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八路军受伤被俘,送去日本做苦力,得知日本投降一镐子砸死小队长_赵奎元
2021-05-07 15:40:20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八路军受伤被俘,送去日本做苦力,得知日本投降一镐子砸死小队长

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坚持抗战14年,最终以3500多万人的伤亡换回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是真正靠着“血肉”才筑起的“长城”。

但时过境迁,很多人对于“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似乎已经渐渐难以理解甚至体会。

而在这里,就要给大家讲一个抗日战争中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重回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感受我们先辈面临的艰辛与不易。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赵奎元,是一名抗战老兵。他出生于1919年,从小生长在河北文安县境内一家普通农家之中,平时受尽地主盘剥和侵略者欺辱,因此小时候就养成了一颗热烈的爱国之心,胸怀伟大的报国之志。

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很快日军的兵锋就逼近了河北境内。因为寡不敌众,河北守军部队开始分散成一个个连队,开始跟鬼子打游击战,就这么硬是在河北地界跟日军迂回了好几年。

在1941年的时候,其中一支队伍就到了文安县驻扎了下来,赵奎元见到八路军之后,就毅然决然地参了军,从此正式投身到了战场之中。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身边的战友是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但赵奎元却顽强地活了下来。

1943年,抗日战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白日梦早已做到了头,恼羞成怒之下,在这一年他们开始对华北地区进行了地毯式的大扫荡。一百多号日本兵来到了文安县下辖的陈家务村中。

驻守于此的赵奎元跟自己的十几名战友提前侦查到了日军的动向,他们一面阻击着日军的脚步,一面疏散着当地的百姓。等到百姓撤退之后,他们也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中。

这是一场极其不对等的战斗,他们抱着能活一个是一个的想法,在统一的口号之下,十几名战士分头迅速冲出,一个个战友纷纷倒在日军的枪火之中,赵奎元虽然幸运地从日军的包围圈中撕开了一个口子冲了出去,但很快又被日军追上。

日军对他进行了一阵扫射,其中两颗子弹击中了他,一颗贯穿了他的胸口,一颗割破了他的小腿。赵奎元甚至还没感到多么强烈的痛感就已经昏迷了。等到赵奎元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关押在了日军的牢房之中。

之后,日军开始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酷刑,老虎凳、辣椒水都是“家常便饭”,打一拳踢一脚乃至于割一刀也“稀松平常”。彼时的赵奎元伤还没治疗,每挨一下打,胸口就一股一股地往外直冒血。

但即便如此,赵奎元也还是死死地闭着嘴不肯说出任何的情报。日军干脆也就不问了,开始对赵奎元使用烙刑,火红的烙铁刚从炭火中取出就被印到了赵奎元的身上,很快赵奎元身上就没有一寸完好的皮肤。

按理说在中那两发子弹的时候,在经历了如此多的折磨之后,常人可能早就撒手人寰了。但赵奎元的命却十分之硬,直到此时他也没有咽气,只是在巨大的痛苦中赵奎元又昏迷了过去,等到他再次醒来之时,发现自己已经在了车上。

日军打算将赵奎元送到日本去当劳工,跟他一同被押解去日本的总计有700多人,结果在海上的时候就有几十人因为伤势过重死去了,并被日军随意地丢到了海里。可赵奎元却奇迹般地再次活了下来,从此开始在日本劳动求生。

但赵奎元等人的生活依然十分艰难,因为日军没事就会欺辱他们,此外负责“管理”赵奎元这一小队的国民党小队长,对赵奎元更是常常拳脚相加,让赵奎元的人生始终在阴影之下。

但赵奎元还是没有屈服,他的心中有一股执念,那就是回到故土,看到祖国的胜利。在这个信念的驱使下,赵奎元始终没有寻死,一干就在日本干了近两年的时间。

近两年之后,赵奎元终于等到了这一天。1945年,一位中国翻译塞给了赵奎元一份报纸,并且告诉他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中国胜利了!赵奎元欣喜若狂,立即跟身边的工友分享这个好消息。

可这个时候,那个国民党小队长见状却对着他们作威作福,显然他还没知道祖国胜利的消息,还甘愿当汉奸走狗呢!赵奎元看见他的嘴脸,想到这一年多近两年时间里他的所作所为,当即是怒发冲冠,立马抄起镐子就对着这小队长劈头盖脸一通打,直接将其打死了。

日军前来查看情况,赵奎元也是抡起镐子一阵猛劈,他们只好躲闪,不敢再管这事了。不久之后,赵奎元众人就被送回了国内,只是回国的却只有400人了,另外300人则基本全都在异国他乡中牺牲了。

回国不久之后,赵奎元来到了家乡文安县,一时之间热泪盈眶,他的家乡,他的祖国,支持着他度过了这艰难的两年时间,当他的父母出门见到他的时候,因为赵奎元身上满是烫伤的伤疤,一时之间都认不出他来。而当他们终于相认之时,一家人都大哭了起来。

但赵奎元之后的生活还是充满了痛苦,当年日军的子弹打穿了赵奎元的肺部,又没有对赵奎元进行及时妥善的医治,以至于赵奎元一旦干些重活就要大口大口地吐血。但比起一家团圆和祖国的胜利,这点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游戏网



234游戏网站地图
子站导航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