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新长征再出发】曙光
2019-09-05 13:14:14 作者:佚名

原标题:【新长征再出发】曙光

央广网固原8月16日消息(记者李行健 杜希萌 徐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长征是一场理想信念的远征,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我们重新再出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组”来到宁夏固原。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过的最后一座大山,被称为“胜利之山”“曙光之山”。这里也因毛主席的词作《清平乐·六盘山》而闻名。系列报道《新长征再出发》今天推出《曙光》。

南北走向的六盘山绵延起伏,雄踞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如今,站在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前,仍能感受到词作中的豪情。风从两山之间的隘口穿过,吹得碧空如洗、红旗猎猎。

固原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魏晓东指着山腰盘旋的山路说,这是兰州、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也是80多年前红军通往陕北的必经之路。六盘山山路迂回、道路难行,素有“难于蜀道”的说法,但胜利在望的红军队伍士气高涨,巍巍高山只等闲。“到了六盘山以后,毛主席当时在这里休息的时候,能眼观陕甘宁三省,正好又是10月份,秋高气爽,毛主席的心情可以说很激动。”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红军战士一路远征,终于从万里之外的闽山赣水,跋涉到了长城边关。六盘山下的宁夏彭阳县长城塬村现在还能见到秦长城遗址。80多年前,毛泽东等人率领的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就曾在村里的乔生魁老人家留宿。

当年的土窑洞院落如今只剩下老院墙,但乔生魁的孙子、已经70岁的乔德雄老人仍然记得祖辈流传的红军队伍来宿营的故事:“我奶奶说,当时进来四个人,王稼祥、博古、张闻天,还有毛主席。我姑姑,当时十岁,看到人进来就钻到案板底下去了。王稼祥就问,老太太这下面是谁啊,我奶奶就说是她女儿,王稼祥就说,快把大姑娘叫出来吧,我们是红军,我们是救万民的。”

西吉县回族聚居村单家集还保留着当年毛主席宿营时的旧居。单家集单南村党支书单云说,红军部队曾经三过单家集,中央红军来之前,红二十五军也曾在这里驻扎。“第一次是躲红军,第二次成了迎红军,听说红军又来了,咱们村上阿訇就组织了迎接的队伍,专门等着迎接红军。”

由“怕红军、躲红军”到“盼红军、迎红军”,回族群众对红军的态度转变,是红军战士用实际行动换来的。上世纪90年代,宁夏作协原副主席火仲舫采访到了当年二十五军卫生大队队长钱信忠。火仲舫说,红军把紧缺的药物用来救治回族同胞,成了百姓心中的“仁义之师”。“红军不扰民,不进清真寺,而是在街道旁边的土台子上宿营。这期间发现一个回族老乡肚子疼,在地上打滚,说是绞肠痧,现在就是阑尾炎穿孔。阑尾炎手术现在很容易做,但是在84年前,红军行军打仗,动手术还是不太容易,但是红军不能见死不救,程子华就给当时的卫生队长钱信忠下了个命令说,‘你必须想办法救活他。’他就在街道上搭建了临时手术台,把红军给重伤员的药物盘尼西林用上了,有救了。红军的良好印象一下子散开了,说红军真是人民的军队。”

单家集现在还保留着当年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留给回族群众的一面旗子,上面写着“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单云说,红军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还有不少回族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84年前,摆脱了敌人重兵追剿的红军战士距离陕北越来越近,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单云还记得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讲的“米袋子”的故事。得民心者得天下,对红军而言,群众的拥护就是最锐利的“长缨”。“他(陈昌奉)拿带子带着些口粮,里面就有大油这些东西,当时毛主席就下了命令,说明天就要到回民地区了,这些吃的都不能带。其实他(陈昌奉)背了一路很珍惜,这一袋子粮食在特别困难的时候才能用,陈昌奉感到特别可惜。毛主席说了一句话,只要全国的老百姓拥护我们,我们的米袋子永远是满的。”单云告诉记者。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