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可是明朝为什么放弃了河套?_地区_经营_永乐
2022-03-12 03:22:23 作者:网络转载
明朝风云单机

明朝风云单机

经营养成 | 406.4M

原标题: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可是明朝为什么放弃了河套?

现今我们所说的河套地区,一般指贺兰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阴山以南、长城以北之地。黄河在这里先沿着贺兰山向北,再由于阴山阻挡向东,后沿着吕梁山向南,形成“几”字形,故称“河套”。

战国后期,赵武灵王设立了云中郡(位于土默川平原东部),中原王朝第一次把触手伸及河套。秦统一中原后,迁徙3万户戍边,设云中、九原两郡。秦末由于中原动荡,河套被匈奴占领。

西汉时,卫青出云中击败匈奴的楼烦、白羊二王,占领“河间”(河套)。主父偃上疏建议在河套筑城以屯田、养马,作为防御和进攻匈奴的基地。汉武帝当年即置朔方郡(今内蒙古巴彦淖尔)和五原郡(今包头西)。当时的人们引黄河灌溉,当地农业迅速发展,经济繁荣。

南北朝时期河套地区沦为战场,之前数百年的经营几乎全部被破坏。到唐朝河套复归中原王朝并达到极盛 --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成为唐王朝重要的产马地以及向西北用兵的军事基地。

唐朝覆灭后,河套地区被西夏、辽、金、蒙古轮流占领,成为它们南下的基地。

需要说明一点,明朝时所说的河套地区没有我们现今所说的河套区域大,指的是狭义河套地区中的一块。狭义河套地区是黄河沿岸前套、后套、西套三块适合农耕的平原区域,明朝时俗称的河套单指前套(明朝人也称之为丰州滩)。后文中提及的河套也是指下图中的前套区域。

明太祖洪武四年,徐达北伐收复了河套。但是这只是象征性的军事收复,明朝并没有在此处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洪武五年因军事需要,明军撤回的同时,也废除了此地的东胜、丰州二州,并将为数不多的居民内迁。

此后这块区域基本就成了无人区,由山西行都司监控此区域,防止蒙古人聚集。洪武二十一年,蓝玉在捕鱼儿海大破北元,蒙古短时间内无力再与明朝抗衡,明朝也乘势转为经营北疆边区。

从洪武二十五年开始,明朝从山西太原、平阳二府,潞、泽、沁、辽等州大规模籍民签军,在山西行都司地区增设卫所,其中前套地区增设了七个卫(东胜左、右,安东、玉林,云川,镇虏,宣德)。

说明:籍民签军是抽民户将其户籍改为军户以充实新扩编的卫所。被抽中的往往意味着与家族分离迁徙到贫瘠、荒凉之地(等若于被流放充军),加上明朝军户生活本身就非常贫苦,所以签军后逃亡的比例很高。

图中蓝线为长城

太祖的目的也很明确,这些区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烟稀少。所以先成立以卫所为主体的军屯区,待日后人口恢复后再另置州县。

但是很快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洪武三十一年后,朱棣起兵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的战争把刚刚恢复一些元气的北方再次打成齑粉。河北、山东都出现了千里无人区,向长城以北的河套移民就更不可能了。

此后不久,朱棣又迁都北京,出于保卫都城安全、以及进一步收拢兵权的考虑。朱棣将北方军队向京畿迁徙、集中。河套七卫被整体划入后军都督府直隶卫所。

山西行都司的其余卫所也大量迁徙,别说防卫长城外,就连长城内的大同地区防卫都捉襟见肘。河套地区等同于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

永乐为什么不在乎这个呢?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当时北方地区最缺的是人丁,中原地区都还有大片荒地等待开垦,哪里还有多余的人力去经营河套。

二是当时明朝的主要威胁并不在山西行都司那块(永乐就没有拆辽东都司的卫所),所以也没有经营河套的动力。

第三个原因是,永乐觉得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与其被动防御,不如集中兵力主动出击。

从军事上看此举并无不妥,但是从地区经营上来说却是个败笔,因为没有人稳定驻守就无法真正控制该地区。

仁宗继位后,为降低朝廷的巨额军事负担,放弃了永乐的主动进攻战略。沿边墙转入防御状态。为加强山西行都司的力量,从京畿回迁了四卫到大同,但是并没有去恢复河套故地。

不去恢复河套的原因,首先还是明朝这边没人。从南宋开始中国北方人口就一直未能恢复,反而因为战乱不断减少。永乐朝虽然号称盛世,但是北方人口一直也没能恢复到唐朝的水平(靖难又大幅度向下掉了一档)。

洪武、永乐虽然号称明君、盛世,但当时明朝的生存环境并不好,这两朝爆发了大量的农民起义。虽然规模不能与明末相比,但是对社会的破坏却不容小觑。

这是明朝嘉靖年间的人口分布,河套对明朝来说就是无人区,明初北方只会比这个时候更惨淡

这也是仁宗继位后立即放弃成祖的战略从南北同时撤军(南方放弃了安南),与民休息的主要原因,再那么搞下去明朝可能就崩溃了。

北方有限的人力资源都集中京畿、中原一带(河南,河北,陕西)去恢复生产了,大同、宣府地区都缺人力,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没有余力前出去经营河套。

另一个原因就是河套地区也没啥敌人。因为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再次分裂,在明朝打击和内部斗争的双重削弱下,蒙古部族即便是从河套地区向南入寇,也是小股部队,对山西行都司的军事压力也不大。自然也就没有恢复故土加强防御的动力了。

到了英宗朝,统一了蒙古的也先在土木堡大败明军并俘虏英宗。此后明朝北境的军事压力巨增,更加无力去管河套地区了。也就是这段时间,蒙古部族开始规模性的迁入河套地区,并开始以河套为基地频繁入寇(明朝将他们称为“套虏”)。

对于明朝来说转机出现在成化朝。宪宗并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个只痴迷于万贵妃的昏君。他继位后就一心想改变前朝对蒙古的颓势,力图振兴军队,收复失地。

他大规模地撤换了边防地区的将领,并督促整肃军队、巩固城防、备好军需,违者重罚。并开始指挥将领主动出击,目标就是收复河套。

成化九年套虏在癿加斯兰,满都鲁等人的带领向西侵犯韦州,将老弱妇孺留在红盐池。参赞西北军务的王越抓住机会,两昼夜急行八百里偷袭红盐池,一战荡平套寇根基。自此套寇向北迁徙,河套收复。

其年九月,满都鲁及孛罗忽、癿加思兰留妻子老弱于红盐池,大举深入,直抵秦州、安定诸州县。越策寇尽锐西,不备东偏,乃率延绥总兵官许宁、游击将军周玉各将五千骑为左右哨,出榆林,逾红儿山,涉白盐滩,两昼夜行八百里。.......分兵千为十覆,而身率宁、玉张两翼,薄其营,大破之。擒斩三百五十,获驼马器械无算,焚其庐帐而还。及满都鲁等饱掠归,则妻子畜产已荡尽,相顾痛哭。自是远徙北去,不敢复居河套,西陲息肩者数年。
《明史》

成化十六年,王越和太监汪直又率兵奇袭了蒙古王庭威宁海,获大胜,进一步的削弱了蒙古对河套的威胁。可惜的是之后继位的孝宗未能抓住机会进一步加强对河套的控制。

孝宗虽然被后世奉为明朝难得的圣君,但是他治国方面还是有不少问题。孝宗奉行宽仁,降低了对军事的投入以及对将领、官员的管束。导致宪宗朝有所恢复的军事实力,大幅度后退。

说明:孝宗朝军卫最大的问题是占役。将领、官员将军卫士兵当作免费劳动力肆意使用,有些官员甚至派遣士兵外出劳作来赚钱,大量士兵因不堪重负而逃户。

弘治元年,达延汗巴图蒙克(小王子)奉书求贡,孝宗准许其经河套入塞。其后在入贡往来间,一些蒙古部族就乘机入驻河套,出入为寇。

由于军事实力的下滑,明朝非但不能将这些部族逐出,反而被这些蒙古部族慢慢的挤出了河套地区。宪宗朝十几年的努力就此荒废了。

此后虽然正德皇帝亲率大军与蒙古作战,但是也未能夺回这一区域,河套地区还是一直被蒙古部族掌控着。

嘉靖二十五年,兵部侍郎兼总督三边军务曾铣向嘉靖上了一份奏疏,提议军事讨伐收复河套。奏疏里曾铣详细说明了收复河套的好处、用兵策略等。里面最能打动嘉靖的,应该是预算。

曾铣说复套他只需要三十七万六千二百两白银!三十七万两白银就可以获得朱棣、汉武那样的功绩,嘉靖怎么会不愿意?嘉靖将曾铣的奏疏下发部议。

兵部尚书翁万达(之前任三边总督)觉得曾铣的方案太浮夸,不可行,但是嘉靖并没有听进去。他同意了曾铣的方案并批给他二十万两白银,要求其开始准备。

说明:三边总督是陕西北部沿边分设延绥、宁夏和甘肃三边后,各镇因互不统属,遇战事,相互无协作,多有败绩。为有效巩固西北边,弘治十年设置这一官职,以文官统领该区域一切军务(还有部分民政权,例如可以征集粮草)。最初叫“提督军务”,后改称总制、总督。是当时明朝权力最大的地方官职。

第二年曾铣又上了一份更为详细的奏疏《边务十八事》,这一下激怒了嘉靖,为什么呢?因为嘉靖发现曾铣在忽悠他。

一转运粮饷、陜西抚镇等官谢兰等议称夫师行粮从、则士马饱腾、转运不继、则士马困馁、况人马十万有余、往返搜套二千余里、计筭月日、必须三月、精兵十万、马军六万、步军四万、每军行粮一升五合、大约以三月计之、该米一十三万五千石、正马六万、驮马一万二千马一匹日支料三升、草一束、大约以三月计之、该粮豆一十九万四千四百石、草六百四十八万束、米豆草束、以时估计之、每米一石折银一两二钱、料豆一石折银七钱、草一束折银二分、大约该折色银四十二万七千六百八十两、加以随军犒赏银、大约可用一十五万两,通共享银五十七万七千六百八十两,若搜套之后达贼远遁、当沿河筑墙建堡以为久守之计、大约兵马共享二十万、十万筑边、十万架梁防护、每年可用银二百万两、期以数年之间、大功可望其集矣
《边务十八事》

这哪里还是三十七万两的事儿,按曾铣的新说法没有六七百万两都只是打底。嘉靖觉得曾铣是先用一个很低的预算把他忽悠进坑,实际是个无止境的财政黑洞。

然而嘉靖又是个死要面子的人,他不肯承认自己被忽悠判断失误。这个心理正好被正与夏言斗争的严嵩利用,他攻击曾铣作为边臣,私下勾连内阁首辅夏言。于是乎曾铣、夏言被论罪处死,复套之议也就不了了之。

撇开政治斗争不说,当时明朝想收复河套也相当的困难。首先是朝廷拿不出那么多钱,其次此时的明军不是洪武、永乐时的明军。就算是和宪宗朝去比,也是持续下滑了几十年的明军了,在河套平原上很难战胜蒙古骑兵。

更重要的是蒙古在俺答汗的统治下又统一了,实力也不是宪宗时期的蒙古可比的。此消彼长的情况下,嘉靖朝想要战胜蒙古胜率不大。三年后的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事变俺答汗率兵直抵北京城下,明军却束手无策,再次证明了双方的实力差异。

即便是有大同总兵仇鸾私款纵敌的原因,但是明军抵挡不住蒙古人才是根本原因。毕竟最后俺答不是被明军驱赶回去的,是拿到明朝开市承诺后主动撤军的。

此后虽然因为开放贸易,明、蒙双方结束了长达两百年的敌对,但是明朝也彻底地放弃了河套。

河套地区航拍图,上部的山脉即为阴山

河套地区是塞外难得的适合农耕的区域,对于中原王朝来说是一块宝贵的前进基地。经营得好此地的物产足够供给一支几万的军队,而且位置非常靠近蒙古的核心地域阴山,这会给蒙古很大的压力,防御作用远强于沿长城固守。

然而明朝前一百多年,由于战争和错误的民生政策,导致北方人口恢复缓慢,无暇顾及河套。后一百多年里军事颓废又无力去攻占河套。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子站导航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