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学术界聚焦北魏平城,专家们都说了些什么?

时间:2019-09-23 21:06:48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学术界聚焦北魏平城,专家们都说了些什么?

9月17日至19日,“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大同召开,来自国内外的40多名学者就北魏平城“鲜卑遗存与传统、汉地传统与变化、其他传统与融合、平城传统与形成”等相关内容开展学术研讨与交流,古都大同再次被推到了北魏历史文化学术交流探讨的制高点,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聚焦。

大同是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内外长城之间,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从武灵开辟,曾为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浩瀚的历史长河、璀璨的古代文明,给大同留下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此次“2019北魏平城的身份塑造和传统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多角度、多维度,在“传统与文化”“发现与研究”“互动与交流”“建筑与图像”“宗教与艺术”共5个专题框架下进行了交流探讨,展示了北魏文化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他们在大同发表了哪些学术新观点?对大同又有哪些印象呢?

维也纳大学倪克鲁教授:北魏文化创新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倪克鲁教授认为,北魏平城地上建筑保留得较少,但中国式的宫殿和寺庙与游牧民族的帐篷曾经共同存在于城市地面之上这一事实却是越来越清楚。不仅是各种传统的交汇点,平城更见证了创新文化的形成,对中国随后几个世纪的文化发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平城大同见证了创新文化的形成,成功采用了中国的治国方略,整合了中国各地区人口以及生活在其统治下的不同民族的技能和经验,使得5世纪的首都平城从一个偏远边境驻军之地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熔炉。

中国人民大学李梅田教授:方山永固陵见证北魏繁华

李梅田教授对北魏遗存方山永固陵的研究深入而详实,他以《方山陵园的空间设计与石刻工艺:从宦官王遇的经历看北魏平城的匠作交流》为题,从学术的角度诠释了将陵庙、佛寺与墓葬结合的冯太后方山永固陵。方山永固陵永固堂是供奉冯氏神主的陵庙,是对东汉石殿制度的复古,思远佛寺是一座以塔为中心的寺院。这种多功能的空间设计既有对中原传统礼制的复古,也表达了北魏皇室的佛教信仰。永固堂和冯氏墓室的石刻与平城其他墓葬和佛教遗址所见具有很强的相似性,表明平城不同类型的建筑可能共享了某些石刻粉本。

他对大同和论坛承办方之一大同市博物馆称赞有加。北魏王朝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开启了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1600多年后,大同市的城市建设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大同是全国北魏时期文物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尤其是大同市博物馆的馆藏,为北魏历史文化研究做出很大贡献。

北京大学韦正教授:北魏开启移风易俗倡导文明

韦正教授认为,平城大同本为边陲小城,拓跋鲜卑本为漠北游牧民族。平城成为北魏首都,拓跋鲜卑成为北魏主要统治集团后,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大量其他民族、地区乃至域外文化。这些行为部分外化为物质形态,并通过墓葬遗留至今。平城北魏墓葬可分为平民墓葬和贵族墓葬两大类。平民墓葬以部族文化为主要成分。贵族墓葬以经过改造的汉文化、外来文化为主要成分。北魏国家对墓葬文化有所介入,在平民墓葬方面表现为移风易俗,在贵族墓葬方面表现为推行等级制。以此可以看出,拓跋鲜卑入主平城后,汉文化的渗透和熏陶开始影响了游牧民族,得到游牧民族的认可和接受。

平城大同是一个包容的大都市,1600多年后的大同人依旧淳朴、豪爽、包容的性格与北魏平城多民族融合的城市特点较为吻合,这也是民族融合给平城大同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山西大同大学助教康敬亭:北魏丰富的历史遗存是宝贵的文旅资源

近百年的北魏都城史,为现今大同地区留存下大量珍贵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大同现今古城区域,即北魏平城遗址,为当时北魏都城内外城所在之地,是都城核心区域;位于其东的大同市博物馆是收藏和展示北魏可移动文物精华的重要载体;位于其西的云冈石窟是北魏平城时期开凿的皇家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经典之作;位于其北的方山永固陵及万年堂是重要的北魏前期的皇家陵园;位于其南的北魏明堂遗址是当时北魏王朝皇家祭祀之场所。

这样,在大同市域内便形成了东有大同市博物馆北魏文物精华、西有云冈石窟、北有方山永固陵及万年堂、南有明堂遗址、中心位置为北魏平城遗址的“五位一体”的北魏平城遗产空间分布格局。这一格局不仅集中展示着北魏平城时期的世俗文化、佛教文化、陵墓文化、祭祀文化和都城文化,凸显着平城时期文化的多元性与交融性,同时更成为大同市打造“千年古都,北魏平城”的核心文旅资源,这不仅对于进一步彰显大同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城风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有助于推动大同地区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全面发展。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