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 爆料站 > 游戏小抄

万维钢精英日课三,自恋与优越感,数据分析与个性化

时间:2019-08-29 10:01:32  来源:  作者:网络

原标题:万维钢精英日课三,自恋与优越感,数据分析与个性化

怎样优化悬念和意外

  1. 大家都讨厌剧透,因为剧透减少了信息顺序带给我们的刺激感,而刺激感是非常难得、是一种稀缺的的东西。如何安排信息,才能最大化读者、观众的刺激感?经济学家认为,刺激感不是单一的变量,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悬念,一个是意外。而悬念和意外,是随着你对某事物的信念走势变化决定的。悬念,是对不确定性的感受,是大事发生之前的感受。意外,是大事发生之后的感受。悬念是灰犀牛,你知道这事可能发生,但不知道何时发生。意外是黑天鹅,你想都没想到,竟然发生了。要想让悬念最大化,你必须一直保留剧情反转的可能性。而要想让意外最大化,你必须让每次反转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反转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把用户的意外感当作一种稀缺资源,意外太多就不叫意外。好看不仅仅等于刺激,真正的难处不在于怎么安排剧情反转的节奏,而在于怎么让每一次反转都显得真实、自然。

实在的美国精英

  1. 美国人写怎么成功的书,科学、冷静,使你不至于产生鸡血和鸡汤的不适感。科学总结出的经验就会有一定的普遍意义,不像名人传记,发生在马云身上的事情未必会发生在你身上。如果你没接触到一线工作,你连好问题都问不出来。如果你什么都不打算做到,你也真的不适合做任何重大的事情。只要勤奋工作、勇于改变自己、能直面真实的世界,乐于探索新思想,有广阔的胸怀和不受限的眼界,这样的人就是精英。值得你学习的中国人并不是很多,你应该重点跟美国人学。

对小区别的自恋narcissism of minor differences

  1. 越是背景相似的两群人,越是互相看不上眼。例如北大清华,华为苹果,吴亦凡鹿晗——彼此相似但针锋相对。弗洛伊德的解释是,人希望自己出类拔萃、与众不同,而跟我们相似的人,威胁了我们的身份认同。人们关心自己所在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的地位,也关心自己在所在群体中的地位。前者是群体认同感,后者是自我认同感。前者给我们带来安全感,后者则带来优越感。安全感越强,人就越想要优越感。而当今中国,人们在二者之间犹豫不决,既想要跟别人一样,又想跟别人不一样。例如,新生儿名字的千篇一律和标新立异。安全感容易保障,而优越感是个零和游戏。现代社会的一切吃穿用度,电影游戏,旅游地点,都是标准化产品。所以在现代社会想要跟别人不一样,越来越困难。权力的游戏、复仇者联盟、NBA季后赛、苹果手机....现实是,大家都一样,都被标准化、批量生产的、可数的、相同的商品喂养长大。世界越是同质化,人们对不一样的需求就越强烈。真正的与众不同,需要勇气。辅导班,选专业,学区房,整容脸...所谓的“我们不一样”,只能用对东西的品味体现——而这不是勇气。选个小众品牌,吃得与众不同而已。这种对小区别的自恋,有两个坏处:一是你在用你“不是什么”来定义自己,是在给自己设限。不喜欢某部电视机,不爱某个球队,哪怕你处处都不从众,所有的负面清单都定义不了你是谁。要定义你是谁,只需要一个正面的东西——勇气。第二个坏处是,你把注意力放在了鸡毛蒜皮的地方。要想真正地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你得创造,做出与众不同的成就才行。对厉害的人来说,个人品味那些根本不重要。本来是同样的人,反而要刻意表现出与众不同,把人设寄托在品味的小区别上,这真是自恋。

数据分析师的窘境

  1. 按理来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个性化需求会得到更好的满足,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数据分析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很难通过数据分析找到人的个性化需求。收集数据容易,分析数据难。原则上,用户行为信息采集之后,AI可以分析你的属性信息,然后精准投放广告,但实际上没这么厉害。因为采集的信息是片面的,也可能是好几个人的。更大的麻烦在于,点击行为,常常并不代表你的个性。尤其是人性经不起考验,这种测试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加入色情内容,用户一定会点击,但这又说明什么呢?明星八卦本质上和色情一样,都是人性的基本需求,只不过前者可以在办公室浏览而已。数据分析基本上相当于人性测试,越测越觉得人性黑暗,但实际上黑暗就是你测出来的。数据分析的第二个问题是,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对商家而言其实并不重要。例如,你搜索加湿器,搜索引擎返回的精准投放结果,根本不会用到你的个性化信息——它根本不需要知道你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不同类型的人对加湿器的需求没那么大差别,就算有差别,给你推荐多个型号总可以吧?个性化需求或许是个伪命题,因为大多数人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广告和推荐不需要太精确。精准投放在技术上可行,但是很可能根本不值得做。大多数人的偏好差不多,也就没多大必要搞个性化定制的内容服务了。【案例】奈飞在出租DVD光盘的业务上加入了猜你喜欢,但现在的奈飞已经都不用推荐算法了,因为精准推荐已经没有商业价值了。以前邮寄DVD光盘,奈飞会想方设法增加每张光盘的流转率,并确保你拿到自己喜欢的电影,但现在网上直接看片,不好看立马可换一个,它总能满足你。现在的加剧的局面是胜者通吃。数据最擅长告诉我们过去的、大多数人的规律,数据不能告诉我们创新,数据不能告诉我们内涵。数据是深度愚蠢的。

正确型人才和优异型人才

有很多争论是因为大家说的不是一个东西。人才可以分为正确型的,和优异型的,前者专注于把事情做对,后者专注于把事情做好。对,有标准,好,没有标准。例如礼仪小姐的漂亮和明星可不一样。前者千篇一律经过专业训练,后者风情万种个性突出。两种类型的人才训练方法,行为模式,管理方式,都截然不同。例如你想学习写作,可以报班,可以自学。但是学之前,你要想清楚,你想学哪种?是千篇一律经过专业训练,还是风情万种个性突出?正确型人才有模版,优异型人才没有。NBA里每个人的技术特点都不一样。正确型人才最容易替代,可是职业体育比赛换个队友,配合打法就要改变。什么样的演员是喜剧演员?黄渤、徐峥、王宝强、沈腾,每个人都定义了一个喜剧演员。文艺和职业体育这样的行业里,只有优异型人才才能生存,其他行业同时存在这两类人才。人们对正确型人才的期待是可靠不出错,像标准品那样不能有短板,在关键时刻指望上,这类人才的价值由短板决定。而优异型人才的价值则由长板决定,一招鲜的这招,必须出类拔萃,绝无仅有。每个优异型人才都必须占领并且守住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地盘。正确型人才讲稳定输出、专业标准的套路,优异型人才讲风险、创新、艺术的发挥与变革。世界的大趋势是越来越同质化,作为个体,想要脱颖而出,却必须异化,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训练正确型人才主要靠负反馈。负反馈有效,建立在(1)别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2)高水平可以直接模仿。只有初级工作才讲对不对,才有标准;高水平的工作都不是标准化操作,互相之间无法直接模仿。优异型人才的训练,是靠正反馈——某方面做得好,就加强哪方面的训练。批评只能让人标准化,不能突出特长。优异型人才不是从错误中提高的。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平庸。优异型人才和失败的人才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教育,都在培养正确型人才,使用标准答案和负反馈,讲究意志力、组织性和纪律。这套方法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国足表现不好,我们想到的方法是让他们去军训,孩子表现不好我们送他去当兵。我们不知道不标准化的教育是什么样的!教育改革的问题在于,放松了对“对”的要求,可是并不知道怎么搞素质教育。优异型人才的特点,恰恰不是素质教育所谓的全面发展,而是在某方面极致发展。个性挥洒,来自长期正反馈训练形成的强烈自信。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是签订停火协议,不是取消奥数,应该是给特长生提供更多的上升通道。正确型人才是管出来的,优异型人才是惯出来的。

游戏网

责任编辑:

相关下载

玩家评论

精彩推荐
相关专题
精品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