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一周烩
媒体谈明星流量经济:表面繁花似锦能与艺人真正实力挂钩吗?
2019-08-16 09:13:17 作者:佚名
7月22日,在蝉联内地榜64周连冠后,艺人蔡某坤的粉丝后援会发微博表示将“退出微博各项数据榜单的竞争”。粉丝主动退出了这场战争,但耗费着粉丝大量金钱、时间和体力的数据工作,并没有止步。表面的繁花似锦能与艺人的真正实力挂钩吗?还能吸引投资方精明的目光吗?数据制造的景色绚丽、短暂又空虚,令人感慨。你一票我一票,爱豆站在台上笑;你不投我不投,爱豆何时能出头;爱TA,就要为TA做数据……这是时下流量明星死忠粉的日常状态。互联网时代,流量为王,有热度就意味着曝光率、人气、广告和钱,但这一切的背后,“虚假流量”问题却不得不引人深思。
假象早已司空见惯
所谓“虚假流量”,就是通过自动化和人工等作弊手段,制造虚假流量数字,通过刷量造就流量神话,目的是为了通过大量的劣质流量引爆眼球经济。比如,通过“水军”刷高某网络播出平台上影视作品的观看量、某条微博的转评和点赞量、某场网络直播的观看人数等。
近年来,唯数据论、唯流量观的粉丝经济模式和粉圈文化逐渐蔓延开,前有某当红流量歌手的新专辑仅凭一天时间,便登上了美国iTunes排行榜榜首宝座,后有央视爆出流量小生蔡某坤1亿转发量后的推手“星援”App被端……流量乱象频频被曝光。事实上,“虚假流量”已成为行业内公开的“潜规则”。
近日,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二审审结了国内首例因视频网站“刷量”而引发的不正当竞争案件,爱奇艺公司2017年在后台数据中发现,某视频刷量公司运用多个域名,不断更换访问IP地址等方式,对《小林徽因》《二龙湖浩哥之今生是兄弟》等视频连续访问约9.5亿余次,以此达到刷单成绩。日前,该视频刷量公司因构成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行为,被法院判赔50万元。
影视行业中除了作品播放数据造假,艺人个人热搜数据也有造假情况。笔者通过搜索新浪微博发现,几乎每一位当红艺人背后都拥有自己的“数据组”“后援会”等。
笔者随意点开热搜上某位当红小生的微博看到,不少转发量都是小号“轮博”接力刷上去的,转发文案画风基本一致。然而,这种“轮博”式的“刷量”操作还有另一主力产业的“神助攻”——水军。
在某购物平台上,笔者分别搜索“流量”“阅读量”“转评”等关键词,发现了不少名称为“微博数据维护”的商品。与一位卖家简单沟通后,对方给笔者发来了一份“推广价目表”。
价目表显示,微博“纯点赞”100条4元,普通“纯刷量”转评100条10元,高质转评100条35元。而最贵的则是优质转评,根据相关微博内容编写100条优质评论则需要付费50元,价目表里还特别备注优质微博账号是“有头像”的真实活跃粉。
这样的行为已然涉嫌违法犯罪了。就在今年2月至5月,一团伙使用自行研发的批量操作软件对2500余名客户提交的32万余条博文实施点赞、转发操作超过1亿次,非法获利人民币200余万元。近日,该团伙7名嫌疑人因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
行业正在渐成规模
事实上,不仅仅是新浪微博,时下最火的抖音、QQ音乐、爱奇艺等平台都存在此类被刷“虚假流量”的现象。
7月25日,腾讯举办了“守护者计划”安全沙龙。腾讯网络安全与犯罪研究基地的高级研究员张宝峰在会上透露,目前各种刷量平台站点超1000家,其中,头部刷量平台月流水达200万余元,“受暴利的驱使,国内刷量产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900万人”。
据张宝峰介绍,目前国内“刷流量”市场的运作方式,多数都是需求方在幕后向公关公司提出“流量”需求,公关公司根据需求来策划话题、制造热推,同时向外围的网络水军、网络枪手、雇佣媒体购买流量,通过这些网络打手来炮制热搜,将整个话题通过刷量刷粉以及转发的形式炒热后,最后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参与进来,再将整个话题进行进一步扩大。
“如果要是靠平台刷量的话,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人机策略来识别和屏蔽。”张宝峰指出,很多粉丝打榜都是通过人工来制造流量,“人工流量”的含金量非常高,具有真实的IP、机器,互联网产业公司利用技术很难识别。
在张宝峰看来,人工刷量也有天然的弱点,人流量不定、人为操作效率比较低、成本比较高。在对流量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大量游走在法律边缘的刷量平台,主要结合了硬件、软件以及群控等,可以海量高效自动地进行刷粉、刷量、打榜以及转发,完美贴合了黑产的需求。
劣币即将驱逐良币
“虚假流量”问题危害甚重,不仅会影响社会议程设置,甚至还会影响舆论导向。张宝峰提醒,社交和资讯类产品中的虚假流量,其危害主要为内容安全危害,不仅会助长谣言传播,甚至有网络黑公关公司借着手中掌握的虚假流量渠道,反而对互联网公司进行勒索,收取“保护费”。
“如果‘刷量’成为部分企业的思维惯性和常态做法,那么商业竞争的赛道也会偏移,从比拼质量、服务、创意和价格,滑向比拼道德底线、黑产投入。”张宝峰认为,虚假流量不仅破坏了商业诚信体系,大幅推高社会交易成本,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此外,只要平台策略存在漏洞,这些虚假流量就会无情的攫取平台的利益。
实际上,新浪微博正在推出各种措施遏制“流量造假”。就在1月28日,微博管理员直接公布了“刷榜”艺人名单及处罚措施,禁止为期3个月不许上热搜。然而这并不是微博官方第一次打击刷榜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在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看来,票房数据、奖项、排名等直接关系到影视或音乐的制作方、明星以及经纪公司等多方的商业利益,而这些数据在很多情况下又处于信息不透明、缺乏权威第三方的状态,加之刷单、刷榜等行为相对隐蔽、违法成本低,因此部分相关利益主体难以抑制作弊的冲动。
有些粉丝缺乏理性认识,盲目追星,为了支持自己的偶像自发进行刷单、刷榜,而互联网又给其提供了便利。“这些行为不仅涉嫌违法,也违背基本的诚信原则。”赵占领说。
赵占领指出,影视行业属于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法治经济。票房数据、奖项、排名等方面的作弊行为,虽然短期内使部分利益主体受益,但是破坏了整个市场环境,影响到整个影视行业的声誉,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最终损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黑产制造流量获取利益,流量需求方凭借流量吸引资本或舆论的关注,资本、舆论依靠流量赚取更大的利益。”张宝峰认为,虚假流量就好像“皇帝的新衣”,大家都没有勇气戳破这个泡沫,反而都在这个产业链上各取所需。
打假亟待多方联动
虚假流量之所以治理难度大,是由于虚假流量游走在法律边缘,各相关环节已经产生了上瘾式的流量依赖,且目前政府多头监管。张宝峰认为,目前可行的措施主要是从进一步落实通信实名制、互联网行业增强技术识别、加强法律保护和倡导多方共治等方面下手。
据悉,影视数据造假阻碍行业发展已是共识,此前众多业内人士曾公开发声抵制,有的还在全国两会形成相关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巩汉林曾表示,演艺界应针对流量造假、收视造假明星做一个征信记录,这能使演艺界艺人和公司更守诚信;全国政协委员、《甄嬛传》导演郑晓龙公开表示,自己的戏是不会用流量明星的;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刚也说过:“数据对创作者来说有很大的参考意义,造假的话,会令创作的人丧失某种判断,将创作者带入错误的方向。”
那么在这场流量之争中,网络平台是否也负有监管责任呢?这些乱象又该如何治理呢?
关于“刷量”“刷榜”等作弊行为,赵占领认为,首先,网络平台并非直接的行为人,也未对他人的行为提供鼓励、帮助,而只是提供网络技术平台供所有用户正常使用。其次,目前法律禁止的均是从事刷单、虚构交易的商家及具体的刷单组织者,而未包括网络平台。再者,网络平台只是出于维护平台正常秩序的目的,以及法律的规定,而负有采取措施打击刷单的义务。赵占领说,“但因刷单等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网络平台有义务打击,但无法保证杜绝此类行为。”
“在虚假流量的整治上,要进一步落实通信实名制的规则要求。”作为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的业内人士,张宝峰建议,虚假流量离不开海量的实名账户,治理流量欺诈的首要环节是从注册流程的第一步——手机号码的实名制入手。只有加强对各类通信卡号的控制和管理,真正全面落实实名制,才能切断恶意注册的源头。与此同时,技术上要不断更新判定恶意账号的安全策略,应不断升级安全举措。
“票房数据、奖项、排名等方面的作弊行为,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也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属于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赵占领表示,如果存在虚构交易行为,比如刷票房、在订票网站刷好评,则直接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电子商务法》的规定,属于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对此,赵占领建议,监管部门应当加大执法查处力度,以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其他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除了法律惩处之外,“对于作弊者实施信用惩戒,将严重违规者列入失信黑名单”,赵占领建议,对于票房数据等应该由权威、客观的第三方进行统计和监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各种数据、排名,社会各界也应当理性看待,其标准往往相对单一或有限,并不足以评判影视剧、音乐的质量或口碑。
(原题为《流量经济:一场疲惫的烟花秀》)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