家徐丽仙的丽调,可以说唱的惟妙惟肖,加上酷似的嗓音,很多观众和业内同行甚至惊叹,简直是徐丽仙转世。

对于那年在上海逸夫舞台的决赛,观众的掌声和自己的心路她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我当时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就是成败在此一举,人生在此一搏,如果这一次不行,我可能就真的再也不唱评弹,不干这个了。”

机遇就在那一次大赛后接踵而至。回忆起那段日子,陆锦花说,就从那个春夏交替季节的几个月开始,彻底改变了我人生的命运。

陆锦花由此被上海的相关文化领导发现潜力,希望能够人才引进。而当时已经成名成家、如今的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也主动找到她,希望陆锦花成为他的搭档。

一夜之间,曾经是那个小组唱都轮不上、群演也挨不上,重要活动永远轮不到,始终在基层打转的小姑娘,突然开始迎来了崭新的人生。“ 那一段时间真的都是乘风破浪,每一次接受的挑战都是新的,直接进评弹界最好的一个剧场乡音书苑,和最好的演员成为新搭档,开始挑战新剧本……”

两年后,陆锦花正式调入上海评弹团,成为了上海文艺工作者的一员。在上海,陆锦花在师友们的帮助下得到了成长,也开启了她全新的艺术人生。

“我觉得评弹要变,不变不行了”

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大都市里,各种多元文化和海派文化的熏染,让陆锦花觉得如鱼得水,沉醉留连。她经常可以去看各种类型的演出,接触不同艺术领域的朋友。“我当时觉得老鼠泡在米缸里,各种各样的演出,展览,博物馆什么都喜欢去,什么科技展、玩具展、动漫展都去,只要有时间一定是泡在剧场。”

陆锦花由此开始了做跨界和评弹创新的“不安分”。

来到上海不久后的2011年,陆锦花就作为文广演艺之星在乡音书苑搞了自己的第一个专场,没想到一票难求,卖出了加座和站票。为此,第二年又在兰心大戏院搞了一场,依旧全部售罄。

2013年,陆锦花向团里提出来想自己租场子办专场,自己承担风险,“我就想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票房,能不能靠市场养活自己”。她连续四个月每个月做一次专场,每一场节目都不一样。由于完全面向市场,她在编排节目时也必须考虑观众的喜好,同时也做了一些比较当代的尝试。诸如用当时流行的微博私信形式拍摄成视频短片,在屏幕上多媒体串联。

四场演出被命名为“实验专场”, 集中了几年来陆锦花的各种跨界尝试。诸如钢琴评弹《石库门外婆情》;又如她翻唱了当年徐丽仙的一个开篇《朋友朋友休烦恼》,将之改成了与当下有关的工资、婚恋、房奴等问题,唱出80后们的不易。她还尝试做了第一个外国题材评弹,根据泰坦尼克号改编的《杰克And露丝》,“因为我就想行为艺术一下,平常我们评弹都穿旗袍,我就想搞一个外国题材,穿一穿礼服,讲几句英文。“

之后几年,她又在上海音乐厅尝试做“音乐下午茶”,还恢复了当年摩登不已的”英文评弹”。开设了《花姐带你听评弹》系列讲座,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讲演。

2015年开始,陆锦花和高博文一起参与了“新乐府“项目,尝试和音乐人合作,做了全新的爵士评弹,同时开始了全国巡演,参与了各种音乐节,也由此认识了很多音乐人。

来到上海短短几年,陆锦花不仅有了越来越开阔的艺术视野,也收获荣誉了各种各样的荣誉,“上海市拔尖艺术人才”、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新人奖榜首、上海市政协委员,接踵而至的荣誉让她开始有了新的思考维度。

陆锦花坦言,在一切都看起来顺利的时候,她却再次有了退缩和彷徨,不知道自己的路该怎么走。老观众喜欢她唱的像徐丽仙,但她却不想一辈子做一个模仿者。她对评弹市场的萎缩感到忧虑,随着上海乃至全国卖票的书场所剩无几,她甚至怀念起最初跑码头时的观众氛围。尤其是喜爱评弹的年轻观众几乎断层,更是让她觉得形势已经刻不容缓:“我也是年轻人,喜欢新奇的事物,从我个人的角度,觉得评弹目前的步子还是走的有些慢。”

“我觉得评弹要变,不变我们会死。其实像高博文从20年前就开始做评弹创新,做总比不做好。我觉得创新不是说你喊的一个口号,或者说刻意而为之,而是我觉得现在的生存环境逼迫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

她觉得传承跟创新传承并不违背的。“你的传统基本功不好,肯定是没有能力创新。但没有观众的传承就是耍流氓。对不对?当然我说这句话并不代表我就一定有观众,但我不想耍流氓。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些改变,而且步子要走得更大些。”

陆锦花 张尕怂

“‘花式海派评弹’是为了表达我想表达的”

疫情期间,一切停摆,陆锦花在家里面思考一个问题,这一辈子我到底想要做什么?最后,她得出了结论。“我这辈子最想做的是第一是做自己,第二是想做一个能留下一些什么东西的人。”

她重新开始思考评弹以及各类可能濒临“死去”的艺术。“我觉得我能做的一些事情,就是把现在即将或已经消失的一些声音,通过当代人能接受的方式,重新演绎。”

“因为中国人的声音是跟人、跟环境息息相关的,环境变了,这些声音的状态也会没有。这些即将消失声音,这些艺术都跟我们的社会化进程有关系。可能原来的样子大家不可能去翻开,上面有太多灰了,但我把灰尘掸掉,也许大家就能接受吧?”

她开始见缝插针出门采风,寻访那些即将消失的声音。先从最熟悉的江南文化出发,从长江的入海口启东那边启动,去采集劳动号子、渔歌号子,那是江南文化最边远的地方,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即将消逝的声音。采集之后,她想自己重新填词创作,用一种新的状态把这些音乐和旋律表达出来。

此外,她还去了大西北听原生态的花儿、去黔东南采集侗族大歌,采风的时候,她还背着琵琶,用江南评弹和西北、西南的民间艺术对话。

采风之外,她还忙着学习吉他,希望借助不同乐器能让自己的音乐表达更丰富。“我真的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掰成三天花。”

所有这些努力,都会在几天后的《锦行花间之穿越银河遇见你》评弹音乐剧场里呈现,这两天的演出,是她最近这段时间想法的一个初步呈现,也是她过去几年创新尝试的一次集中展现。

这个专场的创新步伐显然比之前更大。除了主题曲和尾声,共有四个篇章,表达了四种创新的层面。

与青年评弹艺术家王承合作的民间神话《白蛇·渡情》,在音乐上有很大突破,一段“西湖美景三月天,有缘千里来相会”以吉他评弹和女性视角,和观众重新分享这个爱情传奇。

评弹经典作品《桂英·情探》是分别和老搭档、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以及上海评弹团副团长姜啸博合作,相对比较传统的演绎,但改编地更如泣如诉。

在周璇诞辰100周年之际创作的《周璇·初恋》,是通过别致的表演和配乐呈现出老电影的感觉。陆锦花与青年评弹艺术家徐一峰一起呈现。上海曲艺家协会主席吴新伯也穿插其中,如穿梭历史的“月老”牵起红线,串起古今爱情。

除此之外,陆锦花和西北民谣“红人”张尕怂新合作的《花儿与少年·穿越银河遇见你》,是整场节目最有亮点的节目。一个是江南女子轻弹浅唱,一个是西北汉子高亢豪迈,琵琶和三弦对话,江南和西北的艺术碰撞,评弹和花儿、民谣的结合,也是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

发布会上陆锦花用评弹和张尕怂的“花儿”对唱

除了评弹界的众多实力名家,音乐界的很多朋友也来帮助她的评弹创新,上音音工系副教授纪冬泳担任音乐总监,先锋音乐人张梦、上音民乐系钢琴艺术指导李渊清也都为全新的“花式海派评弹”助力。

陆锦花表示,花式海派评弹接下来会有各种呈现形势,明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会推出“红色”系列、紧随其后作为“海派”作家的代表“张爱玲”系列也将陆续推出,后面还有“江南评弹民谣”系列、“少儿”评弹系列、“校园”评弹系列、“花姐带你听评弹”系列等等。

“我经常觉得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艺术表达不足以表达我想表达的,因为我是当代人,他们是五六十年代创造流派的人,他们在那个年代的话是与时俱进的。如果他们在那个年代没有创造、没有突破,没有超越自我跟上时代的话,他们也不可能成为一批时代的弄潮儿。所以所谓的流派精神和传承精神,其实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创造精神。”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游戏网

大家都在搜

相关文章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美女图片
二次元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