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电竞 > 昔日回顾

【论语2·20】百姓对为政者恭敬和忠诚是有条件的

时间:2019-09-05 20:40:07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论语2·20】百姓对为政者恭敬和忠诚是有条件的

每天听王宏杰老师讲解《复活论语》:为政篇第20章

【原文】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注释】

(1)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他的谥号,鲁哀公时任正卿,是当时政治上最有权势的人。

(2)使,《尔雅•释诂》:“使,从也。”《说文》:“使,伶也。”即摆布,命令。本义是命令,引申指派人做事、差遣。本章指管理。

(3)以,连词,与“而”用法相同,并且。

(4)劝,《说文》:“劝,勉也。”即勉励。本义为勉励、鼓励。引申指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本章指对其讲明事理并且能听从。

(5)如之何,怎么做的意思。

(6)临,《尔雅•释诂》:“临,视也。”即居上视下。《说文》:“临,监临也。”即临下监视。本义为低头视物,从上向下看。引申为面对。本章指治理、管理。

(7)庄,《说文》:“庄,草大也。”即草粗壮盛大。本义为盛大。引申为大道。本章指谨严持重、容貌端严。

(8)慈,《说文》:“慈,爱也。”即慈爱。

(9)举,《说文》:“举,对举也。”即两手相对而举。本义是双手向上托举。把事物举起来,那么事物就是在高处的,因此引申泛指抬起、昂起。本章指选用。

(10)善,《说文》:“善,吉也。”即吉祥。本章指好人。

(11)教,《说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即在上位的施教,在下位的仿效。本义是教育、指导。本章为指导。

(12)不能,才能低下的人,本章指能力低的人。

【译文】

季康子问:“管理百姓,让他们恭敬、忠诚,并且主动听从,怎么样才能做到呢?”孔子说:“管理百姓用谨严持重的态度,百姓就会对你恭敬。你对待国君要做到孝,要用慈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就会对你忠诚。选用好人并且指导能力低下的人,你对百姓讲明事理就能听从你。”

季康子何许人也?季康子是“三桓”中权势最大的,其权力超过了鲁哀公。季康子是季桓子之子,公元前492年季桓子死后,季康子继位主持鲁国国政。季桓子死时,反复叮嘱季康子要把孔子召回来,但由于季氏家臣公之鱼的反对,季康子只召回了冉有,而没有召回孔子。后来,在冉有的努力下,季康子才于公元前484年,花钱把在外漂泊长达十四年之久,当时已经68岁高龄的孔子,接回鲁国。孔子回到鲁国后,季康子曾向孔子询问他的学生哪些是人才。季康子对待孔子,其实只是礼节性地表示尊敬,并没有真正想要重用,有时,遇到什么问题了,才去向孔子请教。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本章显然是季康子向孔子咨询他所面临的为政之道。我们在《为政篇》第三章学过“道之以政”,意思是用国家的政策、法令来引导并管理百姓。其中的“道”指引导的意思,是自己做好了,再引导下面的人去做,这是孔子所倡导的为政理念。而在本章,季康子作为权臣,他对待百姓的态度就不一样了,而是“使民”。作为权臣的季康子,不会从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思维是凌驾于百姓之上的。一个国家的臣民,对待君主和政府的态度是自发来自内心的,而不是强迫他们做的。这说明,季康子为政“使民”,出发点就有问题。使,管理。民,百姓。季康子要求百姓做到什么呢?三方面,敬、忠、劝。这三方面是季康子所面临的无法做到的为政缺陷,所以来问孔子。敬,恭敬,是指百姓对季康子恭敬的心理。忠,忠诚,是指百姓对待季康子忠诚的做法。劝,古人今人皆翻译作“劝勉”或者“互相勉励”。而在本章,劝的含义是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所以这个“劝”有两个主体,一个是讲道理的人,一个是听从的人。在本章,季康子所问就是指他对下面的人讲道理并且人们会听从他。在先秦典籍中,相同的用法有,《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无后,何以劝善?”意思是说,如果子文没有了后代,那么还用什么来劝人们行善呢?这里的“劝”就是讲明道理、说服别人并且让别人听从的意思。《庄子•天地》:“昔者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意思是说,当年帝尧治理天下,不须奖励而百姓自然听从,不须惩罚而人民自然敬畏。在这里,“劝”就是听从的意思。后人在注解中,对“以”的使用提出疑问,认为应该去掉。认为季康子所提出的“使民”的敬、忠、劝三者是并列的。其实,敬、忠是指下对上的做法,劝,是百姓自己的做法,是主动做的,三者还有区别,这里的“以”是而、并且的意思。如之何?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本句的意思是:管理百姓,让他们恭敬、忠诚,并且主动听从,怎么样才能做到呢?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孔子对季康子提出的三个问题一一作答。季康子是问孔子,如何让百姓做到怎么怎么样,而孔子却要求季康子该怎么做好才对,其言外之意是你季康子自己没做好,你自己做好了这些都不是问题。我们分析一下孔子所回答的三句话,分别用“则”做连词,是“就”、“就会做到”的意思。前面的部分是孔子对季康子提出的要求,意思是你季康子做到这个了,百姓就会按照你的要求做了。敬,是下对上出自内心的恭敬,而不是“巧言令色”的谄媚之态。一个做领导的都希望下属对自己恭敬,把要求放在下属身上,而不要求自己做好,从季康子的提问就说明这一点。这是做领导的一个通病。临之以庄。临,治理,管理。针对季康子的“使”民,孔子用“临”来回答,都是治理、管理的意思。相同的用法有,《韩非子•十过》:“少欲,则能临其众。”《雍也篇》:“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否?”之,代指“民”。以,用。庄,谨严持重、容貌端严。这里的“庄”是上级对下级的表情,也反映了其内心表现出来的态度。要想让百姓恭敬,首先你自己要做到对待百姓庄重。这是孔子的回答,也是对季康子的要求。孔子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管理百姓用谨严持重的态度,百姓就会对你恭敬。

孔子给出的第二个答案就是“孝慈,则忠”。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因为季康子的身份不同,所以“孝”也有不同的含义。就像《为政篇》第六章孔子回答孟武伯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意思是:你的父母只担忧因为他违礼,而给你留下的祸患。孝,是由有特指的。所以,“孝”和“慈”是指季康子没有做好的。孝,是对待国君。慈,慈爱,是对待属下和百姓。要让百姓忠诚于你,首先你自己做到孝和慈。《大学》:“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孔子这话说得很露骨,季康子你对待国君要做到孝,要用慈爱之心对待百姓。言外之意,百姓对季康子的不忠,是因为他对鲁哀公的不孝和对百姓缺乏慈爱之心。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对待国君要做到孝,要用慈爱之心对待百姓,百姓就会对你忠诚。

孔子给季康子的第三个答案是“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选用。善,好人。举善,这是权臣和奸臣们最难做到的事情。权臣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又怎么会重用好人呢?治理一个国家需要人才,但是真正的人才前提是“善”,不善的人纵然能力再强,也只能把他的能力用来祸害国家。所以说,无论是上一章对鲁哀公所说的“举直”,还是对季康子所说的“举善”,都说明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人才制度就是“吏治”。腐败的责任不在被任用的人,而是在任用人的人。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教,在上位的施教,在下位的仿效,是“指导”的意思。不能,即百姓做不能做到的事情,是需要别人来帮助甚至教化的,这里是能力不足的人。对待能力低下的人,做领导的要能去指导他们。劝,对百姓讲明事理并且能听从。这句话的意思是:选用好人并且指导能力低下的人,你对百姓讲明事理就能听从你。

诗人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8_孔子

原标题:【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8 编辑/书法/墨竹(李风枝) 【原文】 11•8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详情>>

阅读: 4
日期: 2019-12-01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5_闵子骞

原标题:【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5 编辑/书法/墨竹(李风枝) 【原文】 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注释】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1-30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4_孔子

原标题:【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先进篇)264 编辑/书法/墨竹(李风枝) 【原文】 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 孔子说:“颜详情>>

阅读: 7
日期: 2019-11-30
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巴黎举行

原标题: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在巴黎举行 人民网巴黎10月21日电(记者葛文博) 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开机仪式21日在法国巴黎举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10-23
段子:你看过英文版论语吗_爸爸

妈妈用高压锅炖牛肉。第一次用,炖糊了。爸爸安慰妈妈说第一次做没经验,下次就不会了。第二次,又炖糊了,爸爸没吭声。。。 昨天,妈妈又把牛肉炖糊了。爸爸很生气,狠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10-15
【论语2·03】以德治国,百姓会知耻并且有错就改

原标题:【论语2·03】以德治国,百姓会知耻并且有错就改 每天听王宏杰老师讲解《复活论语》:为政篇第3章 【原文】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09-05
一起学《论语》11.7先进篇——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原标题:一起学《论语》11.7先进篇——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一起学《论语》11.7先进篇——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原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详情>>

阅读: 8
日期: 2019-09-05
《论语新解:雍也第六》(70)

原标题:《论语新解:雍也第六》(70) 一百二十四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09-05
《论语新解:雍也第六》(74)

原标题:《论语新解:雍也第六》(74) 一百二十八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武城:鲁邑名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09-05
【论语】君子所敬畏的事情

原标题:【论语】君子所敬畏的事情 关注 【云说《论语》】《论语·季氏第十六篇》第八章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9-05
国学||《论语》全文及注解(一百七十三)

原标题:国学 || 《论语》 全文及注解(一百七十三) 原文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9-05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八佾篇)64

原标题:【墨竹分享】《论语》解析(八佾篇)64 编辑/墨竹 【原文】 3•22 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09-05
刘先银逐字逐句悟《论语》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原标题:刘先银逐字逐句悟《论语》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中国历代思想家思想“标签“ (西周——清朝)人物 简介 思想主旨 西周 周公 “元圣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9-09-05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雍也篇)120

原标题:【墨竹分享】《论语》解析(雍也篇)120 编辑/墨竹(李风枝) 书法/墨竹(李风枝) 【原文】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简(2)。”仲弓曰:“居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9-05
看孔子和《论语》漂洋过海(五洲茶亭)

原标题:看孔子和《论语》漂洋过海(五洲茶亭)   在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往往离不开孔子和儒学。 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它铺染了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9-05
【菩提眼】论语100——公冶长第五⑨

原标题:【菩提眼】论语100——公冶长第五⑨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9-09-05
【墨竹分享】《论语》解析(泰伯篇)186

原标题:【墨竹分享】《论语》解析(泰伯篇)186 编辑/书法/墨竹(李风枝) 泰伯篇 泰伯像 【本篇引语】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09-05
第九句和第十句论语

Game234问答中心有网友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第九句和第十句论语】,小编觉得可能对其他网友也有帮助,所以将此问答整理出来了,希望对您有帮助。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1《论语》第九句和第十句都在《详情>>

阅读: 3
日期: 2019-04-15
论语第十一则原文

Game234问答中心有网友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论语第十一则原文】,小编觉得可能对其他网友也有帮助,所以将此问答整理出来了,希望对您有帮助。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1  【先进第十一】  11.1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9-04-15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9-03-21
【逆水寒】《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读完《于丹〈论语〉心得》这本书,心灵有所触动:它使我重新认识了孔子,让我领略到了一种独特的智慧,一种正确的心态,一种融入到当今社会中理性的道德。《论语》是一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8-09-11
【逆水寒】《论语》中的有子是谁?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诗歌的美丽在于唤醒内心浪漫,散文的精彩在乎应心灵回声,小说的神韵在于延伸生活憧憬,短信的魅力在于提示您:被人惦记是一种幸福!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8-08-31
【逆水寒】《论语》十则的逐字翻译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详情>>

阅读: 6
日期: 2018-08-30
【逆水寒】《论语》中关于勇敢的句子有哪些?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论语》中对于勇敢问题是有条件的,反对简单化的莽撞之勇。1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见义勇为从这里来的,仗义需要勇气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意思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8-08-30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语出什么朝代朱熹《论语集注》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语出什么宋代大家朱熹《论语集注》。说死了以后才停止,这不扯得太远了吗?朱熹注解说,只要有一口气,就不能松懈自己的意志.现在离死还远着呢.摘自百度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8-08-24
【逆水寒】《论语》的“论”和“语”是什么意思???急用~~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的意思。“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8-08-23
【逆水寒】《论语》里的好句子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王肃注:“诵习以时,学无废业,所以为悦。”王释“学”与“习”为一义,似专指诵读。但孔子教人学“六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8-08-22
【逆水寒】《论语十则》中有一句强调了交友之道,具体寺句是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br/><br/><br/>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详情>>

阅读: 5
日期: 2018-08-17
【逆水寒】《论语》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悦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8-08-14
【逆水寒】《论语》的深刻内涵和现实借鉴的作用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详情>>

阅读: 11
日期: 2018-07-25
【aa】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的哪...

小编为您搜罗的答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详情>>

阅读: 2
日期: 2018-07-22
【剑网三】论语卷二其一获取流程附带如何抄书

【剑网三】论语卷二其一获取流程附带如何抄书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8-06-26
嬉戏族《倾城之绝世无双》与《论语》

 我们需要玩游戏,不假。我们也需要学习《论语》。《论语》中的儒家学说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文明的底蕴,同时,也铸就了本文笔者对于嬉戏族《倾城之绝世无双》与《论语》中耳熟能详详情>>

阅读: 1
日期: 2018-05-03
媚三国论语图鉴 论语获得途径

论语技力40英勇详情>>

阅读: 0
日期: 2018-04-05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