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档案春秋︱孤岛烽火中的合众图书馆_景葵
2019-10-23 18:01:56 作者:佚名

原标题:档案春秋︱孤岛烽火中的合众图书馆

2019年是合众图书馆创办80周年纪念之年。这座中国现代著名图书馆的创立,与两位创办人——叶景葵和张元济的名字紧密相联。两人的友谊始于民国初年,而创办“合众”却是上海沦为“孤岛”以后。

叶景葵汉口来信

1937年11月下旬,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接到从汉口辗转寄来的一封信,寄信人是老友、浙江兴业银行董事长叶景葵。信中写道:

菊丈台鉴:顷接通丈信,知长者于危险之下为葵理故书,感惶无地。葵初购书,皆普通浏览之书。近来稍得先儒稿本及明刻各书,然亦未成片段。以近来物力之艰,得此已觉匪易。今岁室人物故,私计不再购书,并拟将难得之本,一为整比捐入可以共信之图书馆,而于普通各书,则留为随时消遣之用,虽未暇为之,而已有就正有道之意,盖自省鉴别不精,恐以珷玞乱玉也。今于危险时期承长者慨然代为检点,私衷何等庆幸。但敝寓正在炮火之下,敝藏无多,尽可将书箱送至尊寓。因稍为罕见之书,皆存入柚木书箱之内(“文章千古事”三十箱,“法自儒家有”三十箱,“厥协六经异传”十二箱,其中亦有极寻常者,皆昔存未改装者也。又,三楼有郑振铎押品两橱,书房地下杂厕有新购者,楼下客室橱中皆普通印本),移送不难也。历年虽有草目,但凌乱无伦次,凡无价值而易得者置之可耳。葵到汉尚安,适昔时政府拟以衡州为最后退步,而近日已大肆轰炸,太原危急。河西之险,铁骑可以凭陵,则成都、重庆等处,何尝不可轰炸?故祗能相当驱避,而无绝对安全之地也。草草布谢。敬颂

颐福。

再侄景葵谨上

廿六、十一、五

“通丈”指陈叔通。“文章千古事”“法自儒家有”与“厥协六经异传”,指书箱分类记号。前两句均出自杜甫著名的《偶题》诗;后者出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言”,都是阐明文人心迹和搜集文献之宗旨。

叶信记述了一个动人故事:

1937年10月,“淞沪会战”中的上海。日军已推进到江桥、南翔一线,苏州河北岸发生着激烈的战斗。一位瘦弱的老人不顾危险,连续几天穿行在沪西租界边缘的沙袋、铁棘网间,前往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东侧兆丰别墅的一幢楼房。

他就是著名出版家张元济。兆丰别墅的那幢楼房主人则是叶景葵。淞沪会战以来,叶景葵正在汉口,一时不能返沪,兆丰别墅离战线近在咫尺,张元济担心老友的藏书有失,便冒着危险来此照看和整理叶氏的藏书。

叶景葵藏书以名人稿、抄、校本著称于世。一部清代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手稿,从杭州抱经堂购得时,只是破纸一包,他“灯下排日整理,剔除蠹鱼蛀虫,不下数百”,又请人精心修补,费时两年,花费三倍于购书之款,终于起死回生,订成130余册的煌煌巨帙。此书后经钱穆等协助校订,判定为顾氏手稿,可校正通行本许多舛误。1931年末,叶景葵从湖南一书贾处购得一部《邦畿水利集说》,稍有残缺。他从某书目中得知该书原稿本已归涵芬楼,立即往借,校读并抄录补全。恰在此时,东方图书馆被毁,这部记述清代京畿地区水利的极有价值的稿本,在叶景葵手中得以逃过了侵略者的罪恶之火。

从叶景葵信中的记述,其藏书藏于柚木书箱中的精品就达几十箱,尚未整理的也不少。至于“郑振铎押品两橱”,虽然内容及数量不详,但肯定不会是普通之书。远在汉口的叶景葵,无暇照顾自己的藏书,放心地托付给了老朋友,必要时移至自己寓所。其实,当时张元济的极司菲尔路(今万航渡路)寓所也不安全。

叶景葵致张元济

战时的浙江兴业银行

“八一三”事变后,叶景葵与浙江兴业银行上海总行针对时局的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

8月20日,浙兴总经理室发布暂时迁址通告。因考虑北京路的总行接近战区,为谋客户安全起见,暂迁法租界亚尔培路69号办公。

9月3日,叶景葵签署浙兴总办致苏州支行“苏稽密元号”函。云:“今接常处来电,以日机轰炸甚烈,各银行议决一致停业迁避。敝处已电告常处,将库存、簿据、人员,均退无锡。将来尊处不能营业,经就地同业一致决议迁避时,请仿照常处办法,退至锡行,一面电告敝处接洽为荷。”同日,叶签署浙兴总办致南京分行“京稽密字元号”函:“战事延长,如飞机轰炸无法营业等情,难免蔓延各地。我行最后布置,似应未雨绸缪。日前曾与贵王代经理面洽,尊处倘至十万危险,经就地同业一致议决停业迁避时,可将重要簿据、库存、人员等,暂行迁避芜湖。尚希相机办理,并预先通知蚌处接洽,必要时一致行动为要。”

9月上旬,叶又主持制定浙江兴业银行《战区行处收付款项办法》。

……

紧张而又繁忙的工作,加上不久前以沫相濡的夫人逝世,叶景葵身心疲惫,乘战事间隙,10月中旬他一个人离沪赴莫干山,准备静养数日。但因战事变化,沪浙间交通中断,根据董事会决定,叶由莫干山径赴汉口,布置战时各分支行撤退事宜。约10月19日他匆匆下山,辗转抵达杭州,再由杭州一路西行。大路小道全是逃难的难民,叶景葵夹杂在西撤的机关、学校队伍中风尘仆仆赶往汉口,根本无法顾及上海的家与他心爱的藏书。

浙兴在汉口的分行成为战时全行的指挥中心,叶景葵坐镇汉口,总经理徐新六则奔走于上海与香港之间,协调各银行及政府机关之间的关系。叶从张元济战火中为他整理图书得到启示,在另一封感谢老友的信中,再次透露了欲办一所私人图书馆的意愿。

菊生太姻丈鉴:昨由汉馆奉到赐示,敬悉敝藏书籍承公鉴别,刻已全部保存,将来事定后,拟选择可以保存之价值者,请公再为鉴定,编一清目,想亦大雅所乐闻也。汉市不免扰攘,因京都纷纷后撤,但行政无系统诸事,待最高首领解决,而首领刻正在艰危督战中,安得有此余暇?所以对于敌人相形见绌之处,不仅在军器之窳、军士之杂,实各事均无组织之所致。刻下骑上虎背,欲罢不能,只有拼死奋斗而已。葵因汉行近为内地集中处所较繁,一时不拟返沪。敬颂

日祉。

再侄景葵顿首

廿六、十二、三

叶景葵在汉口不时收到苏州、无锡、常熟等分行遭劫与损失的报告,一些分支行经理、行员在日寇轰炸下逃出,来到汉口向董事长报到,请求新工作,让叶非常感动。此时汉地也非安全之处,于是筹设重庆支行、长沙支行、常德寄行与香港分理处等事宜,接连二三地摆到董事长面前。直到1938年1月底,他才安排妥帖,离开汉口,取道香港返沪。

合众图书馆旧址

藏书整理中的思考

张元济为叶景葵整理藏书,不单是友情的表现,更是爱护民族文化的爱国行为。随着战火蔓延,庐江刘氏玉海堂、湖州刘氏嘉业堂遭劫,平湖葛氏传朴堂毁于战火,杭州王氏九峰旧庐流散……各地藏书家噩耗不断,触目惊心,张、叶二老神伤不已。叶在返沪后不久给北平的顾廷龙一封信中写道:“嘉业、传朴两堂藏书受劫,即近时勇于购置之九峰旧庐,闻亦多损失,孑遗所存,更可宝贵矣。”银行工作之余,他开始整理自己的藏书,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题跋。

在《农政全书·跋》里,叶景葵感慨浩劫之中古书之命运:“平露堂原刻,印刷在后,已有阙板,以道光本补足之。张中丞所刻《水利全书》,访求未得。其《抚吴疏草》,前年曾见一部,为九峰旧庐主人所得,去年借读一过。此次杭城浩劫,不知尚存否,念念不置!”在《齐民要术·跋》中,感谢张元济“去冬在炮火之下,为我整理时,已代更正”版刻鉴定之误。云:

丁丑春在故都,见一全本(前有嘉靖年序),乃恍然此前六卷,即嘉靖刻,非元刻。今夏检理书笥,知张菊生丈去冬在炮火之下,为我整理时,已代更正。精鉴可佩,整暇尤可佩也。兹将原条粘附册首,以作纪念。戊寅七月十三日,景葵记。

1938年8月的一天,叶景葵突接浙兴香港办事处电报,告知总经理徐新六今晨乘桂林号飞渝,半途遭日寇飞机袭击。各方消息很快证实航班失事与总经理遇难的消息。浙兴同人闻讯,顿如晴天霹雳,莫不相顾失色。先生第一时间得此噩耗,强忍悲痛,坐镇浙兴总行董事长办公室,披阅电函,亲拟电稿,与各方紧急联络接洽。接着,寻找遇难者现场,徐新六遗体运回上海,各界举行追悼,抚恤家属等等,一直忙到年底。

叶景葵不得不暂停藏书的整理,但他思考中创办图书馆的计划已渐渐成熟。他与张元济就怎样办图书馆问题多次促膝商谈。叶景葵拟捐资10万元,另募10万元,动息不动本,作为图书馆的常年开支。他率先捐出自己的全部藏书,张也捐出藏书,浙江兴业银行创办人之一蒋抑卮闻讯,表示也将捐出其凡将草堂藏书。以后叶、张又联络同盟会元老、前江苏省省长陈陶遗加盟创办人之列,以资号召,正式创议筹办一所私人图书馆,尽力收藏濒临危亡的民族文献。关键是聘请一位懂行而又热爱图书馆事业的年轻人来此主持。他与张元济均着意于顾廷龙。

顾廷龙南下主持“合众”

顾廷龙,字起潜,江苏吴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与藏书世家,当时在北平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职。几年前叶景葵就与顾有通讯往来。曾通过顾廷龙请钱穆校勘《读史方舆纪要》稿本。叶对顾精湛的版本目录学造诣十分赞赏,任计划中图书馆的“掌门人”再合适不过了。1939年1月30日,叶景葵致顾廷龙函,特意询顾在燕京图书馆的情况:“燕京图书馆经费尚充足否?吾兄在校是否兼教员,每年收入若何,有契约否?暇乞见示。”以前的通信谈的都是古书购买、校勘等事,这一次显然是一种试探。顾不久回信说:

“龙佣书燕馆,专任采访,因校例所限,不能兼任教课,既无聘书,亦无合同,月薪百廿五元,循资而上,暑后学校无恙,当可增加十五元。所幸此间生活程度较低(以房租而论,不过上海十之一耳),勉能维持。每届学期开始,为两儿筹学费(一在高中一年,一在小学四年)则形拮据。在此仅以能不离书本,投吾所好,他无可恋。然一书购到,速送编目,不克细读,而俗务纷纭,不容其从容浏览,有如庖丁调味,盛宴为主人享客,安得染指其间?退值以后,昏灯一卷,日益无几,任意涉猎,不能专治一学,致年逾三十而修名不立,每自惭疚。去年以来,朋辈星散,依依送别,吾以一家四口,欲归不易。顾今满目疮痍之日,人多流离颠沛,我尚草间偷活,已邀天幸,复有何求。惟诵宗子相之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聊以解嘲。素蒙垂爱之深,举实奉告,不觉其覼缕也。”(1939年2月8日顾廷龙复叶景葵函)

同年3月15日叶致顾廷龙函,明确告知:“上海方面如有图书馆组织(私人事业,性质在公益方面),需要编纂校勘人才,吾兄愿意图南否?每月须有若干金方可敷用?移家需费用若干?幸斟酌示我。”当顾回复表示愿意南下,叶景葵进一步告知图书馆组织计划:

“奉示知于鄙人所拟图书馆事极荷嘉许,且许以他山之助,感如挟纩矣。鄙意组织愈简愈好,大约即以弟与菊老及陈陶遗(彼在江苏声望极隆)三人为发起人,即为委员。委员中或推菊老为主任,其下设总编纂一人,请吾兄作任之,不再设其他名义。总编纂下须用助手(总编纂或称总务),招学生为之。会计收支之类,委托敝行信托部为之,扫除一切向来习气,使基础得以巩固,则可久而又可大。大略如此,以后或有更改,亦不致过于歧异也。至何时可以设筹备处,则全视所欲租之屋何时可以起租。(有无其他变局,尚不可知,因上海租屋,难于尘天。)屋能租定,则可以电请吾兄南来,否则来无住处,亦无办事之处,徒唤奈何。故现在请兄保密,俟租屋有成议,当即电闻,彼时再与校中说明,至何时可离校,则全视兄之便利而定。弟亦不能过拂人情也。(所谓拂人情者,指不顾校中有无替人而仓卒抢亲之谓也。)”(1939年4月18日叶景葵复顾廷龙函)

1939年7月顾廷龙全家来沪,入住辣斐德路614号—辣斐坊(今复兴中路复兴坊)一幢沿马路的民居—合众图书馆筹备处。楼下为办公处,楼上为书库和顾家住宅。顾廷龙到沪后,浙江兴业银行创办人之一蒋抑卮,即表示等藏书章盖好陆续送去,顾自告奋勇说“盖章之事,吾能为之”。于是,第二天起顾廷龙到海格路范园蒋的寓所为凡将草堂藏书盖章,盖完一部分即送“合众”,连续数日而工作未完。不料蒋抑卮忽以伤寒逝世,剩下善本十余箱交由其后人保管。后来“文革”中均被造反派作废纸论斤售去。书入废纸铺均被送纸厂做回魂纸,无一幸存!

叶景葵

“孤岛”矗立“合众”

1939年8月,由顾廷龙草拟的《创办合众图书馆意见书》,经张、叶修稿后通过。同时,叶景葵购下蒲石路古拔路口(今长乐路富民路口)一块空地建造馆舍。这幢“凸”字形建筑由著名建筑师陈植(陈叔通之弟)设计。图书馆起个什么名字呢?当时上海已有“鸿英图书馆”“明复图书馆”等以创办者名字命名的图书馆,于是大家提议以叶氏的名字来命名。叶景葵坚决不同意,他认为图书馆应依靠大众的力量并公诸社会,才能久远,而不应看作一家一姓之物。他提出以“合众”为馆名,取众擎易举之义。他只有一个要求,在馆旁筑一小楼为寓所,以租赁期25年与馆立约。他说:“昔日我为主而书为客,今书为馆所有,地亦为馆所有,我租馆地,而阅馆书,书为主而我为客,无异寄生于书。”从此他自号“书寄生”。

“合众”矗立于抗战烽烟下的上海“孤岛”,其意义恐怕已超出文化的范畴。

1949年4月叶景葵突发心脏病去世。1953年6月,经张元济、陈叔通等提议,将合众图书馆捐献给国家,更名“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当时已有图书25万册,金石拓片1.5万种。1957年馆舍扩建,翌年并入上海图书馆。“合众”原址一直是上图的长乐路书库,专藏古籍和其他历史文献,直至淮海中路新馆建成。现为上图所属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与《图书馆杂志》编辑部。隔壁长乐路752号“书寄生”寓所已挂有“叶景葵故居”的标牌,以纪念这位创办“合众”的银行家的不朽一生。

(本文摘自2019年第9期《档案春秋》,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图片由作者提供。)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