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料站 > 八卦娱乐
那些正在离开滴滴的司机
2019-12-23 13:26:31 作者:佚名

原标题:那些正在离开滴滴的司机

文|李一帆

坐上王晨网约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多,那是12月19日,王晨在路上的第14个小时。

在刚刚过去的一整个白天里,王晨接了11单滴滴优享,收入580元,加上我这单的80元,日收入约在660元上下。基本上,这就是他的日均收入。

“您累吗?”我问他。

王晨瞬间变得有些激动:“怎么不累?我累得浑身发软。别看我坐着,我们这种坐不能算坐,总是一个姿势,注意力高度集中,比走一天路还累。”

“干滴滴没办法。”王晨像是在说给我,也像是在说给自己,“我已经不算太拼,一个月只跑22、23天,流水1万5左右,去掉油费、七七八八的罚款,剩下不到1万。其实早不想干了,但又没找到好去处。”

“一直在留意工作,有更合适的就走。”

就在我遇到王晨的前一个礼拜,一名南京网约车司机猝死的消息传遍了网络。

12月11日上午8点多,南京市六合区龙池花园小区附近,一名正载着客人的滴滴司机突发疾病,他告诉乘客“胸口有点难受”,便将车子停在了路边,刚刚按下双闪按钮,就歪倒在了座位上。

随后他被紧急送往六合区中医院,但送到医院不久,就不治身亡。

今年以来,杭州、上海、南京……已经有好几座城市的网约车司机,被陆续曝出猝死的消息。

这位南京的刘师傅,猝死时不过56岁。去世前,他每天的跑车时间在13个小时以上,160天没有休息。

从某种角度看,王晨们和刘师傅一样,都是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网约车司机。

这里的“死亡”不仅指的是人身死亡,更指的是网约车司机对这个行业的逃离。

王晨已经算网约车司机里较为吃苦耐劳的。

同为滴滴司机的佟宁远告诉我,当初一起来上海开滴滴的山西老乡们,现在很多都不做了,“打打别的工,或者回老家”。

“现在很难做,尤其是自己没买车,租公司车的那些司机,十个有九个都不想干了。”

12月月初,研究公司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Bernstein)发报告称,随着服务商对司机激励政策的削减,过去12个月,滴滴出行司机端APP的使用量,同比下降了23%——这恰巧佐证了佟宁远的说法,司机确实在离开。

佟宁远对被迫“租车开滴滴”有很大的情绪,他一笔笔地跟我算着账:

“如果是租租赁公司的车,普通快车、优享快车,一个月至少6000起,最贵的能到8500,专车更是要9000起。租个两年,基本都回本了。

租个人的是便宜,一个月4000,有时候3500也能租到,但是个人的没有运营证,查到你就是重罚。

第一次1万,第二次3万,第三次6万,而且都要扣三个月驾驶证。”

(右上角那枚价值几十万的“运营证”,阻挡了很多网约车司机的致富梦)

既然滴滴允许私家车注册,为什么不帮私家车解决运营问题呢?

佟宁远说滴滴有帮私家车交罚款的规定:

“第一次被查到给报销,但就这一次;第二次要做得好的司机才能报销,你要是经常被人投诉,评分低,就不给报;第三次是无论如何不报销。

不管他报不报,驾驶证都必须扣,三个月出不了车,损失太大了。”

从去年开始,佟宁远选择把自己的轩逸停在家里,开始租车跑滴滴,“安心是买到了,但每个月要6500,真的够受,每天睁开眼,200多块钱就出去了。”

正是考虑到包月的租车成本,有些人才会选择“夫妻店”的运营模式。两口子都跑网约车,日夜倒班,把成本省下来。

其实,私家车运营的弊端远不止佟宁远说的“不安心”这么简单。

正在用私家车跑滴滴的雷震最有感触。

他开的是卡罗拉,“所有用车开销都扣掉,月收入在7000,不和前两年补贴高的时候比,就比前几个月,收入也在下降。”

“因为滴滴开始减少给私家车派单了。”雷震语气里满是疲惫和无奈。

“应该是出于安全和监管的考虑吧,派单都优先运营车辆。

我现在基本每天8点出门,晚上12点才回去。虽然每天跑15、16个小时,但很多时候都在空驶,根本没有单子。”

滴滴对私家车的限制是循序渐进的,只是雷震察觉得有点晚。

“最开始因为机场、火车站监管严,所以我们没证的私家车都不给派那里的单子。你想想你在机场打到的车,车牌第二位是不是都是‘Y’?

然后,从10月开始,除了早晚高峰,都不怎么给私家车派单了。早上9:40以后我就接不到啥单了,我的收入就一直在减少。”

“滴滴的抽成本来就高,有25%,溢价的时候能到30%。当年Uber才15%,美团一开始没抽成,后来有了也才8%,滴滴是人家3倍。

其实每次滴滴给乘客溢价多少我们根本不知道,实际抽走了多少也没法估算。

像现在你这单,在我这儿还是顺路单。我设置了回家,只接顺路的,这时候滴滴就会压我的价格,我连正常的钱都拿不到。每天的最后一单,基本都这样。”

“而且你要想,我还有损耗和折旧。”雷震滔滔不绝地说。

“像我们这种长时间跑车,汽车损耗很大,易损件换的频率高,保养周期还会变短,都要自己承担。到哪天不跑滴滴了,公里数这么高的车折旧也会很高,卖不出好价钱。

还有,私家车保险也要自己买,跑运营的保险年费都要大几千、上万块。”

在雷震心里,跑滴滴是存在一条隐形鄙视链的,“车牌第二位是‘Y’的,比我们高一级。”但他同时也很清醒,“不过他们要交租车费,钱也难挣。”

之前,雷震还动过跑专车的念头,因为专车价格高。纵然车也贵,但跑的时间越长,相比快车的边际效益就越是递减得缓慢。

后来,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滴滴对专车司机的要求也在水涨船高:“听说专车每个月必须跑够二十几天,接单数也要在200多单以上,不然可能就被取消资格。

有时候还会有‘便衣’来偷偷考核,给你打个低分就损失惨重。本来成本就高,风险还高,算了吧。”

现在,雷震的快车阵地,也快要坚守不住了。和他聊天的一个小时里,他反复提及,“还不如之前打工挣得多”。

雷震不是没想过去抽成更少的美团、首汽,但这些平台用户少,而且仅限有运营证的车辆,他又不想被租车费用束缚。

当然,现实中的美团们也不如他们渲染得那么美好。

美团司机张运发告诉我,可能收入确实比滴滴多一些,但也在不断地萎缩。

去年一周还能奖励一两千块,现在基本只剩下早晚高峰奖励。虽说每周做到44、55和68单,会有三层阶梯的递进奖励,但就他自己来说,一般每周35单最多了,“很难拿到”。

享道的一位师傅也在吐槽,说虽然流水比较多,但非常心累,因为要拿到奖励需要完成指标,比如早晚高峰时要做到多少单,“可是公司贼得很,一到临近10点就不给你派单了,气死你。”

庞大的网约车司机群体里,也有人揣着不抱怨的好心态。

这些天的采访过程中,我接收到的最令人震惊的消息,就是有人说,今年在上海,已经发生了4起没被曝光的网约车司机猝死事故。

消息的来源是滴滴司机陈明。聊起南京刘师傅的猝死,陈明淡定地告诉我:

“今年上海光机场就猝死了4个司机,5月份虹桥机场有两个,再之前浦东机场也有2个,3个是在车上发现的,浦东有个是死在厕所里……很多滴滴司机都知道,至少我那小圈子里的都知道,只不过没人报道。”

看到我不敢相信的眼神,陈明又补充了一句:“就是在那之后,滴滴才出台了开4小时就要休息20分钟,开10小时就要休息6小时的强制规定。不然你以为呢?”

我无法判断陈明的言论是否属实,但6月17日,滴滴的确公布了《滴滴网约车驾驶员防疲劳驾驶规则》。

规定司机累计接单满4小时,且之间一次性休息时间不足20分钟的,需要下线休息20分钟才能再次上线接单。当司机全天接单达到一定时长,也需要下线休息6小时后才能上线。

不过,陈明并不认为这几起猝死事故与滴滴有直接的因果关联:

“滴滴也是要吃饭的呀,滴滴的车价都是和出租车价格相关的,他们也没办法,再说出租车也没有限制司机工作时长,谁能想到还有这种事。

司机自己应该知道注意身体,不能为了赚钱就无休止地跑,该休息得休息。”

当然,他也承认网约车这份工作越来越难。

“就说我,每个月租车费6000,油费一天160,每年交罚单加上找黄牛买分扣,要大概两万,这还是因为和黄牛熟了的缘故,别人一分200,我一分160,不然更多。

别看每天从7点半跑到半夜12点,做六休一,到手也最多万把块钱,真是挣的血汗钱。偶尔有人东西掉车上,给他送过去他还不给车费,你也没办法。”

我问他是不是开车再稳当点就能少点罚单,没想到这戳中了陈明的“愤怒点”,他疯狂地向我“控诉”:

“你知道罚单怎么来的么?一多半都是违章停车,有人就非让你在马路上等,不等就投诉,你知道我们投诉弄不好就是一两百地扣钱,滴滴都偏向乘客,扣钱还影响之后的接单,所以有时候只能等。等就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被拍了。”

“当然也确实有自己犯错的时候,毕竟很多时候都想跑快点,多接一单是一单嘛。”

在这样的压抑氛围下,2018年,网约车司机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流向开始有了反转。

2018年之前,基本每年都有大批的出租车司机离开,转战网约车,可2018年之后,网约车司机转场出租车开始变得常见。

张胜海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从Uber干起的网约车司机,“2014年开Uber,那时候一个月能跑两三万,2016年改成了滴滴,去年换成开出租了”。

至于原因,张胜海回答得很爽快:“因为出租赚得多,去年滴滴跑到后来,一个月7000都赚不到了,就不想干了。”

“出租也不好干,只是比滴滴多点。”张胜海又补充了几句,“我租车费一天也要260,不比滴滴便宜,不过我和别人合伙租,一人130。两个人轮换开,这周你开白天12小时,我开晚上,下周换过来。”

大部分时间,出租车不用考虑被抽成的问题,但也有例外。

张胜海告诉我,比如通过嘀嗒出行接到的订单,就要被扣掉一些费用,大约20公里扣3块、40公里扣6块,“我要是多接几单嘀嗒,一天20多块就没了,说句不好听的,都够我吃一顿饭。”

我紧跟着问了句“师傅一般都在哪吃饭”,他告诉我有几处固定的出租车休息场所,那附近全是餐馆,面条炒饭米粥,都是家常快餐。

张胜海是外地人,在上海租了房子,老婆也跟着来了上海,对他来说,一个月600多块的“抽成”并不是小数字。

但他想得也很开。

张胜海心里清楚,几年前高补贴的网约车生活并不是正常态,那时候有些刷单“骗补”的司机,一个月能做到五六万,“其实当时和我一起来上海开车的老家人不少,现在虽然不剩几个了,可我觉得还是比在老家挣得多,就没放弃。”

他没有说错。

即便在二三四五线城市,网约车司机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比如二线城市南京、杭州,司机们开车10小时,平均也就接到10单,每月毛收入四五千块。

三四五线城市更是如此,本地人要么有汽车,要么有两轮电动车,打车本身就不常见,即便打车,出行距离也都在10公里以内,我问下来的普遍反应是,“还不如出租车赚得多”。

反过来,出租车司机则认为,因为受到滴滴的影响自己近几年的收入才没有起色,“还不如去给企业跑车”。

总之,两边都有自己的“还不如”,两边都自称日子“不大好过”。

但抽成他们的网约车运营商就好过吗?

也不尽然。

今年年初,滴滴内部流传出了相关财务数据,数据显示滴滴在2018年的亏损金额高达109亿元,在司机补贴方面的投入共计113亿元。

滴滴CEO程维总是公开表示,滴滴自2012年以来就没有盈利过,6年累计亏损了390亿元。

“虽然我们收了一些Take Rate(抽成),但这里面绝大多数又以乘客补贴和司机补贴的形式返还了回去。所以滴滴一直在亏损。”

今年上半年,恒大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独角兽报告:2019 》里,滴滴出行的估值也从去年的600亿美元下降到了450亿美元。

即便如此,滴滴对于司机也没有过分亏待。

我在和司机聊天时几乎都问到了同一个问题:“这几年滴滴给到你们的单价,有涨吗?”其中有两位都明确回答我:“基本每年每公里会至少涨一毛钱。”

所以,在这场出行方式的变革游戏里,到底谁更好过呢?

似乎没有人是受益者。

似乎只有乘客是受益者。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滴滴出行当司机: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那个时代,一去不返。

(注:文中所有人物名字均为化名。)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