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欲学琴先识琴——常见古琴样式概览(含图片)
2019-09-05 12:15:43 作者:佚名

原标题:欲学琴先识琴——常见古琴样式概览(含图片)

唐·九霄环佩(伏羲式)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传为伏羲、神农氏所制,初为五弦,后文武二王续得七弦,其音宽广壮阔,清脆悦耳,圆润悠远。19世纪20年代为同钢琴区分遂名“古琴”,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琴棋书画”之首,更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有关琴史文化下回琴君会与诸友细聊)

据古书记载,古代流传下来的琴制有50多种,现今常见的不过20余种。概分三类:一为圣人造琴,如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等;二为文人造琴,如师襄式、师旷式、落霞式、蕉叶式等;三为帝王造琴,如宣和式、潞王式等。每一种琴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和时代背景,代表了造琴人对艺术的追求以及自然的感悟。

古代四大名琴

号钟

号钟式

周代名琴,居古代四大名琴之首,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荡胸生云。传说春秋时期的俞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国的贤明君主齐桓公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对号钟尤为珍爱。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汉·刘向《九叹·愍命》:“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淮南子·修务训》:“鼓琴者期於鸣廉、脩营,而不期於滥脇、号钟。”高诱注:“号钟,高声,非耳所及耳。”唐·独孤及《夏中酬于逖华耀问病见赠》诗:“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云笈七签》卷一百:“黄帝之琴名号钟(一说递钟),作清角之弄。”

今仿古制。

绕梁

绕梁式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原指《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遂以“绕梁”形容歌声高亢回旋,久久不息。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宋·虞汝明《古琴疏》:“华元献楚庄王以绕梁之琴,鼓之,其声嫋嫋,绕于梁间,循环不已。”因他实在无法抗拒“绕梁”之音,只得忍痛,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名琴“绕梁”成为绝响。

今仿古制。

绿绮

绿绮式

相传绿绮通体黑色,隐隐泛着幽绿,有如绿色藤蔓缠绕于古木之上,因而名为“绿绮”,古时四大名琴之一。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汉·司马相如以一首《如玉赋》换得,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现多为后人仿古制,明·王玉峰《焚香记·辞婚》曰“棋局纔收间点茶,能弹绿绮耻筝琶。”绿绮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可见一般。

焦尾

焦尾式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古时四大名琴之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他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音质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便取名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扬名四海。

今仿古制。

现今常见制式琴

1、伏羲式

伏羲式

《太古遗音》载:“伏羲见凤集于桐,乃象其形”削桐“制以为琴”,其造型圆浑古朴,项腰各有壹半月形弯入,音色宏厚内敛,富有内在张力。,当初伏羲造琴,是为了“反其天真”,用琴声将人们被囚禁的心灵呼唤到大自然中,将内心的情感自然抒发出来。

观其形,听其声,仿佛看到远古先贤察天地,俯万物,化万形以寓其意,他们的传唱还隐隐回响在耳边,让人身心不由自主地感到宁静祥和。

2、神农氏

神农式

《新论·琴道》(桓谭著)中载:“昔神农氏继宓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和天地之和焉。”

造型简洁明晰,气韵肃穆高古,各部分关系紧凑合理。琴头微圆,颈部内敛,肩较头宽。九十徽间呈内凹半月,庄重中亦见灵动。龙池凤沼皆为方形,出音中正。神农式古琴风貌卓绝,凝立时可观圣人体象,抚奏时更闻先知教诲,令人无限思慕上古先圣德风。

3、仲尼式

仲尼(木乙古琴)

古琴中最常见的一款样式,属于圣人造琴的类别。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声音清雅纯正,外观流畅含蓄而又庄重大方。弧度有圆有方,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中庸内敛的风格,颇具儒家处世之道。抚仲尼,如听圣人之言,一弦一木,无不传承着音律的古朴与精粹。

仲尼式“膝琴仲尼”:常见古琴长度多为三尺六寸五,为传统标准琴长。膝琴则比标准琴短小很多。此式多为传统文人携之访友或游历山水所设计,形制虽小而精,音色又不失正音之德,其制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4、蕉叶式

蕉叶式

为闽人刘伯温创制,琴身似芭蕉,琴首蕉叶的叶柄向下弯曲,支撑首部,中生一茎,叶边起伏,如立庭院舞风承雨。两侧似蕉叶的叶缘,向下略微翘曲,琴体形态旖旎秀逸,琴底仿若蕉叶之茎。曲折的线条象流动的音韵,优美的身姿既表现了文人浪漫的情趣,又充满了艺术感。琴音圆润雅致,观之如飘然而立之仙人,抚之又如人间有情之吟唱。

小蕉叶(右)与大蕉叶(左)相比,较窄小,但更显秀美细腻,音色清脆透亮。

注:此琴形因要考虑形态的艺术性,甚为难斫,在此基础上要获得好音色,则难上加难。

5、灵机式

灵机式(木乙古琴)

汉代梁栾所创,作为历代最流行的古琴样式之一,近年来更是因其形似剑匣而颇受各地琴友的喜爱。灵机式琴首为常见的圆首,自琴首至肩处内收呈半葫芦状,腰部内收作一圆弧。(常有人把其和子期式混淆,实子期式琴首为方形,且为琴颈与肩处半葫芦状。或又称万壑松式,取自李白咏琴名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史书记载:梁銮作琴:于两额旁各生二寸,腰旁作峻形,有大声。常挟耕于霸陵,每耕罢鼓琴,有群鸟伏于地下,曲毕鸟散,耕者怪之。日习其弄,鸟集如初。)

6、宣和式

宣和式

宣和(1119年—1125年)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宋徽宗赵佶除书画双绝外还好琴,遂在宣和内府设“百琴堂”,又称“万琴堂”,收藏天下名琴。

而“宣和式”古琴,是徽宗宣和年间由其本人或官方主持创制的新形制,造型来源于凤势式,项腰仍保留凤势式特点,但更着以流线性的弧度处理,即项腰处均为两凹中凸,且从琴额开始曲线内收,额侧微敛,以适度的弧线过渡,使得整体显得渊雅淑质,纤秾清丽,造型浑融统一,清迥之资尽显。

宋徽宗独创“瘦金体”书法,瘦挺爽利,苍劲飘逸,舒畅洒脱,富有鲜明个性。由此“宣和式”古琴形制可见其艺术风格之一斑,可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7、传统凤式

网图

传统凤势造型束敛挺拔,琴头为方,项腰处各曲两折,灵动若水纹,仙逸如流云,造型出色,犹凤凰起势。圆形龙池,方形凤沼,两相应和,音色清劲。其声噰噰,其韵喈喈,抚之仿闻鸾凤和鸣,更见《诗经˙大雅˙卷阿》所云“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即言凤凰相偕而飞,美满合欢。

8、落霞式

落霞式

“落霞”是古代名琴之一,汉·郭宪《洞冥记》中有句曰:握凤管之箫,抚落霞之琴,古代文人观晚霞之变化万端,或发灵感,遂据此造琴形。琴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从细微的波浪曲线处理中流现出晚霞沉落的丰富变幻之态,尤其漆面黑红互嵌,交相隐现,另加断纹斑驳,斓彩风姿如舞曳于苍穹。

琴音雄浑洪亮,适于表现比较宏大的有气魄的乐曲。“落霞式”琴音琳琅振响,雄浑洪亮,抚之时而若泛舟浩渺湖面,时而感水天相接之壮阔,正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现存最早的落霞式琴是唐雷威所制“彩凤鸣岐”。杨时百先生极为推重,谓其“声音绝佳”。已故琴家管平湖先生在一九五九年新制两张都是采用此式,声音宏亮。

9、正合式

正和式

明清以后,古琴风格多趋向于华丽、繁琐,但唯有一种样式例外,那是正和式。相传为明宪宗第七子衡王朱佑楎所创制,朱佑楎所制的正和琴名“仲令”,后人又称为“衡王琴”。

“大巧若拙”一词在此样式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此琴首、颈、肩、腰等处,浑然一体,一线直下,无一丝变化,此样式若冠之以“素琴”再恰当不过。正和式作为明代以后出现一种全新样式,因其造型素净、大方,颇得当时琴人喜爱。

10、师旷式

师旷式

又称“月琴式”,相传为中国古代的大音乐家师旷所制。师旷(前570年前后),字子野。春秋晋国杨邑(今山西洪洞师村)人。活跃于春秋晋国悼公、平公时期。师旷不仅音乐造诣高深,而且关心民生,以乐论政,具有高明的治国理念,后人尊之为“乐圣”。

师旷式琴体,在项腰间作圆月形,造型奇特,音韵如磬。唐李勉所制有名的“韶磬”,就是采用月形琴制。杨时百得拓本仿制二张,据称:“制成后坚脆中有松透之音,宛如击磬”。

11、残雷

残雷式

“残雷”概为谭嗣同所创,琴式为“落霞”。一日有雷崩其庭树,谭氏见其形,乃合益卦之辞,遂曲其木斫之,名曰“残雷”。虽脱胎于落霞,形制也近似落霞,但其曲线与落霞正好相反,棱角亦更凸显。若把落霞比作温润如玉的君子,残雷则是刚强正直的大士,相近的外形,内在气质却截然不同。

12、连珠式

连珠式

《汉书》云,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寓意杰出的人才与美好事物结合在一起。连珠式古琴,相传为人称“连珠先生”的隋朝逸士李疑所创。顾梅羹先生曾仿制连珠式制新琴,声音多清亮圆润。但此式琴的制作每有变通,如“飞瀑连珠”等,项、腰第二个弯入趋尖势;“琅石泉”琴于肩、项部各作五连珠。

连珠式“大三连珠”

相传“连珠式”琴为隋逸士李疑所制,“大三连珠”,形制为连珠式原型,即项腰各作三个连续半月形弯入,龙池凤沼皆为方正;通体黑漆,随藏朱斑。此琴纵身修长,造型灵动跳跃又不失端庄典雅,观之抚之,可见范仲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之态,动静互容,两相合宜。

连珠式“变体四连珠”

“变体四连珠”,即项腰间勾勒出四个内敛半月形,连绵起伏如群岚,项部略为紧凑,腰尾稍显延缓,除表现了一般连珠式动静两宜的形态外,“变体四连珠”造型更加生动跳跃,尤其音色琅琅锵锵,如球琳并振,奏之仿见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言美韵:“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3、伶官式

伶官式

伶官式,为周代虞隋所作,伶官即乐官。史载:时隋为伶官,有大礼,减琴做三尺六寸,生顶额,势有大声,进于文王,加少宫一弦成六律,后武王亦加少商一弦成七音,至成王时,三叔流传而不知,隋乃做周公操以献成王令奏之,隋流涕不已,天大雷电以风禾偃木拔邦,人大恐,王因启金縢,复用周公。

琴面两侧浑圆,当中较平,琴颈和腰处各有一个扁弧形。天音琴坊出品的伶官式,由卢荣先生根据《五知斋琴谱》所载,并在龚一先生指导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调适。使得天音琴坊所斫伶官式古琴,在保持古貌的前提下,在音色方面能够更加适合现代专业化演奏的需要。这也正是虞隋创制伶官式的初衷。

14、混沌

混沌式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沌式古琴的创制受道家思想影响,琴的颈、腰部分都没有曲线,浑然一体。

作为较现代的款式,采用传统整琴上灰胎的制作方式,其造型简洁,圆润且有弧度,与常规样式相比,有着独特的美感。琴音清远和净,灵韵天成,给人一种天地初始的神秘感。

15、鹤鸣秋月

鹤鸣秋月式

(为清末安徽贵池刘世珩藏琴。此琴为桐木所斫,琴面有龟背断、流水断、冰裂断,琴底有流水断、龟背断、牛毛断。)

鹤鸣秋月式外形极具特色,焦尾冠角较圆,琴面弧度具宽平之象,尤其是其琴体两侧的突出弧线,使得整张琴远看犹如白鹤鼓翼,富有动感,近看又似出鞘之剑,飘飘欲飞。观之有如沈佺期《峡山赋》中所言:“闲凭晚阁,指天外之霞飞。梦断晓钟,听云间之鹤唳。”音色清脆甘洌,明亮祥和。

16、列子

列子式

列子式,传为战国列子所创。近似仲尼式,亦在腰项处各呈方折凹入,但琴首处边角又略有不同,整体外形典正清和,流畅飘逸,观琴思贤,似凭虚御风,颇具御寇之象。

据《广博物志》载:“列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明代陆延枝《说听》中亦载:“吾乡金某者,得古琴曰霹雳,携入都,介所识巨璫以献,上试其音清越。”遂得霹雳式。

17、洛象

洛象式

灵感源于河图洛书,寓意“地平天成,神龟出洛。”为明宪宗成华年间御制古琴。

此琴款样不见於《太音大全集》及《五知斋琴谱》,形制迥异,琴头中央尖出,属凤舌式,自肩至腰处各列四个半月形,弧面挺出,似展双翼。琴腰两旁则作钩云形,属凤势式。声音清亮通透,苍厚悠远。

18、竹节

竹节式

竹节式,又名阮竹式、此君式。竹,雅称修竹,又名篁,文人雅士取其正直虚心高节之意。

《世说新语·任诞》有云:“何可一日无此君?”仿竹的外观,彰显苍劲高雅之余,又不缺精髓美感,因此,近年来,颇得中年琴友的钟爱。琴音空灵纯净,清穆松透,不自觉沉浸到“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之中。

19、师襄

师襄式

师襄式古琴传为“乐圣”师襄定型,据《史记》载,春秋时卫国乐官,“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孔子家语》有曰: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襄子曰:“吾虽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今子琴己习,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己习其数,可以益矣。”

因其造型独特,音韵如磬而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其项腰间作圆月形是形制上最为突出的特点。《五知斋琴谱》有载:“师襄作肩项直而深有乱纹如丝。缀七十二调,作八百九十曲,为孔子师。”所述便是师襄式古琴的独特形制。

在唐代以后,所定型的古琴形制中,师襄式古琴作为一种固定的形制成为诸多古琴形制中的重要一支。

20、神晖

神晖式

为秦代陈章所斫。《五知斋琴谱》载:“于腰下覆四月相向,妙作羽音。当大暑时,一鼓清风飒然。”“秦太子召以鼓琴,章辞以三冬丝桐不鸣,太子乃四旁置火坚请之,遂作羽音方半,其火作焰四去,太子走避。曲绝前后,屋室皆奋,章抚琴如故。”

神晖式古琴取自《五知斋琴谱》。而今斫的人不多,上图为天音琴坊卢荣先生在多年斫制实践的基础之上结合神晖式本身特点对其外观线条进行了调适,并不断改进其内部体腔结构,使得天音琴坊出品的神晖式古琴能够符合专业琴人演奏的需要。

21、玉峰

玉峰式

玉峰式,为汉代马明生所作。因“于肩作四峰。一弦清而雅”得名,主要依据《五知斋琴谱》所摹,参考实物,结合现代美学所仿制。

琴首部分异于其他款式琴,采用叠峦技法完美展露出独特的层次感,使整个琴体不论是琴的体腔结构还是外观形态,都给人一种山峰层峦之美感。弹奏时琴音空灵寂静,时而飘渺难寻,时而回响耳际,真是“仿如身在云深处,不知水在山涧流。”此中之意,不足与人道也。

另外,还有一些较为少见的琴式,如百衲、梁鸾、伯牙、凤嗉、枯木龙吟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铭乐堂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琴君

微信公众号:mingyuetangguqin

琴友交流、雅集活动、投稿、合作请联系 微信公众号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