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游戏生态
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
2019-10-22 13:03:28 作者:cdf520
9月28日,“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在金色的稻浪中向大众揭开帷幕。这是先锋书店在福建的第一家书店,也是其继安徽碧山、浙江桐庐和松阳之后的第四家乡村书局。
这几年,位于闽东宁德的屏南县,乡建开展得热火朝天,当地政府引进扶持“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发展村落文创产业,吸引大量外来艺术家入驻古村,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复兴之路。
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厦地村是个有800多年历史的闽东古村 本文图均为 翁欣 图
先锋书店选择福建屏南,并非偶然。屏南正在开展的艺术乡建模式契合先锋书店的“乡村乌托邦”,双方一拍即合。
屏南厦地村,稻田里的先锋书店
厦地村距屏南县城七公里,村子就在省道边,但隐藏在公路下的树丛后,因此稍不留意,就会忽略这里。
村庄地势较低,从省道边下车后一路沿着石阶往下走,我思忖着“厦地”,是否就是“下地”?过了一个弯道,一片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高低错落地展现在眼前,这里就是厦地了。
这是一个幽静的山坳,四面环山,一条小溪穿过村庄和田野。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在眼前铺开,村里没有太多平地,因此幸运地躲开了拆旧建新,至今保留着明清的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黄墙黛瓦的老屋依山势而造,高低错落。
仅从外观来看,厦地的整体格局保存很好,但实际上走进其中,就会发现很多古建筑已经废弃坍塌,只剩下残墙。
由于人口外迁,村民不是进城买房,就是搬迁到公路边的新村。古民居年久失修,人去楼空,许多人家甚至将祖传老宅的内部构件,拆掉变卖木料,用来补贴建新房费用。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先锋厦地水田书店
2015年,在屏南县政府负责出资支持下,艺术批评家程美信来到厦地,开始主持保护性重建工作。他号召并带领志愿者团队,对厦地村进行了抢救式修复,村里倒塌霉烂的古建筑基本得以加固。志愿者们疏浚河道、修铺山路、恢复植被,开启了厦地的重生之路。
与此同时,文创也被带进这个古村,先锋书店是厦地在修复过程中第一个被引入的项目。
众所周知,先锋书店是国内知名的民营学术书店,近年来,它独辟蹊径,致力于走一条乡村文艺复兴之路,已先后在安徽碧山、浙江的桐庐和松阳开设分店,几乎每家乡村书店都成为文艺青年们的打卡地。
厦地村并不出名,但在先锋书店的钱小华看来,却是屏南最动人的古村。2018年7月,先锋书店董事长钱小华走访了屏南众多古村落,最终选定厦地村建立第四家乡村书店。他们将一座水田中荒废的民居进行改造,取名“厦地水田书店”。
今年5月,“先锋厦地水田书店”项目启动。仅69天后,老宅的设计改造完成。9月28日,书店在一片金色的稻浪中与大家见面。
“我们以水田立意,将书店开在田野中央,希望将时代的目光聚焦乡村,引起共鸣。”钱小华在开幕式上这样说。
先锋水田书店占地两百多平方米,从外部看去,这栋夯土民居几乎没有变化,走进去则完全不同。内部空间用清水混凝土搭出一个非常现代的空间,二层悬挑的咖啡馆非常大胆,混凝土露台从老宅中伸出,环绕的整体玻璃打通三个方位的视线,将美妙的田园风景引入。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先锋厦地水田书店二层悬挑的混凝土露台从老宅中伸出。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的书籍陈列,老墙体保留下来的“神龛”里,“供奉”着书。
设计师希望在老宅里制造一种传统与当代性的对话关系,这种现代设计感的手法在城市里使用没问题,不过,在一个提倡“还原性修复”的传统古村,大量使用混凝土这种现代材料而不是传统的木结构来改造,是否有必要,这可能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先锋的每家乡村书局一般都有特定的图书配置,这里也一样,除了精选的人文社科经典书籍,还设置了乡土文化专区,搜集有关古村落保护、乡学教育、以及八闽文化在内的专题图书,另外还广泛陈列了与屏南历史地理相关的书籍。
因为并非周末和节假日,书店里的人并不多,偶尔进来的人主要就是逛下文创用品区,或者坐下来点一杯饮料,拍一些照片就走了,这和预想中的情形差不多。
先锋书店的进入,无疑会提升厦地的知名度,成为屏南的文化新地标。但目前村里仍然萧条,连一家小卖部也没有,不过书店旁边一排房子看起来已经动工,不久的将来,厦地的民宿会伴随着书店应运而生。
钱小华是一个有乡土情结的人。这几年下来,先锋的乡土书店已经开到第四间,因为同行者少,钱小华将他的乡村计划称为“乡村乌托邦书局”,他曾说,“在城里开书店是商业,而在乡村开书店是事业。”
其实这些年,先锋开店已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选择在乡村开书店,当地政府通常给出不错的政策优惠,开一间乡村书局的成本只剩下图书本身以及开办之后的人工、水电费用,运营成本相比在城市里的要轻松很多。
在乡村开书店虽然收效缓慢,但可以理解将其为一种长远打算的文化布局。我曾拜访其他几家乡村书局,不管是最早的徽州碧山,还是后来的桐庐和松阳,都是民宿扎堆之地,也是乡村旅游的热土。在我看来,先锋不会到一个没有发展潜力的地方开书店,它来到屏南,是看好这里的未来。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先锋厦地水田书店内,有关屏南的相关书籍和文创产品
屏南双溪镇,“人人都是艺术家”
双溪镇历史上一直是屏南县县治所在,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先有双溪,后有屏南”,这八个字概括了屏南县的历史渊源。
据《屏南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分古田县北乡设置屏南县。因县治双溪位于翠屏山之南,故雍正皇帝给取名“屏南”,隶属福州府,直到1950年才把县政府搬到现在所在地。
由于这一段历史,所以双溪镇上还保留着不少古县治留下的建筑,有文庙、城隍庙、瑞光塔、以及还有很多大户宅院。
占地上千平米,建于乾隆、嘉庆年间的“薛府”,是双溪古镇最具代表性的大宅门,其三进式气派风格开屏南豪宅之先风。由于房屋年代久远及家族迁徙等原因,该建筑一度荒废失修,破落颓败。
薛府是程美信和他的团队在厦地村外的另一处乡建据点。为保护历史古建,2017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薛府得以重新修缮利用,现在这里已经被修复改造成“薛府文化艺术中心”。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双溪镇的文化地标“薛府文化艺术中心”,原是一处百年老宅,程美信负责将其修复。
如今的薛府是一个集图书馆、咖啡馆、民宿、儿童早教中心、钢琴房、天井影院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由一群年轻的义工打理,开放并服务于当地民众及远方来客。
薛府图书馆分布在宅院一进的四个厢房里,那套堪称浩瀚的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占据了这里整整一个墙面。在这样一栋雕梁画栋的百年老宅里看书发呆,应该是件很舒服的事情。
在吧台做烘培和咖啡的女孩是广东人,她告诉我,“大学时候当背包客到屏南玩,这里的古村落让我很着迷,所以毕业后留在这里做了义工。”
这里的义工属于一个叫“森克义社”的团体,每个月可以领取政府提供的一千出头的补贴工资,除此之外,吃住免费。平时他们维持着薛府文化中心各项目的日常运营,也会利用各自所长,在古村乡镇做一些公益活动。
通常,来双溪镇有两种人,一种是路过这里,然后直奔附近的“白水洋”景区而去,还有一种人则是来双溪学习油画,这里有一个两千平米的公益大画室,每年会有很多人来到这里画画。
双溪小镇的出名,源于一个传奇人物——林正碌,他是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总策划,当然他更为人熟知的一个身份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绘画教学项目的老师。
林正碌的公益课堂特色是不收学费,并免费提供学习所用之画材(油画布,画笔,颜料),课堂拥有开放的画室环境,任何人且不限年龄,不限学习背景,老人、大人和孩子皆可进入画室学习。双溪有一个烂尾楼工程,镇政府将其全部租下来,作为文化创意基地,免费提供给林正碌作为油画教学场所,于是很多艺术家在这里有了免费的工作室和画廊。“人人都是艺术家”是战后的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提出的一句艺术口号,他不会想到,21世纪初期,在中国农村,有人在身体力行推广这种理念。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双溪镇的公益画室
在大多数人眼中,绘画是一项技术性极高的艺术创作,而林正碌提倡的“人人都是艺术家”教学理念,反其道而行,宣称只要来这里七天,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风格的油画作品。
林正碌并不教人画画的技法,更多的是帮人端正对学画的理解,他主张跳过素描学习,从心理学入手,引导人们观察世界、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无须模仿别人而丢掉自己的感觉。
林正碌上课时的语录被学生们广为讨论,比如他说,“艺术应该是画家自我表现,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观众并引起共鸣的活动”,“只要相信和感受自己的直觉,挖掘潜力,每个人都能成为艺术家”。
尽管林正碌的教学听起来更像“人生哲学课”,但这个项目发展到现在已经颇具规模,在双溪,如今油画创作蔚然成风。镇上每年接待前来学画的艺术爱好者成千上万,他们少则呆一星期,多则几个月,甚至还有人干脆把家搬来屏南。
林正碌独特的教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艺术家”,还包括一些弱势群体和残障人士。通过举办农民画展,朋友圈传播,村民们的艺术作品,有的甚至以两三百元的价格卖了出去,这“神奇”的事件也曾引来各路媒体报道。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林正碌在双溪公益画室里点评学生作品
屏南龙潭里的“新村民”
距离屏南县城40公里的龙潭里,有可能是屏南最偏僻的山村之一,每天只有下午一班车,从县城的旧车站发出,是去龙潭的唯一公共交通方式。
这两年,经常看到有关龙潭里的报道。林正碌推动下的龙潭里,吸引新村民“认租”村内原有民居建筑,发展乡村文创,大量新村民涌入,不到两年,这里变成一个艺术家聚集的“网红村”,还有人称其为屏南版“宋庄”。
龙潭里古村地处福建省屏南县熙岭乡,海拔700米,藏于大山深处,是一个省级传统古村落,文化底蕴深厚,村中保留大量的古民居建筑群,还有国家非遗四平戏和省非遗黄酒酿造技艺。
古村四面环山,一条小溪从村中穿梭而过,黄墙黛瓦的老房沿溪而建,木质长廊里挂满红色的灯笼。沿溪边走一圈,就会发现龙潭里比厦地村热闹很多,因为这里不但有书店,还有咖啡馆、画室、美术馆、博物馆、酒吧、饭店等等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剧组在村里拍电影。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多位艺术家入驻的龙潭村,已经成为充满活力的“网红村”。
然而,两年前的龙潭里还是一片人去楼空的景象。这个原本户籍人口1400人的行政村,因为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只剩不足200人留守,一座座老宅曾因年久失修,只余残垣断壁。
2017年5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龙潭里开始“拯救老屋”、复兴古村、发展创意产业,林正碌来到龙潭村主持古村复兴工作,改变了这个偏远村庄的命运。
龙潭里这场乡村活化运动的核心是由林正碌提出的名为“认租15年”的驻村体验计划。
村委会将四十多栋无人居住的老宅进行招租,体验者可以按照每年每平米3元的价格缴纳租金,租期为15年,但是租客需要自己承担修缮、改建的费用。此举立即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村里看房,一座座荒废的老宅被认领修缮后,龙潭村开始热闹起来。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龙潭里的公益画室
“我们聘请老工匠艺人,采取传统工艺进行修复。”村书记夏兴勇向我介绍道,“修复过程中,已经长久不用的木工技艺,也得到恢复”,那些修缮之后的老宅,外面看起来维持原貌,内里则适宜现代人的居住需求。
通过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来到龙潭。在这里,他们被称为“新村民”。 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多数都因为曾和林正碌学习油画,而聚拢过来,在这里开起了工作室、咖啡屋、酒吧、书屋、艺术空间等,古村变得生机勃勃,充满艺术氛围。
龙潭里的“随喜书屋”地段较好,门口挂着“公益书屋”的木牌,不明就里的话,很容易把这里当成村里的接待处。我一进门,店主就邀请我坐下来喝茶。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龙潭里的随喜书屋
书店主人名叫曾伟,来自江西,前几年一直在为书店寻找理想之地,2017年来到屏南双溪认识林正碌,后来跟随他来到龙潭里,他也因此成为龙潭里的第一位签约“新村民”。
他在村里租下一幢百年历史的老房子,改造成“自用+分享”的个人书屋,取名“随喜”。他继续从事之前的网络图书经营,同时画画、写诗,他的妻子则在书店旁开了一家咖啡馆。
书屋接待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平常举办一些讲座和展览,附近的新老村民经常到书屋里喝茶看书。他甚至帮村民在朋友圈推销过当地的土特产,如柿子和黄酒,销量还不错。
谈起厦地村的先锋书店,曾伟表示,对方是品牌连锁书店,有自己的商业模式,能为村庄带来流量,而他想要的是一家带有温度的,能和人发生关系的书店,更注重分享和互动。这是大型书店和私人书店的不同理念。
“我希望把开书店当一份兴趣来经营,书店本身不用挣钱,我去做一些别的事情来养它。对于我来说,其实就相当于把家里的书搬来农村而已。”曾伟表示。
在龙潭里呆的时间最长,每天在不同的地方坐坐,我听了很多新村民的故事。
比如来自北京的高工何素珍,之前跟林老师在双溪学画,放弃都市生活,从北京来到龙潭里,投资30多万元将已经废弃十年的老院落,改造成民宿“悠然之家”。如今在这里边画画边经营民宿,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龙潭里的酒吧,每周都有音乐演出。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龙潭里的“黄酒博物馆”
“贪生咖啡屋”的主人Jack,是一名香港建筑设计师,原本计划和朋友在上海开公司,但是没想到被龙潭里改变了计划,他和朋友一起在村里租下了两栋老宅,一栋经营咖啡屋,一栋居住和办公。未来他希望把香港的工作慢慢推掉,然后帮林老师做其他古村的改造设计工作。
“豹舍”的空间主人报大人,是名媒体人,因为喜欢龙潭里的艺术氛围,把所有家当和书都搬来这里做工作室,如今安心搞写作,并不定期的开办写作训练营。
音乐人王右,写下过吟咏龙潭里风土人情和古村生活的《龙潭诗札》,他和另外两位新村民组成“三角地乐队”,每周在村里的其祥居酒吧都有音乐演出。
这些是龙潭村里新村民的故事。每个人选择留在龙潭的目的都不一样,有人为了创作,有人为了养生,也有人为了结交朋友,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比起城市,他们更愿意呆在乡村工作和生活。
闲聊中,他们纷纷表示,“没想到这里发展那么快”。刚来的时候,这里完全是空心村,因为新村民的加入,如今许多原先外出的老村民也开始回流,办起农家乐,种植有机蔬菜水果,村里休闲旅游业火了,节假日游客爆满。仅仅两年时间,变化如此之大是谁也想不到的。
不过,龙潭里并非旅游景点。这里的情况和别处不同,村里的能住的地方不少,但真正的民宿不多。龙潭对外提倡一种分享式的生活方式,每家都有几间客房,自住以外,用来招待朋友,所以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开的是民宿。
虽然这里有很多咖啡馆、茶馆、酒吧,但很多时候找不到主人,给人的感觉并不商业,但对外来的访客而言,也不存在一个“标准化的服务”。先锋书店入驻宁德屏南,原来那里人人都是艺术家?龙潭村的老宅已被认领完毕,隔壁的四坪村也在开展“认租15年”的模式。
龙潭的房子已经“领完了”,其模式已经溢出到隔壁的四坪村。按照林正碌的设想,不远的将来,以龙潭里为首,毗邻的四坪、三峰、墘头等村会形成一个龙潭片区,继续用认租的方式吸引新村民入住。
“认租15年,这一运作机制应该说是个创举,我们旨在先引精英再引资金,让外来人可以放心常驻。”村书记夏兴勇说,“因为只有人才是乡村活化的核心”。
“我们提供给这些新村民的条件,相对来说是比较优惠的,但是也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对每个想入住的创客,我们都要考量,必须是年轻有活力、愿意长期在此居住,能相互融合、共发展——这样的人,才能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
作为屏南传统村落文创产业总策划,林正碌几乎每天往返于双溪、龙潭、四坪等地,主持着几个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同时每天为画友们上课,除此之外还设计改造房子,叫人惊讶其充沛的精力。
有人说龙潭里的成功模式很难复制,因为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如今屏南的艺术乡建,很大程度上都是林的个人魅力促成。他的普通话说得很生硬,带有福建口音,不过和他深入交流过的人,都会感觉到他的思想有超前的部分。他选择做那么多事,似乎都是为了践行某种“艺术必须参与社会生活”的理念。谈起回归乡村,林正碌说,“我们很多地方,保护自己古村时,处于一个价值系统认知上的滞后,认为农村比较落后,认为城市人应该留出点精力来扶持农村,这样的定义一开始就已经走偏了。”
在林正碌看来,如今是一个新经济的时代,传统地缘优势被突破。现在,不论生活在何处,大家接收信息或者输出信息都是同步的,新价值可能的发生地改变了,偏僻的乡村完全可以创造一个令人更有幸福感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