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竞 > 昔日回顾
明朝皇帝御赐“旌表碑”表彰龙海人苏宁赈济灾民善举_石碑
2019-11-22 12:15:11 作者:佚名

原标题:明朝皇帝御赐“旌表碑”表彰龙海人苏宁赈济灾民善举

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广林社苏氏宗祠存有一块明朝英宗皇帝御赐的圣旨碑“旌表义民苏宁之门”苏氏族人引以为荣

看惯了宫廷影视剧,想必许多人都知道皇帝圣旨是长啥样,但石碑圣旨可能许多人鲜有耳闻。在龙海市海澄镇罗坑村广林社苏氏宗祠内,就耸立着这样一块圣旨石碑——“旌表义民苏宁之门”。

苏建明保存的有关“旌表碑”手稿

3月3日,在当地老人的带领下,记者一睹了石碑的风采,苏氏后人揭开了圣旨石碑背后的传奇故事。

广林社苏氏宗祠是一间标准的三进宫廷式建筑,虽然经过岁月和战乱的洗礼,如今残砖片瓦、杂草丛生,但年代久远的石条、清晰的地基,仍然可以让人感受到曾经的繁华。“旌表碑”矗立在第二进中堂的地砖上,至今保存完好。它,花岗岩材质,高约250厘米,宽约80厘米。

“我们一直很小心地保护它,因为它的历史风采,深深融进我们的生命中。”说起“旌表碑”的来历,年近8旬的苏其清老人感慨地说。由于年代久远,当年记载“旌表碑”的一些文稿早已遗失,传到现在出现了两个版本。

据祖辈相传,苏宁生于龙海市东泗乡太江村,因苏宁是偏房所生,在家族里曾一度被人看不起,后来他立志经商,积累了一些财富。公元1455年,他受当地官府委托,从月港经水路运送一批皇粮进京,在途经兴化(今莆田)一带,他看到当地发生旱灾饥民遍地,于心不忍,私下决定把运送的皇粮分一半赈济灾民。没想到,他的善举被奸臣诬陷“私吞皇粮”,明代宗下旨要将他问斩。消息传回村里,为救苏宁,族人派人连夜赶往兴化,请求当地百姓救苏宁一命。当地百姓感恩苏宁义举,自费赶赴京城请愿。明代宗获悉详情后,赦免了苏宁的死罪。两年后明英宗继位,恩赐苏宁寿官石碑,题为“旌表义民苏宁之门”。

“兴化赈灾的这个事迹我们从小就听说,虽然我也极为赞赏,但我更倾向于另一个版本。”村里年过6旬的苏建明老人说,他手中有一本记录祖辈大事的手稿,里面并没有提到苏宁兴化赈灾的事,反而提到苏宁作为一名乡绅,受朝廷委托到河南一带赈灾的情况,事后朝廷为表彰他,将他封为寿官并御赐“旌表碑”,寿官是一种虚衔,但只有德高望重、年长者才能授封。“虽然两个版本所记述的地点不同,这有待相关专家的进一步考证,但苏宁赈灾义举是事实,我们也应该将这种美德传承下去。”苏建明说。

苏其清老人讲解“旌表碑”的来历

“石碑的主人救过人,石碑本身也救过人。”苏建明又向记者说起了“旌表碑”背后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明末清初,郑成功在闽南一带沿海和清军作战,其部将登陆海澄,出于对清军的仇视,这些部将严厉打击清朝官吏,在经过广林社时,他们误以为苏氏一族隶属清朝,便一把火要烧掉苏氏宗祠。由于苏姓族人救火及时,大火只烧了天井和中堂,祖堂幸得保存。郑成功的部将得知情况后,更认为这些“清朝刁民”在反抗,盛怒之下,他们扬言要杀死广林社百姓。危在旦夕间,村中长者想起了“旌表碑”,让8个年轻人连夜赶到太江村,将“旌表碑”抬至宗祠。第二天,郑成功的这些部将带兵杀气腾腾赶来,待走进宗祠后,他们大吃一惊,连忙跪对石碑,恭恭敬敬地叩了三个响头,而后撤走兵马。(邹挺毅文/图)

本文来源:龙海网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游戏网



相关文章

234游戏网站地图
游戏中心
手机游戏
app大全
单机游戏
网络游戏
网页游戏
手机网游
新闻中心
网游新闻
手游新闻
单机新闻
原创栏目
综合热点
实用问答
专题文章
图片中心
美女图片
爆笑图
二次元
网游图片
单机图片
手游图片
视频中心
单机视频
手游视频
网游视频
视频综合
游戏赛事
攻略中心
单机攻略
手游攻略
网游攻略
爆料中心
娱乐八卦
新鲜事
国内新闻
评测中心
单机评测
手游评测
网游评测
子站导航
234游戏网
234问答
234游戏论坛
vr频道
问答2
问答3

大家都在搜