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游 > 综合热点
封面报道|巨头的战争与和平
2018-06-30 04:21:52 作者:佚名
请注意:本文为编辑制作专题转载的资讯,页面显示的时间仅为生成静态页面时间而非具体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今日头条不是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巨头的阴影下,任何脱颖而出的互联网创业者都将面临一场站队抑或突围的抉择。文|《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张兴军

6月8日,腾讯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封致谢信,致谢的对象是360阿尔法团队。微博中称,360阿尔法团队报告的Chrome V8引擎严重漏洞,可影响腾讯旗下的部分产品。腾讯安全响应中心已完成对该漏洞的修复,向360阿尔法团队致以诚挚感谢,同时赞扬了360过硬的技术保障了千万互联网用户的隐私及财产安全。

一周之后的6月14日,360安全应急响应中心通过官方微博对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表示感谢。事情的缘起,是腾讯安全科恩实验室研究员在日常守护全网用户信息安全工作过程中偶然发现了360手机浏览器一个严重的内存越界读写漏洞,并第一时间向360安全应急响应中心反馈。

看到这里,但凡是对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有所了解的人都露出了惊诧的表情。腾讯与360之间,渊源至深,纠葛至极,甚至二者之间的恩怨还曾一度改变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既有轨迹。没有永远的敌人

互联网业界至今仍津津乐道的“3Q大战”距今已经接近八年时间,回想当初二者激烈的制衡,似乎已经为今天像张一鸣挑战腾讯的方式写好了剧本。

2010年9月27日,360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为了各自的利益,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互联网之战,并走上了互诉之路。

如今回看,腾讯与奇虎360双方共互诉三场,奇虎360败诉。其中奇虎360诉腾讯公司垄断案尤为引人注目,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判定:认定腾讯旗下的QQ并不具备市场支配地位,驳回奇虎360的上诉,维持一审法院判决。业界认为,这一判决为互联网领域垄断案树立了司法标杆。

腾讯与奇虎360之间爆发的“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第一案”,也是迄今为止互联网行业诉讼标的额最大、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多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首例互联网反不正当竞争案,案件本身引发了行业、用户和法律界各方的关注。

八年之后的今天,当年二者谁输谁赢的结果相信大多数人已经淡忘,而最近发生的腾讯与360在公开平台互相致谢的表态,也将二者曾经的夙怨正式翻页。张一鸣的抉择

战,或者不战,对于张一鸣而言似乎并不是一个选择题。他的突然发难,更多被认为是一种不愿站队、独立成长的路径选择。只是方式过于激烈,一时让自己成了“头条”。

记得去年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一场囊括了中国互联网大半壁江山的饭局曾经刷屏。合影中,马化腾和张一鸣位置并不远,中间只隔了美团点评的王兴和小米科技的雷军。互联网巨擘与大佬们的觥筹交错之间,二人究竟说了什么已经无从考据,但对彼此的欣赏至少应该是有的。

在商言商,无所谓永恒的朋友或敌人,商界的衡量标准是利益至上。更深层次,二者甚至难以站在谁对谁错的角度去予以衡量。

腾讯的游戏帝国一直是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其起家时的借鉴之路直到今天还被人诟病。而张一鸣赖以起家的今日头条,更是走在中国版权保护并不完善的边缘。正如一位分析人士所说,如果生在美国,今日头条充其量就是一个新闻领域的Napster,哪怕多么风光一时,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但发展到今天,二者终究还是以“巨头”的姿态,成了对垒的双方。回顾短短的互联网称霸史,这种挑战巨头,抑或称之为巨头与巨头之间的对决,并不多见。因为首先,你要在不站队的前提下发展到可以带来挑战的层面。

数据显示,今日头条日活用户已经超过1.4亿,抖音日活用户近日突破1.5亿,张一鸣及其字节跳动旗下的多款产品大有势如破竹之势,使其跻身为互联网新极。坊间能够看到的今日头条的估值范围在400至600亿美元之间,在未上市的超级独角兽行列,也仅次于蚂蚁金服、滴滴出行和小米科技这样的样本。

2016年7月,有传言称腾讯意欲收购成长迅猛的今日头条,张一鸣回应称:“我创立今日头条,不是想成为腾讯的员工。”此后,张曾在公开整合进一步解释说,今日头条希望能够自主发展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很大价值、很大意义的平台级公司。

头条之后,腾讯领投了趣头条,使后者估值逾16亿美元。抖音风靡之后,腾讯聚力微视,商业逻辑上的确没有什么问题,但腾讯此举的确是让被模仿与借鉴者枕戈待旦。哪怕强大如估值数千亿元和拥有数亿活跃用户的今日头条,也难以对腾讯社交帝国的微信、QQ无视。

当年,李学凌的多玩网上市前夕,一篇《在腾讯的阴影下》诠释了大公司与创业公司关系的永恒命题。对于后者而言,他们面临着创新与突围的中国困境,以及抉择站队或不站队,独立抑或无法独立的命题。

进攻或许只是为了防御,希冀将今日头条系产品带入一个稳健的平台型公司的张一鸣,选择了一条相对激进的道路。

至于结果向好还是向坏,目前还无法预知。或许最理想的状态,也就是让腾讯处在公众的聚焦之下从而对舆论有所忌惮,同时又能让主管机构予以重视,从而不会利用其旗下的微信、QQ来主管制衡今日头条、抖音等产品的狂飙突进。巨头的垄断与开放

分解中国互联网格局,具备支配性地位的只有阿里巴巴和腾讯,二者又是风格截然不同的两家公司,在百度收缩触角将注意力聚焦于无人驾驶等领域之后,具有垄断互联网实力的无出腾讯阿里其右。

阿里巴巴以资本开路,将优酷、高德、饿了么、微博等独角兽悉数纳入自己阵营。腾讯则以20%的投资策略,将京东、58同城、美团点评、搜狗等吸为腾讯系族。放眼整个互联网创投圈,很少能找到像今日头条这样与阿里腾讯完全绝缘的量级个体。

一方面,二者是中国互联网的门面,在国际范围内代表着中国互联网的“实力担当”。另一方面,其各自战略层面,也着实具备了垄断的特征,长此以往下去,互联网无论怎么变革与创新,充其量都是系族份子。

中国《反垄断法》颁布十周年之际,关于“是否应加强对互联网超级平台的垄断行为规制”和“反垄断法是否不应适用于互联网领域”,争议两极分化。例如,百度曾经的竞价排名,腾讯与360的互斥,都是网络垄断的集中体现,是巨头们依据自己的市场支配地位,而裹挟了用户的利益。

不是朋友便是对手的局面,对任何一家新兴互联网创业者而言,都极其被动。没有人敢声称哪个互联网的创新技术会与腾讯抑或阿里没有交集。新晋的创业者,尤其是希冀独自发展、自成平台的后来者,势必会担忧类似阿里和腾讯这样完全有能力通过其市场支配地位,来抑制与其存在同质竞争的挑战者的成长壮大。他们或是通过扶植一个或几个竞争对手,或者摩拳擦掌亲自上阵设置障碍。

真开放还是假开放,真垄断还是假垄断,绝不是一两场诉讼和舆论之争能够解决的。中国互联网的渐进历史,还需要不断沉淀、进化,才能够显现出成熟的雏形。 ????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