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毛主席: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高明_三国
2021-02-21 18:16:06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司马懿为何能笑到最后?毛主席:司马懿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一、引言

所谓: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而跟着先贤或历史巨人脚步“品史”,从来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高效捷径。就比如许多人人,都感到奇怪的一个问题:三国时期的司马懿,他有何德何能,竟然能笑到最后?

首先要说的是,这其实就是三国的魅力之一。无论你站在三国大格局上去观察,还是紧盯着某位三国牛人去分析,都会发现总能给人以各种想象不到的“惊喜”。

比如从三国大格局上来说,三足鼎立,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家打得不可开交,堪称是金戈铁马不断,花样奇谋迭出,无所不用其极。哪料折腾到最后,却霹雳一声响,司马懿给晃荡出来了,司马家族三代努力,一举搞定三国,来了个三分归晋。

面对这结果,真不知九泉下的曹操、刘备和孙权,会不会被气得吐一口老血出来!尤其是曹操——啥呀这是?莫非我曹操奋斗一生,最终却是在给你司马懿打工吗?这个“惊喜”实在承受不起!

但很抱歉,读者们却“喜欢”这类惊喜,不但产生了说不完的话题,且更堪称是历史魅力之一。

若站在司马懿的角度去分析,同样这也是“惊喜”。就如笔者从来不信,曹操从娘胎里一出来,就立志当“周文王”,准备篡夺大汉天下一样,司马懿也是这种情况。

二、司马懿曾是个愣头青

司马懿出生在公元179年,另一位三国重量级人物庞统,也是在这一年出生的。

只可惜,庞统死得早,致使冢虎(司马懿)、凤雏,没能碰撞出火花来。好在,还有卧龙诸葛亮,后来跟司马懿展开了一场,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三国龙虎斗”。

司马懿的老爸叫司马防,是河内人,他一共有八个儿子,当时被称之为“司马八达”。跟之前颍川的“荀氏八龙(后代中产生了荀彧)”可谓交相辉映,而司马懿则排行老二。

如今一提司马懿,人们几乎都认为,他是“人狠话不多”的“老奸巨猾”的模样,但实则司马懿在求学时期,却跟咱年轻时一样,也是一个愣头青、惹事包。

司马懿有位老师,叫胡昭,字孔明(不是诸葛亮),颍川人,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袁绍先征辟,被胡昭拒绝。曹操当了司空后再次征辟,胡昭再次拒绝。曹操对此也表示理解,说了一句:人各有志,出处异趣。这就是成语“人各有志”的出处。

而司马懿最初就是师从他门下,据《高士传》记载:胡昭非常看中司马懿,认为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限量。也不知是否就是因有老师看重,司马懿就飘了起来。结果得罪了本地一位姓周的同学,发了狠要教育司马懿如何做人。

司马懿一见势头不对,就要逃回老家,却还是被周同学带着人,给堵在了半路上,要杀掉他。 胡昭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去,“止(周)生,(周)生不肯,(胡)昭泣与结诚,(周)生感其义,乃止(放过司马懿)”。

所以,再牛的大人物,其成长过程,也都跟咱寻常人一样,有这样那样的毛病。都言司马懿老奸巨猾,可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司马懿年轻时也是愣头青一枚。绝非一出场,就要夺曹魏天下,而是跟曹操一样,被一步步逼到了那地步。

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英雄反过头来改变时势!那么司马懿出仕后,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下来,并最终笑到最后的呢?

三、毛主席曾三次评价司马懿

有种观点很流行,说:司马懿之所以能笑到最后,是因他活得长、能熬!

其实这仅是表象,因为三国时期,活得长的还有孙权,在曹操、刘备都死后,他又活了三十年,这么长的时间内,却为何没有一统三国?反而让地位、资历等全面低于自己的司马懿摘了桃子?

显然活得长啊,能熬等,都未触及到实质问题。因此笔者才说,跟着先贤或历史巨人的脚步“品史”,从来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高效捷径!

毛主席就曾三次评价司马懿,从他老人家的这三次评价中,就能找到解决此问题的“钥匙”。

第一句:(司马懿)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

这句是总论司马懿。“出身士族”是司马懿的先天优势,因为魏晋三国时期,是门阀士族的天下,司马懿天然占优,是其属性。

比如,曹操曾两次征辟司马懿,第一次司马懿装病躲过去了,为何第二次却出仕了?因为第二次主导征辟司马懿(推荐司马懿)的是荀彧。当时荀彧既是曹操手下二号人物,同时也是天下士族的领头羊。也就是说,司马懿始终扎根在门阀士族之中。

所谓立场决定前途,当三国强人曹操死后,司马懿和陈群,不但成为门阀士族的带头大哥,而且外加魏国重臣(托孤宠臣)的身份。

这也是为何曹爽虽忌惮司马懿,却只能盼他早死,而不敢下黑手。最终反被司马懿一击而破的原因——曹爽重用的何宴等人,都不是士族,而他们却组团,动了士族的奶酪!

至于司马懿“多谋略,善权变”,这是其标签,公认的,小编就不再举例解释说明了。

第二句: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这句是毛主席读《陆逊传》中的评注。一语解释了,为了司马懿能扛住诸葛亮的原因。

皆知,诸葛亮是司马懿一生中最难对付的对手。且司马懿在曹魏军中的权威,便是在对抗诸葛亮中形成并取得。显然这句,既是评价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同时又是司马懿能笑到最后的必要条件。

陆逊在夷陵之战中,之所以能击败刘备,是因他采取了龟缩战略,以至于被吴国许多人大骂陆逊“畏蜀如虎”!是不是想起了司马懿对抗诸葛亮时,也被骂过这句?

司马懿同样采用了这种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在曹魏军中形成权威,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须知没有军队支持,司马懿不可能笑到最后,所以,司马懿那三千死士的背后,是曹魏大军的支持!

第三句: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历来说他坏,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皆知毛主席对曹操的评价非常高。而同时曹操,也是最有希望提前一统三国的人物。因此这句评价,实则是指出了司马懿能笑到最后的必然性。

具体例子就是,曹操拿下汉中后,司马懿曾建议曹操夺西川,被曹操拒绝,因而错过了干掉刘备的绝佳时机。对应的是,毛主席评价曹操“优柔寡断”的缺点!

笔者理解,这句并非是全面对比曹操和司马懿,否则他老人家也不会在前面定义“有几手”,这点必须要注意!

当然,这句也可以理解为,司马懿是吸取了曹操的经验教训,因而他才能当机立决,在完全劣势下,看出胜利的必然,故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一举干掉曹爽,夺走了曹魏大权。

总之,从毛主席对司马懿的这三句评价中,可以得知,司马懿既拥有先天优势(士族出身),又创造出了必然条件(对抗诸葛亮,拥有了军权),在吸取前人(曹操)的经验教训下,来了个三合一,这才得以“笑到最后”。

当然,以上这些仅是笔者浅显理解,跟在他老人家身后学习所得的一点心得而已,以期抛砖引玉。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子站导航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