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有深度
谢平:当前认定金融科技公司真实性标准尚未明确客户无法辨别
2019-11-18 13:20:32 作者:佚名

原标题:谢平:当前认定金融科技公司真实性标准尚未明确 客户无法辨别

WEMONEY讯 11月18日,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在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举行。会上,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谢平分享了对金融科技安全监管方面的观点。

首先,当前认定金融科技公司的真实性标准尚未明确。“现在有好多企业,甚至于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说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因为中国的科技公司是很好认定的,工信部也好、中科院也好,国家有标准。金融科技怎么认定真实性现在是没有办法的,我也不知道将来是谁来认定,因为客户是无法辨别的,所以说将来是不是人民银行科技司的事情,还是‘一行两会’各自有认定的办法,我觉得这是监管的第一个问题。”谢平提出。

第二,关于金融应用风险原则方面,金融监管科技不是管科技本身的风险,管的是这个科技应用于金融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可以看人民银行的《金融科技规划》里讲的很清楚,我们监管的是科技应用的风险,所以说将来哪些科技可以应用哪些金融业务,这个一行两会可能会有一个白名单制度。”谢平表示。

第三,虽然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在金融科技的监管的角度,不鼓励技术优势和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科技大公司办金融业务,有可能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垄断某一项金融业务,而产生超额利润。所以技术是中性的,不应该利用技术产生垄断。

第四,金融科技监管按照机构监管逻辑运行。现在中国没有金融科技监管的法律,目前来讲监管金融科技的主体就是按照机构监管的逻辑,证券公司应用金融科技由证监会管,银行保险公司应用金融科技由银保监管,所以我们国家目前对金融监管的逻辑跟机构监管的逻辑是一致的,因为咱们国家是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国家,所以目前不存在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全面的功能监管的框架。

谢平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利用人脸识别远程开户,证监会说是可以的,但是银监会说开远程存管账户是不可以的,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来,两个监管当局监管逻辑是不一样的,它认为存管账户得面签,但是证券公司要是有了银行卡了,证券公司新的炒股者、投资者可以远程开户。这样的逻辑本身道理很简单,也就是说使用者要面对金融产品,金融监管当局要对使用者、金融消费者负责,所以它的内在逻辑是金融消费者保护,我们国家目前金融监管科技的目标和金融机构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五,金融科技监管的总的原则最重要是金融消费者保护。

第六,金融科技监管关注的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而不是技术属性,人民银行规划当中已经明确这一点,在分析金融科技的时候,既然它是金融科技,主要是分析它的金融属性而不是特别关注它的技术属性。因为技术属性、中科院、工信部、科技部有界定和标准。

第七,竞争中性原则,和刚才技术中性是一样的,也就是反垄断,包括技术垄断和数据垄断,这两个问题目前在金融科技当中已经体现出来了,现在有关当局已经在这方面开始研究。

第八,金融科技监管当中的个人金融数据保护原则,央行已经出台征求办法了,将来每个机构都得注意,因为这个在助贷当中特别强调这个问题。

第九,应注意金融APP监管。“现在金融机构APP是不监管的,随便挂在安卓或者苹果商店都可以下载,但是最近我注意到,教育的、医疗的APP有人监管了,教育APP教育部要管了,有些内容不能放进去,金融APP的监管问题听说监管当局也已经在讨论了。”谢平表示。

第十,大科技公司要有金融牌照问题。谢平提出,“全世界有八个大科技公司,比如谷歌想搞金融,苹果和高盛合作推出信用卡,亚马逊在美国征求金融牌照15年了,但美联储就是不给它金融牌照,比如facebook要发货币。大科技公司有技术优势、有几亿的流量客户,巨量的客户和技术优势能不能应用于它金融牌照的金融服务当中?各国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咱们国家是部分允许,蚂蚁金服有银行牌照、保险牌照、基金牌照,但是证监会不给它证券牌照,腾讯有银行牌照,百度和中信可以办直销银行。所以现在工农中建都成立自己的专业的科技公司,银行能不能成立自己的专业科技公司为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务做平台?这也隐含着技术垄断问题。”

第十一,谢平认为,“在过去十多年来,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网联出现保证金全额上缴、数据备份。咱们国家监管不成功的案例是P2P,刚开始没有发现它的外部性和地方性批准全国外部性,没有发现现有科技是跟不上它的监管,没发现这么多人是赖账而且没法催账的,这个问题是金融科技监管的一个案例,现在大家注意到好几个省已经宣布了,所有的P2P都撤销了。”

第十二,最近银保监会推出了助贷的监管办法,助贷已有产生5年多,一直不知道怎么监管,最近终于出现了监管办法,将对很多公司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现在的助贷办法可以看到隐含着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原则,比如主营业务不能外包、科技公司不能碰资金、客户数据的产权是银行的不是科技公司的,还有收费的规则、市场准入的规则等等。中国银保监会逐渐摸索出对金融科技公司跟银行合作搞类似助贷业务的监管规则,这在世界上将是先例。(WEMONEY 曾仰琳/编辑)

下附谢平发言:

谢 平:各位好,我也贡献一下我对金融科技安全监管方面的有关观点。

最近大家都知道,因为吸取了P2P监管的教训,央行最近出台了金融科技规划,银保监会最近出台了助贷监管的办法,证监会也准备设立科技局,央行还出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一个征求意见,今天大家看的年报可以看出来,这次强调的就是金融科技、市场发展和监管。所以说现在看来中国是金融科技发展比较快的国家,最近一段时间也认识到,金融科技有可能引发的一些新的类型的金融风险,所以说最近比较强调监管,也就是说金融科技在发展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变量就是监管,中国“一行两会”最近都在研究金融科技怎么监管,确实是最近一段时间我也参加了一些会,跟大家讨论,下面是我的一些初步的体会,贡献给大家,让大家今天讨论的时候供大家参考。

第一个体会是金融科技的真实性问题怎么认定,现在有好多企业,甚至于在美国上市的公司都说自己是金融科技公司,因为中国的科技公司是很好认定的,工信部也好、中科院也好,国家有标准。金融科技怎么认定真实性现在是没有办法的,我也不知道将来是谁来认定,因为客户是无法辨别的,所以说将来是不是人民银行科技司的事情还是一行两会各自有认定的办法,我觉得这是监管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金融应用风险原则,金融监管科技,我们不是管科技本身的风险,我们管的是这个科技应用于金融业务所产生的风险,可以看人民银行的《金融科技规划》里讲的很清楚,我们监管的是科技应用的风险,所以说将来哪些科技可以应用哪些金融业务,这个一行两会可能会有一个白名单制度,我看《规划》当中有一个意思。

第三个体会是技术中性原则,技术中性,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在金融科技的监管的角度,不鼓励技术优势和垄断产生的超额利润,这是什么意思呢?科技大公司办金融业务,它有可能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垄断某一项金融业务,而产生超额利润,这个事情也是最近几年在美国、中国出现的,只有这两个国家出现,在欧洲目前还没出现这样的科技大公司搞金融的情况,特别典型的大家知道facebook的事情引起全世界监管当局的警惕,最后把它搁置了,所以技术是中性的,不应该利用技术产生垄断。

第四,监管主体是谁?现在中国因为没有这方面的法律,目前来讲监管金融科技的主体在中国目前就是机构监管的逻辑,证券公司应用金融科技证监会管,银行保险公司应用金融科技银保监会管,所以说我们国家目前对金融监管的逻辑跟机构监管的逻辑是一致的,因为咱们国家是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国家,所以说目前不存在对金融监管有一个全面的功能监管的框架,是这么一个逻辑,一行两会是监管金融科技最终的使用者而不是监管这个技术的发明者,这个技术可能是清华大学发明的它不用监管,但是这个技术,比如人脸识别用到银行银监会说了算,用到证券公司证监会说了算,比如利用人脸识别远程开户,证监会说是可以的,但是银监会说开远程存管账户是不可以的,从这个案例就可以看出来,两个监管当局监管逻辑是不一样的,它认为存管账户得面签,但是证券公司要是有了银行卡了,证券公司新的炒股者、投资者可以远程开户,证监会是同意的,这样的逻辑本身道理很简单,也就是说使用者要面对金融产品,金融监管当局要对使用者,金融消费者负责,所以它的内在逻辑是金融消费者保护。所以我们国家目前是金融监管科技的目标和金融机构监管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五,金融科技监管的总的原则,最重要的原则还是金融消费者保护,这里可以阐述很多理论,这里就不阐述了。

第六,金融科技监管关注的是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而不是技术属性,这个人民银行规划当中有明确了,我们在分析金融科技的时候,既然它是金融科技,主要是分析它的金融属性而不是特别关注它的技术属性。因为技术属性、中科院、工信部、科技部他们有界定、有标准。

第七,竞争中性原则,和刚才技术中性是一样的,也就是反垄断,包括技术垄断和数据垄断,这两个问题目前在金融科技当中已经体现出来了,现在有关当局已经在这方面开始研究。

第八,金融科技监管当中的个人金融数据保护原则,央行已经出了征求办法了,将来每个机构都得注意,因为这个在助贷当中特别强调这个问题。

第九,金融APP监管,现在金融机构APP是不监管的,随便挂在安卓或者苹果商店都可以下载,但是最近我注意到,教育的、医疗的APP有人监管了,教育APP教育部要管了,有些内容不能放进去,金融APP的监管问题听说监管当局也已经在讨论了。

第十,大科技公司要有金融牌照问题,全世界有八个大科技公司,比方说谷哥现在想搞金融,苹果和高盛合作推出信用卡,亚马逊在美国征求了15年了,美联储就是不给它金融牌照,比如facebook要发货币,也就是说这种大科技公司有技术优势、有几亿的流量客户,巨量的客户和技术优势能不能应用于它金融牌照的金融服务当中?各国是有不同的看法的,咱们国家是部分允许,蚂蚁金服有银行牌照、保险牌照、基金牌照,但是证监会不给它证券牌照,腾讯有银行牌照,百度和中信可以办直销银行,咱们国家是这样的。所以现在工农中建都成立自己的专业的科技公司,能不能银行成立自己的专业科技公司为第三方金融科技服务做平台?这也隐含着技术垄断问题。

第十一,咱们国家过去十多年来,应该说在金融科技监管方面最成功的案例是对第三方支付的监管,第三方支付监管在中国目前来讲是比较成功的,网联最后出现保证金全额上缴,数据备份,现在微信上的所有数据都有,央行认为这个监管案例通过十多年不断的博弈、改进、技术进步,最后监管是成功的。咱们国家监管不成功的案例是P2P,这个东西刚开始没有发现它的外部性和地方性批准全国外部性,没有发现现有科技是跟不上它的监管的,没发现这么多人是赖账而且没法催账的,这个问题是金融科技监管的一个案例,现在大家注意到好几个省已经宣布了,所有的P2P都撤销了。

第十二,大家看到了,最近银保监会推出了助贷的监管办法,助贷这个东西产生5年多了,一直不知道怎么弄,最近终于出现了办法,而且这个办法对很多公司影响非常大,现在比较民主的助贷办法大家看到隐含着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原则,比方说主营业务不能外包、科技公司不能碰资金、客户数据的产权是银行的不是科技公司的、比方说收费的规则、市场准入的规则等等。中国银保监会逐渐逐渐的摸索出对金融科技公司跟银行合作搞类似助贷这样的业务,这个监管在世界上是先例。

最后我也说一句,北京市成立了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让我当院长,就是要平衡好金融科技发展、金融风险和金融科技监管这三者的关系,比方说监管沙箱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比方说金融科技发展的实验室现在也有好几家在筹备了。

谢谢大家!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