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好好玩
点赞也能算个游戏玩法?让小岛哥哥给你来解释一下
2019-09-22 21:03:47 作者:佚名

原标题:点赞也能算个游戏玩法?让小岛哥哥给你来解释一下

在东京电玩展期间,小岛秀夫接受了全球多家媒体的专访,其中也包括游戏时光接受采访时,小岛秀夫谈到了制作《死亡搁浅》时面对的问题、解释了为何三年就能开发出这种规模的游戏,并对游戏中出现的,令玩家非常在意的「点赞」「链流派」等等进行了分析。从访谈中会发现,小岛秀夫对于《死亡搁浅》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并对此非常自信。

本文内容来自 GameInformer 的《Hideo Kojima Answers Our Questions About Death Stranding》及 GameSpot 的《Hideo Kojima Says It's His Destiny To Create New Games And Take Risks》,内容有编排和调整。

Q:《死亡搁浅》能够在三年开发后就发售真的令人印象深刻,这次能开发如此之快是有什么原因么?

A:用三年开发一款游戏已经很快了,第一方游戏开发可能会花费八年、十年。《赛博朋克2077》可能已经做了超过八年,而我只用了三年,之前开发《潜龙谍影5 幻痛》之所以用了很长时间是因为要开发全新的(FOX)引擎,同时还要兼顾其他项目。

我在短时间内制作游戏的效率很高,每一天、每个小时我都在进行决策,我不会说“我会去想一下”或是“我们一起来想一下”,我会立刻做出决定,这也是为什么我不会选择外包 - 外包意味着不得不回复邮件,并等待回答。

做得快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我会参与所有的计划、设计和制作,这迫使我必须快速做出决定,其他开发者可能会安排不同的人做 BOSS 战,再拨一部分人做过场,当他们必须将所有东西组合起来时就会发现其实这样做会很乱。我们的团队只有80个人左右,而通常情况下大的开发团队得有300或是600人。这就是为什么在这种人数的开发团队,和如此短的时间下,我能够快速直接进行反馈。

Q:在 DICE 2016 接受采访的时候,你曾说不会为了让游戏卖的更多而去改变什么,现在你运营着一个独立的游戏工作室,风险显然会增加,你现在还是持这个观点的吗?

A:更简单的赚钱方式,就是去买股票。我现在做的事情确实很难,过程也很艰辛。新游戏的诞生总会伴随着各种风险,但我却依旧想这么做,我觉得这就是我短暂人生中的命运。

Q:在创造这个新的「链流派」时,你遇到了什么挑战吗?

A:《死亡搁浅》之前看着确实包含潜行的要素,但随着开发的深入,所有内容,包括游戏设计,或是主题,或是故事,或是过场,都与「连接」有关,并保持高度一致,这就是「New Genre」(新流派,作为对比,《潜龙谍影》为潜行流派)的核心。如果我仅仅是在故事中来体现这个核心,那你现在看到的游戏就不是这样的了。

我不只是想要打造新的流派,更是要为玩家创造前所未有的乐趣。这种新流派可以由玩家在之后进行命名,这是我的目标。不过当玩家看到预告片后说“这游戏是讲什么的?我搞不明白”时,我认为还是应该先为其命名,所以称其为「链流派」。

Q:你认为其他开发者会从你现在做的游戏类型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来做游戏吗?

A:可能很多开发者之后会在《死亡搁浅》核心的基础上开发游戏,并套用了一些设计。最早开发《潜龙谍影》的时候,潜行游戏也是第一次和大家见面,我曾刻意强调玩家不去用武器来游玩。而之后其他同类型作品运用潜行这一概念开发游戏时,会鼓励玩家使用武器,可能《死亡搁浅》推出之后也会有同样的现象出现。

Q:在《死亡搁浅》中尝试了如此多的新事物后,你是否预想到会有玩家不明白这是什么,甚至在他们玩游戏的时候也这么觉得?

A:玩家不懂《死亡搁浅》的概念其实不是特别重要,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风格游玩。我认为至少他们会通过故事理解到「连接」的意义,甚至是「不连接」的意义。我们需要接受这种现实 - 当向人们介绍一些新鲜事物时,他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概念,因为此前它从未出现过,所以现在人们没有 GET 到点是没有关系的,也许五年、十年之后玩家会意识到游戏想要表达的东西,逐渐将其消化,我也会很高兴的。

现在的游戏很多都是「玩了 → 懂了 → 感觉不错 → 获得乐趣」,而我想要创造的游戏将不仅如此,玩家无法一次吞下,而是需要时间来去理解。或许数年之后,玩家在生活中的一次经历会让他们突然意识到《死亡搁浅》的意义,或许那时候他们会选择再次游玩,并得到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是特别在意玩家现在不理解《死亡搁浅》。

Q:你对现在互联网存在的,开发者和玩家间的反馈链有什么见解?《死亡搁浅》的手性网络又是指什么?

A:日语中有个词汇叫「おもいやり」(用中文的语境来说,可以翻译成「体谅」「共情」),打个比方说,如果你去日本的餐厅吃饭,服务员普遍会在提供食物的基础上「关心你」,而不是像美国的餐厅,需要给服务员小费才能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当今互联网技术非常发达,可以直接用 FaceTime 和其他人联络,但是几十几百年前,就基本上只有「写信」这一种途径。举例来说,一个士兵在前线给家乡的妻子写信,这封信可能要经过四个月才能到妻子手中,而当妻子阅读这封信的时候,内容其实是四个月前的,可能此时这名士兵已经阵亡了,两者之间出现了时间差,妻子需要理解士兵四个月前的所思所想,这就是「おもいやり」。

在《死亡搁浅》里玩家可以看到其他人留下的脚印,这其中也有时间差,所以玩家需要思考为什么其他人会走这条路。在游戏的上锁箱里有一瓶水,不是私人箱子,而是公共箱子,玩家会猜想为什么前一个玩家要在这儿留下一瓶水,是因为要减轻负重?还是仅仅为了帮助其他玩家?这种现象几乎不会出现在现实世界的互联网生态中 - 玩家很渴 → 很高兴能找到箱子里的水 → 喝下这瓶水后很感激这位从未见过的玩家 → 做同样的善事,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是可以「直接交流」的,而游戏中的手性网络代表的是「间接交流」,交流时要考虑他人的想法。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在现实世界中爬富士山,是挺难的。爬的途中会有小屋,如果有路(Path)的话就更方便了,但通常情况下很少会有路出现。我对于小屋和路都是很感激的,非常感谢第一个搭造小屋和路的人。如果一些人和我也有同样的想法,他们也会对他人给予帮助的。通过这种方式,人们的感情会加深,这就是我对《死亡搁浅》的期待。

Q:如果玩家在《死亡搁浅》与他人「作对」,故意留下一个错误的指示,这种恶意的指示在什么程度上是被默许的?

A:「恶意指示」可能并不是故意的,如果说一座桥横跨了深渊,玩家会很感激,但如果这座桥只造了一半,确实不会收到玩家的赞,但也不一定是故意的。我个人觉得不会有那么多故意的错误指示,我希望玩家能在出现类似从桥上掉下去的情况时思考“我不能对其他人这么做”。

我观察了其他人玩《死亡搁浅》,很多人看到地图上出现的道具就会直接取用,还有一部分人会在他们布置梯子时考虑「如果我把梯子放在这儿,对其他人会有用么?」。在「脚印」中更是如此,如果迷了路脚印就会乱,此时发现了其他人留下的脚印就会非常开心,但你并不知道这脚印引的路是不是对的,只能跟着走,结果掉下了悬崖,你会意识到前一个人很有可能也掉下去了。

在游戏中,如果你跟着某个人的脚印走,之后又有一个人跟着脚印走了第三次,脚印就会变成一条小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沿着小路走,这取决于玩家间接扮演的角色。

Q:玩家留下的痕迹会存在多久?

A:由于有时雨,或是时间的流逝,如果一条路没什么人走就会慢慢消失,接着可能会有一条新的路出现,但最合适的那条路可能会一直存在。

Q:《死亡搁浅》会做成一个系列么?

A:「社交链」是我想要继续尝试的游戏,如果我想在这个概念上继续做些新的东西,我会继续思考,但不会局限在故事上。

难点在于,如果你要创造新的东西,就要想到续集、三部曲之类的东西,否则很难保证能成为一种流派。我觉得做续作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话也不能说死,毕竟我只有一个身体,还有很多的项目需要我去参与,身兼数职对于我来说是挺难的。

Q:在今年东京电玩展展示的内容中,什么是最让你开心,终于能说出来的东西?

A:玩游戏是一种孤独的体验,因为即使是在线联机,通常也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很多人都是坐在沙发上玩,他们会感觉「我很孤独,或许还很奇怪,一直一个人玩游戏」。就算是和 BB 一起旅行,也可能会感到孤独,诺曼也有这种感觉,因为游戏中他一直是自己孤独地抗争。不过随着游玩的深入,你会意识到「有人和自己有着相似的孤独感」,因为你和他有着间接的联系,就好像在电影院有二三百号人同时观影一样。

在《死亡搁浅》中,你一个人在屋子里玩,当你走进一个新世界中突然会发现「我不是这个游戏世界中唯一的人」,虽然看不到其他玩家的脸,但是能看到他人留下的痕迹,能感受到他人的存在,这是我认为《死亡搁浅》最成功的地方。

Q:玩家会在游戏中获得「赞」作为奖励,他们能用这些赞做些什么呢?

A:对于赞,我和制作组有过激烈的争论,通常的游戏里获得的都是钱、名声、荣誉,希望的是做一些事后得到回报。一个亚洲成员说「小岛,没人会理解这个的,估计也就日本人能明白」,我说「这就是我想让玩家在游戏里做的」。几乎所有成员都在说「我们需要给予点数、荣誉之类的回报奖励」,不过这样做就会让游戏变得普通,所以我说「给予“赞”,是提供无条件的爱」。

当然,在游戏里玩家可以看到自己获得了多少个「赞」,估计这算是一点小小的回报。如果只是用了其他玩家放置的道具,会自动获得一个「赞」,也可以手动给别人点更多的「赞」,就像小费一样。

我不想在游戏里加入「踩」这个要素,我不想在游戏里传达出任何负面的能量,从我有这个构思的时候它就是积极向上的。现在的社交平台和互联网中,基本上都有「踩」这个选项,对于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攻击,像一根刺扎出去。这就是为什么《死亡搁浅》里会有积极性质的系统——如果你的东西获得不多的赞,它们可能就会消失,而有着很多赞的物品则会保留,但这不是负面的影响。

《死亡搁浅》的故事已经是非常黑暗的了,为啥不做一些更正面的系统呢?

Q:我们已经看过很多《死亡搁浅》的神秘预告片了,在最终玩到游戏的时候,它的故事还会是这么令人看不懂么?

A:玩家看不懂预告片,可能只是因为我把游戏各个阶段的内容混杂放在一起,而如果你从头玩到尾,就会明白剧情,因为它们都是「连接」起来的,无论是情节、小故事还是其他类似的东西,都是有关联的。

Q:Sam 有很多需要安排的东西,健康、装备等等。很多人玩游戏,其实是为了逃避现实中这种需要认真管理的东西,你如何将这些繁琐的任务放到游戏中,并处理的让玩家感觉不到自己是在工作呢?

A:以前在设计的时候,由于无法做到更写实,就需要加入一些规则。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条条框框的规则限制我们,必须要从中取得平衡。我现在想要解放游戏设计理念,之前因为技术原因我们无法做到的东西,在《死亡搁浅》中加入真实的理念是我的想法。

举例来说,其他游戏中玩家通常想带多少东西就能带多少,就连《潜龙谍影》也一样,几乎是无限制的,现实中肯定是不能这么做的,爬山的时候你都得选择带一个瓶子呢,很多游戏摒弃了这种规则。再比方说在水里走,就有可能会被冲走,这也是现实生活会发生的。这是我创造的游戏机制,和其他游戏全都不一样。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玩家可以在《死亡搁浅》的开放世界去任何地方。之前一些游戏即使是开放世界,也有很多限制,很多地方其实也去不了,比如开发者放一个峡谷就能挡住去路。但在《死亡搁浅》里就能去任何地方,设定路线,了解自己要去的位置。光说的话可能还不会明白,但是一旦开始玩就知道在《死亡搁浅》里走路都很有趣。进行游戏测试的时候,当他们真正开始玩,就会发现游戏真的很有趣。

就像我第一次提出潜行这个概念,如果有100个人玩了之后说它很有趣,那说明这个概念或是游戏类型已经存在了,而《死亡搁浅》代表的是新流派概念,就像潜行当年第一次出现一样,总有人 GET 不到的,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Q:游戏现在快做完了,《死亡搁浅》的成品和你最初设想的有什么区别?你是否和别人解释《死亡搁浅》的时候,让他们很快就理解了你的想法,而不是需要一定时间去消化?

A:最初很多员工反对这个概念,不理解送货点赞的乐趣,如果听取了他们的意见,《死亡搁浅》终归是一款平庸的游戏。不过很多员工也相信我,同意去试试看,逐渐理解了我的想法。虽然他们很多人一开始都没懂,但是也都参与了进来,麦斯、诺曼都一样,刚邀请他们加入的时候我曾解释过,不过他们也没太懂。

不过有些人一下子就能懂,比如乔治·米勒,对于我来说他是导师,也是神。2017年我去澳大利亚,只有一个预告,我只能口头来跟他解释,但是他说「从各个方面上来看你都是对的,数学、心理、物理、哲学上来看,你都是对的」,我就应该把那段录下来给其他员工看。

小岛秀夫与乔治·米勒

这些人或许不是游戏行业的人,但是是音乐家、导演或是创作者,这就是为什么我更愿意和音乐家、电影导演交流,因为他们很快就能知道我的想法。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