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墨华徽州,探寻胡开文墨厂。

时间:2019-09-07 05:08:54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墨华徽州,探寻胡开文墨厂。

在黄山市内,有一条僻静的巷子,循着这条巷子前行,缓坡处有倚山而建的一个院落,院落四周房舍高低错落,巷子和院落间则墨香四溢。这里是什么地方呢?看官们欲了解本人这次专程拍摄的目的,不得不先来说说一段历史。

五代十国的时侯,中国经济、文化的重心南移,河北易水墨工奚超、奚延珪父子为避北战乱,迁居歙州(古徽州旧名),以黄山松烟、易水遗规制墨,深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赐姓李,"徽州墨"因此成为墨中上品,古徽州制墨业随之勃兴。因从事制墨业者众多,故享有“天下墨业在徽州”之誉。

拍摄制作:宗元居士文字支持:江南布衣客同行摄友:俪炜,花开花落,张金松拍摄地:屯溪胡开文墨厂

哦,听到这,明白了,您讲的是中国文房四宝的故事吧。对了,今天说的便是这古徽州的墨,即"徽墨",徽墨色泽黑润,舐纸不胶,入纸不润,香味浓郁,宜书宜画。因产于皖南古徽州府而得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说的好像很有来头啊。那今天来这个地方叫什么地方啊?这里便是屯溪胡开文墨厂。屯溪胡开文墨厂和"徽墨"有怎样的渊源啊?话说乾隆十九年(1754年),徽州绩溪人胡天注十三岁时,去当时的徽墨制作地之一休宁的“汪启茂墨室”当学徒。十五岁时,娶汪启茂之女为妻。1765年,为更好的拓展业务,胡天注取徽州府孔庙的“天开文苑”金匾中间两字,即宏开文运之意,并冠以姓氏,将“汪启茂墨室”更名为“胡开文墨庄”。后在屯溪开店,然后又在歙县建墨店。之后把业务发展到各地。这便是胡开文墨业的最初创业轨迹。

时光荏苒,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过胡天注及其子与孙辈之刻苦经营,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芜湖、汉口、长沙、九江、安庆、南京、镇江、扬州、杭州、上海等地,或设分店,或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一支独秀之势。胡开文制墨,集各家之长,既坚持按易水法制,又有所创新,即重经济效益,更重质量。一九一零年胡开文墨获南洋劝业会优等奖章,一九一五年所制之地球墨则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出并获金质奖章。“胡开文”三个字历经风风雨雨,终于打造成中国制墨史上的一块金字招牌。

这么说有点头绪了。接着往下说呗。1955年3月,胡开文仁记、胡开文义记和木材行商程襄侯3家联合成立屯溪市胡开文墨品工业社。1956年3月,由胡开文墨品工业社、日新化工厂、胡同文、胡同文大记、胡同文仲记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屯溪徽州胡开文墨厂”。21世纪起始之年的2001年9月28日,是屯溪胡开文墨厂发展历史上一个极不寻常的日子。为了给这家十分特殊的国有企业腾出一条更加宽阔的成长道路,当时50岁的汪培坤先生出资400万元,成了屯溪胡开文墨厂这一百年老厂的最新传人。

那么这位汪培坤先生何许人也?汪培坤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是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还当过十几年的屯溪工艺品厂厂长,是一个富于实践经验的工艺美术师。汪培坤这位老工艺人用饱含对故园文化深情厚意的话语说道:“胡开文”在世界上是惟一的,因而它是我们徽州大地上一笔最最宝贵的财富。2006年,屯溪胡开文墨厂获国家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称号。2018年,汪培坤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墨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讲到这里全明白了。大家还是随我的镜头,一探究竟吧。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喧嚣世界。而走进墨厂的生产车间的瞬间,感觉时间在这里停滞了。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墨锭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除了炼烟技术经过革新,已经从传统的手工点烟改为机器炼烟,其他每一个环节还是因袭上百年来的传统,采用纯手工技艺。一张桌子、一个台子,他们用情怀、凭信念,在这里做一辈子。每一块墨都需要经过200多次的反复捶打,以匠心铸就质量之魂魄于每一件作品中。匠人们专注于制墨的技艺,忠于古法,勇于创新,追求作品的完美。成本再高,不减一分原料;销路再好,不制一块低档墨。在鱼龙混杂的制墨行业市场,老墨厂透着一身傲骨,执着地做好墨,工人师傅们杵捣揉搓的功夫里,带着一股子追求卓越的坚守。二十一世纪进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个别行业已经无纸化办公,连春联普遍都是印刷了,能写一手好字的年轻人凤毛麟角,更别说毛笔字了。但屯溪胡开文墨厂,却用"坚守"二字,起死回生,逐渐赢来了书画界的一片青睐,诠释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情怀。世界大同固然是潮流,但不因大同而放弃自已的文化体系。知来路,识归途,道之存,义之在吧。让我们循着时光的轨迹,触摸历史的厚度,给予传统文化与古法技艺一份应有的敬畏与虔诚。

图文/童国平

E N D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