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麻姑献寿”献的原来是酒

时间:2019-09-11 09:21:14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麻姑献寿”献的原来是酒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洞天福地理论即是道教宇宙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囊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贯通诸山,通达上天,乃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胜境。

麻姑山是罕见的兼具洞天与福地的名山,因唐代道士邓紫阳奏立麻姑庙而得名。《名山志》中有云:“中国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分布在九州四海,唯独麻姑山,既有洞天,又有福地,秀出东南。”

麻姑山古称丹霞山,以峻秀奇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神话传说闻名于世,拥有一溪、二洞、三瀑、四潭、十二泉、三十六峰,层峦叠翠,鸟语花香,宛如镶嵌在抚州大地上的一幅立体山水画。

麻姑山亦是少有的“三教合一”的名山,早在汉昭帝时期,仙人浮丘公及弟子王、郭二仙就在丹霞山中修炼。而自东晋大医药学家葛洪在此修道炼丹后,麻姑山就被视作祥瑞多福的通天之境,成为清幽的道教胜地。

麻姑山也是我国东南佛教传播净土,历史上曾庙宇林立,香火旺盛,碧涛庵一举成为麻姑山佛教主要活动场所。

与此同时,麻姑山还是儒家传道、授业之圣地。北宋时期,思想家李觏在麻姑山“十贤堂”讲学,各地学生争相慕名而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就曾求读于此。

公元771年,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再次登临麻姑山,书兴大发,挥毫泼墨,写下巅峰之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全文九百余字,笔力刚健遒劲,布局大势磅礴。苏轼大赞“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欧阳修亦在《集古录》中点评“鲁公诸碑当以此为第一”,自此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楷书”,饮誉天下,成为历代书法家临摹研习的范本。

此外,谢灵运、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晏殊、杨万里、李纲、文天祥、李梦阳、汤显祖、徐霞客等文人墨客均游览过麻姑山,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针对这一现象,明朝著名诗人王华在《集麻姑序》中有感而发道:“吾盱为江右之名郡,山水之秀天下称焉。而麻姑又郡山之特殊者,故晋唐宋以来逮我朝诸名公闻人,慕其名者,未必不一游。”

此山既然名为“麻姑山”,自然就跟麻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典籍中就载有麻姑事迹,尤以东晋名士葛洪所著的《麻姑传》最为出名:“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麻姑传》以想象力丰富而著称,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成为“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两大典故的来源。

中国人一直对长寿情有独钟,而将长生不老当成目标的道教亦是如此。故而,道教中的长寿之神分为两种性别,“男神”即是大名鼎鼎的彭祖,“女神”则是见证过沧海桑田的麻姑。

在中国的民间年画中,《麻姑献寿》永远是历久不衰的主题。

据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坚瓠秘集》载:“麻姑,麻秋之女也。秋为人猛悍,筑城严酷,督责工人,昼夜不止,惟鸡鸣乃息。姑有息民之心,乃假作鸡鸣,群鸡相效而啼,众工役得以休息。父知后,欲挞之,麻姑逃入山中,竟得仙而去。”

此说流传至民间,又引申出了新的故事:因麻姑山中有十三泓清泉,麻姑就用此泉之水酿造灵芝酒。十三年酒乃成,麻姑也修道成仙,正好王母寿辰,麻姑就带着灵芝酒前往瑶台为王母祝寿。王母大喜,封麻姑为虚寂冲应真人。

也就是说,“麻姑献寿”献的并不是想象中的蟠桃,而是灵芝酒!

由此,麻姑酒声名鹊起,一跃成为“寿酒”的象征!

曾游仙迹见丰碑,除却麻姑更有谁?洞天福地甲东南,山中风景非人间。

一念起,万水千山总关情。一念灭,沧海桑田几变更。万丈红尘,因缘际会,皆如白云苍狗,如露亦如电。

资源转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分享长寿奥秘海南百岁老人南山“比寿”

原标题:分享长寿奥秘 海南百岁老人南山“比寿” 中新社三亚9月29日电 (记者 王晓斌)10名海南长寿老人29日齐聚三亚南山,出席为期9天的长寿节活动,向详情>>

阅读: 12
日期: 2019-09-29
高镇同院士:“一门六院士”,助数千架飞机“延寿”

原标题:高镇同院士:“一门六院士”,助数千架飞机“延寿”  ▲他就是北航建校元老、著名结构疲劳专家高镇同院士。 视频: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从事飞机详情>>

阅读: 14
日期: 2019-09-16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