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竞 > 昔日回顾
明朝人是怎样饮茶的?一煎一泡流传至今,成为现代人的习惯_苏吴
2020-10-27 09:27:15 作者:网络转载

原标题:明朝人是怎样饮茶的?一煎一泡流传至今,成为现代人的习惯

茶走过了唐、宋的鼎盛时期入了明代,也步入精备的境地。明代在饮茶法上展开新局面,为人津津乐道的有:创新瀹茶法,兴起煎、泡芽茶(散茶)的自然简洁风尚流传至今;茶味与艺境交融,“茶入诗画中,诗画入茶中”,缔造茶艺术的一波高潮;茶具的艺术化,手工紫砂壶成了一代茶壶的代言。同时明代人对饮茶空间的氛围非常讲究,文人雅士茶寮文化兴起,茶道成了明人生活四艺(焚香、茶道、挂画、插花)之一,形成文人雅士生活时尚。

宋代的精致登极龙团茶到了明初成绝版,明太祖“以其劳民,罢造”一诏定了茶江山,此后以芽茶为主的散茶在茶道中秀出,《明史.志第五十六 食货四》记载:

“其上供茶,天下贡额四千有奇,福建建宁所贡最为上品,有探春、先春、次春、紫笋及荐新等号。旧皆采而碾之,压以银板,为大小龙团。太祖以其劳民,罢造,惟令采茶芽以进。”

明太祖对贡茶的指示改变了唐、宋以末茶(片茶)、团茶为主的饮茶习惯,从此至今,芽茶成主流。芽茶保有自然真味,得到茶家的赞赏,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评说:“茶之团者片者,皆出于碾铠之末,既损真味,复加油垢,即非佳品,总不今之芽茶也。”

明代《张伯渊茶录》说“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不同的造茶法也掀起了瀹茶新章。屠隆(万历五年进士)所撰《茶说.序》道出明茶的采造与制茶法与唐、宋茶道大相径庭。明代行炒茶法“旋摘旋焙,香色俱全”,唐宋行蒸茶碾茶法,以蒸碾为工;明代饮茶的方法以简易繁,煎茶、泡茶代替了煮茶、点茶,明法得自然之精而茶味更隽永。

明代的烹茶法以苏吴(江苏长江以南)地方的煎茶拔得头筹,据明代永昌太守陈师(杭州人)的《茶考》(万历癸巳年作)记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而杭州的撮泡法也别开生面,且后来居上成了今日主流。

苏吴一代的煎茶法,是将茶叶入磁瓶稍微火煎。《茶考》载:“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如淡金黄色,香味清馥,过此而色赤不佳矣。”饮时,“置磁壶二小瓯(*茶碗、茶盅)于案,全不用果奉客,随意啜之”,“知味而雅致”。后来随着紫砂壶出世,陶壶取代磁瓶,蔚然成风。

唐寅的《煎茶图》描绘了明代煎茶的实境与精神。唐寅《煎茶图》画一风度洒脱放逸的文官,戴着纱帽(明代文武官员的常礼帽)对着竹炉,独自就在高高兀立的崖石下煎茶,炭火、轻扇当炉,山泉瀹茗茶,掩映着明人饮茶的环境美学。一边几案上放置了茶壶和小茶碗,展现明代苏吴名茶区的饮茶习惯。唐寅这幅《煎茶图》也展现人在尘世中、心在尘俗外的明人饮茶精神和乐趣。

王问所绘《煮茶图卷》画中,在竹炉上煮茶,对应明代煎茶的情境与诗画入茶的风尚。茶器、茶具中的水缸、水瓢、茶壶、茶罐、茶盘、竹炉等都出现在画中。图中竹炉和炉上的紫砂提梁壶都是明代后期茶具的经典之作。

杭州地方风俗的烹茶法,不用茶壶,直接将热汤注入茶碗、茶杯,名为撮泡,取其简便。许次纾《茶疏》说“杭俗喜于盂中撮点”,同时“果饵间供”;《茶考》记载“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同时“杂以他果”食用,也就是各种口味的茶果,比如熏梅、咸笋、腌桂、樱桃等等都有。《煮泉小品》认为纵然是佳果也会损茶的真味:“今人荐茶,类下茶果,此尤近俗。纵是佳者,能损真味,亦宜去之。”

当时爱茶的文人雅士对杭俗的撮泡法也有不满意或取笑的,认为“失茶真味”,而且浪费茶的精华殊为可惜,“一则味不尽出,一则泡一次而不用,亦费而可惜”。后来这种一人一杯的撮泡茶配上茶果饮用之俗,虽然清雅之士不爱,但也成了普罗大众的多元选择之一,在民俗休闲聚会中也保留下来。

这种方法成了今天最常见的泡茶法。投茶有序,分上、中、下投法,春夏秋冬各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后汤曰下投;汤半下茶,复以汤满,曰中投;先汤后茶约上投。春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这是针对季候冷热的调整做法,目的都是在于泡出中和的茶味。当然投入的茶叶多寡需要斟酌,茶重则味苦香沉,水多则色清气寡,以茶韵中和甘美为上。

投入茶叶后,稍等茶滋味在水中溶出,然后将茶汁分滤茶杯中布饮。布、饮有度,美在得时,“酾(*滤)不宜早,饮不宜迟;早则茶神未发,迟则妙馥先消”。茶水相融以甘为美、苦涩则不美,掌握之妙在热度与时间。所以说一场茶宴充满专致的中和之美。至于茶之华溶出水中要多少时间?这是因茶因量而异的,每一泡的时间也各有加减,以经验来掌握。

许次纾《茶疏》提供茶的“烹点”法略有不同,并告诉人以“呼吸”来斟酌时间:“先握茶手中,俟汤既入壶,随手投茶汤,以盖覆定。三呼吸时,次满倾盂内,重投壶内,用以动荡香韵,兼色不沉滞。更三呼吸项,以定其浮薄,然后泻以供客。”这种茶壶泡茶法经过二道“三呼吸”的程序,第一次投茶之后,数“三次呼吸”后,就把茶汁倾入茶盂内,再将茶汁重投入壶内,这时重在动荡茶的香韵,同时决定茶汁的厚薄,大约再数“三次呼吸”后就倒出茶汁供客。

注汤两壶后,再用冷水荡涤壶身,使壶凉洁清净,保持不减茶香,“罐熟则茶神不健,壶清则水性常灵”。虽然有天下一等好茶,如果煎泡的水火失候,或是器具不洁,都会让茶的真味受损,甚至丧失茶味。

饮茶重在品茶香、乳、甘、韵的过程,明代罗廪《茶解》示人:“茶须徐啜,若一吸而尽,连进数杯,全不辨味,何异佣作!”牛饮之下,就不可言茶了。

明代的茶文化境界,流传至今,仍然让今人津津乐道,影响着现代人。游戏网

大家都在搜

相关文章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美女图片
二次元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